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20-130(第3/14页)
的就不好以宗室女的身份嫁出去。甭管是赖还是讨的,反正几个格格都是以县君的爵位嫁出门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几乎从不往府外传递消息的直郡王,在千里雪生了马驹以后才会专门让人把尼楚格接了去,亲手把雪团送给她。
那么勇武无双的大千岁,也学会了为了子女弯腰低头,这叫胤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当年胤禔也想过要为了丰生格提前跟禾嘉把关系搞好,可态度再好也藏不住高姿态。那时候胤俄看着他大哥,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现在再回想,反而更怀念那个样子的直郡王。
太后确实是病了,秋天风一起老太后还贪凉,一来二去就有些咳嗽发热了。但也仅仅是病了,绝到不了要弄出这么大阵仗的地步。
倒是伊尔根觉罗氏坐在连靠背都没有的凳子上整个人挺自在,见禾嘉来了还轻轻摆了摆手,压低了嗓子道:“太后刚睡下,咱们小声些出去说,等她老人家醒了再请安不迟。”
转了一圈,又跟着太子妃和伊尔根觉罗氏从里间出来,没来得及再旁敲侧击什么,其余妯娌们就也都到了。
见到太子妃,大家的表情多多少少都没控制住。尤其是八福晋郭络罗氏,脸色难看的像是吃了屎一样,倒是把一旁的乌拉那拉氏衬托得特别淡定。
明明如今朝堂上支持胤俄的人都跟支持八爷的人差不了多少,禾嘉是真不知道郭络罗氏是如何几年如一日保持那么高涨的热情,到处往来交际,替胤禩维护关系的。
上个月她就听说八福晋亲自去了吏部一个四品官员给老来子做满月酒的席面,四品京官都老来子了,还是在四爷手底下讨生活的,那得多大年纪,多没有往上爬的机会,才会想到投到八爷门下去。
偏偏郭络罗氏还真把这人当回事,一个贝勒福晋去给人家贺喜去了。禾嘉听说的时候当即就没忍住翻了老大一个白眼,把乌拉那拉氏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
现在看着一脸防备的郭络罗氏,禾嘉还是想笑。这事倒是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太子爷什么身份八爷什么身份,他要不要从毓庆宫出来,轮得着你们两口子来置喙?
果然,福晋们到齐没多久,这些贝勒阿哥爷们也到了。连同直郡王,除了太子不在其他成了家的皇子都到齐了。
康熙并没有露面,只让梁九功来传了口谕。意思是太后病了这些孙儿孙媳要轮流侍疾,从直郡王开始轮班一家一天往下轮,传完口谕马上就走,一刻都没停留。
多少年没出过府门的直郡王就这么大马金刀的坐在外间椅子上,抬眼从弟弟们脸上一一扫过。
谁也没问那明儿个太子是不是也要出来露面了,这时候谁在外边风光无限没用,就连四爷也安静坐在一旁,等老大发话。
从康熙四十二年至今整整五年,直郡王从未踏出过府门半步。
这次一路进宫,明明还是这个四九城明明还是这个紫禁城,但还是忍不住透过车帘看得认真仔细,甚至连在宫道拐角处撞见的两只猫儿,他都认真多看了两眼。
原来自由是这个滋味啊,原来失了自由的活着那么灰暗无望啊。
这些话直郡王没法往外说,但能再一次出来他就打定了主意再掺和夺嫡争储的事了。他不知道他的皇阿玛这次是什么打算,他连猜都不愿意猜。
他就想今天之后他还有机会出府走一走看一看,找个不大不小的酒楼喝一顿酒,听一听市井闹巷里的家长里短,至于要给太子当磨刀石,或是要给皇阿玛当最锋利的刀,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既然皇阿玛传下口谕,那咱们当儿子的老实听差遣就是。今天我和你们大嫂留下来,你们呢好好回去休息养精神,过几天轮到你们来侍疾,谁也不准糊弄事。”
得,老大都这么说了当弟弟的就这么听着呗。
三爷欲言又止好几回,像是想问问那明天是不是轮到太子爷来侍疾,可到底没敢开口。
四爷拿胳膊肘戳了戳三爷,都论家礼了那就论到底呗。老三磨磨蹭蹭不走他就也不好起身,只能捅咕胤祉好几下,把人捅咕烦了不得不起身,底下的兄弟们这才各自领着福晋往外走。
“这是怎么回事啊,之前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吗。”
“没有,真没有。”
从宁寿宫往外走,各家贝勒福晋都隔着一小段距离,谁也不跟谁走近了,就不怕说话被谁听了去。
“那你说明天太子会不会从毓庆宫出来?”
“啧,我怎么看你这样子还挺盼着太子出来的。”
禾嘉不可置否撇撇嘴,可不是就是盼着嘛。好几年了这么耗着总觉得心里挂着事,还不如一刀下来,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屁啊!
第123章 第 123 章 禾嘉不怕不代表别……
禾嘉不怕不代表别人不怕, 胤禩当年是在惠妃宫里长大的,出宫开府以后一直都跟直郡王绑在一起,想过割席也吃了大亏。
一直到直郡王倒台, 胤禩身上大千岁党的标签都没能彻底撕下来。之后倒是因祸得福,很大一批直郡王的旧部为了求存都转投了八爷门下。
这种境遇下投过去的, 都是没路走了的。胤禩起初倒也好声好气好商量的把人都收下了, 外人看了谁不说八爷义气。
但时间一长, 这些人的人脉关系被胤禩接手以后,他们的前程却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么一片坦途。
好一点的当年是什么官职如今还是什么官职,没能更进一步但也好歹维持下来。就等着熬资历, 等年纪熬到头了,许是还能往上升个一品半品。
次一点的仕途无望家底子又不厚,京城大居不易到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有些官员在京城几十年还是租房子住,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每月的俸禄拿到手几乎留不下什么。
况且老人是会老的, 孩子也会长大。过不了几年女儿出嫁要准备嫁妆,儿子娶媳妇要准备聘礼, 再过些年老人百年归老丧事更是一大笔支出。
在京城当官没油水真的不行, 投靠的八爷是个能把人吃干抹净就往旁边一扔,还能做得叫人挑不出刺来的。但面子上挑不出错,心里呢?
这一批人在京城待不下去, 都陆陆续续找人托关系外放出京为官去了。临出京前还有好些人去直郡王府外磕头, 这就是明晃晃的打八爷的脸。
‘你八爷不是个东西, 吃了直郡王留下来的好处,却连王爷留下来的人都不愿意好生安置,这种主子真要是有一天让他继位登基,那可真是万岁爷瞎了眼了。’
再差一点的, 能力不够门路也没有,就只能扔了脸面不要稀里糊涂混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管他八爷好还是赖,反正在外头自己就以八爷党自居。
更加懒得管八爷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就是他们瞧不上胤禩,胤禩也只当他们是狗皮膏药,爱粘着就粘着吧,连坏事的本事都没有。
再说胤禩也不少,他心里明白自己对直郡王留下的人很难全心全意信任,倒不如这般把人用尽了再扔到一旁。
至于抱怨,胤禩向来是不放在心上的,当年自己对直郡王难道没有怨怼吗。
可只要自己一天还是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