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330-340(第2/30页)
急就篇的识字至多就是些常识的普及,若是打包两本带上了那山河录,便是彻头彻尾的耀武扬威!
这本书的出现和批量印制就像是在昭告于她的敌人,她在对己方所拥有资源的开拓利用上,早已远超了任何人的想象,此刻坦坦荡荡地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他们若不能对此造成还击,那么迟早还要面对民众外流的局面。
更有意思的,大概是戏志才在翻开初版的三州记录中,在凉州部分记载着的高平城之战。
钟羌八千人被她枭首于高平的战绩,让人不得不重新又一次回忆起一件事——
她对敌人可以留有余地,但也可以斩尽杀绝!
这已不是一本地理书册,而分明是一本战书!——
意识到这个信号的大概并不只是戏志才一人,在乔琰将印刷计划和前半本书的内容送到长安后,原本还给乔琰写信套近乎的各方在下一次送达并州那头的信里已经只剩下简单的问好了。
第三本印刷的书是什么姑且不论,在大司马表露出这等锋芒毕露之意的时候,他们大概还是不要去触碰她的霉头为好。
反正在这等锋芒所指之中,遭殃的绝不是他们这些还有合作关系的人。
旱灾所引发的限酒令制约,若按照早两年间的想法,他们或许还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势力削减,在眼下却好像更像是个保命符。
也或许是因为品味着这本新书中所传递出的信息,他们竟然未曾对于有几条指令做出何种反应。
比如说,法正在十月里前往了益州,在益州刺史吴懿身边担任簿曹从事。
他将一面负责协调调配姚嫦等人和南蛮打交道的用度,同时对她提供谋略支援,另一面来说,簿曹从事这个位置,其实也就是当年乔琰担任并州牧之时秦俞的位置,以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粮仓地位,这个位置也就是对吴懿的监视和管控。
当然,在吴懿暂时没有和她翻脸想法的情况下,法正主要发挥出的作用还是前者。
另外一条便是,在天子和大司马的准允之下,由袁耀前往南阳接掌南阳太守的位置。
按说有荆州牧的存在,南阳太守的位置是完全可以由对方来举荐的,但由朝廷安排其实也说得过去,谁让南阳距离司隶也不过是一步之遥,越过武关也就是了,为了确保关隘稳固,是该有些防备举动的。
不过让稍有留意于此事的人大感意外的是,刘表和袁耀之间可没有什么交情可言,却在这出南阳太守的交接上表现出了一番宾主尽欢的景象。
但其中各人的想法大概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袁耀是挺乐呵的。
他手中有了乔琰给出的免死信件,暂时远离了长安城里的某些蠢蛋,又因这南阳地界上的学术氛围还颇有颍川传递过来的风尚,和荆州南部宗贼林立的景象大不相同,几乎不需要他耗费多少心力,简直是个再合适他不过的地方。
刘表……也挺欣慰就是了。
若是把那些狠角色派遣到他的地盘上,跟头顶上架着一把刀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瞧着袁耀那个没甚心眼的样子,一时之间还觉得,大司马虽然痛骂过袁术,在对待他那遗孤的时候却还是很有几分大度的。
他甚至难得睡了个安稳觉。
最后的一条敕令则是下达给扬州的。
豫章郡前太守黄祖因治地无方,为孙策讨伐之事,在孙策先前呈递的奏表中已有明言,但孙策才举荐的豫章郡太守朱治丧命于山越之手,意味着此地还需要重新做出一番官职的调任。
即便是乔琰安排了乔岚乔亭姐妹在扬州地界上推波助澜,以达成扬州境内各方对孙策不满的势力联手,都未曾想到会出现如此离奇的朝廷命官被杀之事。
不过,朱治之死,无疑是将孙策对待山越的理智给彻底驱出头脑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对乔琰来说还得算是个好事。
于是她在写给刘虞的奏表中提到,徐州对峙局面或许还需扬州方向做出支援,在这种情况下,扬州内部各郡的局面稳定相当重要。
与其用扬州世家出身之人,还不如更进一步增强孙策自己人的力量。
比如说,用孙策的舅舅吴景出任豫章郡太守。
这个位置若是由孙策自己来举荐是绝不可能说出口的,由乔琰来说却没了那等“内举避亲”的麻烦。
吴景早在姐姐嫁给孙坚后不久就效力于孙坚麾下,同样协掌兵权一并作战,和死于黄射之手的朱治无论是在履历还是在目前所表现出的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个接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可扬州真正的不安定因素从来就不在和刘表贴邻的豫章郡,而在丹阳郡和吴郡!
一个豫章郡太守位置中的示好又算得了什么!
这封诏书送抵扬州后会造成何种后果,对乔琰来说并不太要紧。
她已转头看起了从幽州那头送来的信报。
但刚看了个开头,她原本只当在看个报平安消息的想法就收了起来。
荀攸在信中写道,前阵子那头的军营之中发生了一点“有趣”的事情。
吕布一度在军营中搞出了个骚操作,便是让士卒在衣服上缝出虎牙的图样,以表示他对于朝廷给出的这个委任格外满意,对其中的美好祝愿更是打算牢记在心。
可惜因为荀攸的阻拦,那些分发下去的针线包又被收了回去。
不过大概是收得晚了些的缘故,还是有些刚招募入伍的士卒本着严格遵守将军指令的想法,已经先一步地将这些虎牙图样都给缝上了。
虽然可能有的绣的像三角,有的绣得像萝卜,总之这部分奇怪的东西在军营中还怪醒目的。
但更醒目的可能是这些士卒的适应训练速度。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受到了这虎牙标志的影响,他们在应对军营上级给出的各项任务上表现都很出色,就连身体素质上也瞧着要比寻常士卒好些。
虽然不是所有,但就平均表现上来说确实如此。
这可把吕布给高兴坏了,他甚至找上了荀攸,觉得他们大可不必在这针线上节省开支。
“这世上哪有这等玄乎的事情。”
乔琰看到这里,小声嘀咕了一句。
当时的荀攸也是这样想的。
若要达成这样的效果也不难,不过是需要有人在针线刚下发下去的时候,有意地观望每一支小队中体格最为出色的人,而后先一步在他们的衣衫上绣上图样罢了。
可因其中也混杂着不少主动为之且训练态度积极之人,根本无从判断在其中动手脚的到底是谁。
以荀攸看来,这批涿郡新兵之中的探子恐怕不在少数。
吕布却不晓得这其中的干系。
对他来说在此时要做的事,一是让这些新兵听从他这个老大的安排,二是在戍守于这幽冀边境之时将袁绍的部将给拦截在南边。
后者在还未正式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