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全文完】(第6/21页)
记不清了,但少部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
“不是说要退役了?”阿秋记得有很多人推测,丛澜赛后会退役。
因为她还刷到了很多粉丝数量可观的账号,在那里哭诉看见丛澜蝉联了很高兴,却也担心后续会退役。
这样的言论不算少,阿秋也见到在评论区下面反驳的。
可人的脑子就是这样,一种言论出现了,她看见了,哪怕是谣言也会被记下。
再后来,冬奥结束,阿秋又关注了一个多月,刷了一些丛澜以前的比赛,看了看她的综艺,就转而把兴趣投向下一个对象了。
北京冬奥宣传周期里,阿秋很喜欢褚晓彤,因为她觉得面熟。
就想起来,哦,这个人是花滑的,我在平昌冬奥里见过。
就这么的,早先的记忆,陆陆续续地被唤醒,又随着北京冬奥的正式开幕,来到了四年后的现在。
“你不用担心看不懂啊,你去孙娅然和卓铮的直播间,其他的你不要去,这两人的解说都很干脆的,还会教你怎么看小分表。”阿秋跟朋友说道。
对方也想看看比赛召唤一下自己枯死的激情,又觉得根本看不懂,有点烦。
阿秋:“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总觉得今年看到的解说质量都很高?”
短道大道滑雪什么的,官方解说得很好哎!
不是她的错觉,是真的。
张简方成为冬运中心一把手后,也在奥组委内,对于解说一职的重要性,形成了文档被当做了一件必做的事情。
以前都是随便平台方去安排,现在要从奥组委的名单里挑选。
几个项目都是,央视非得讲人情资历的话,那就直接塞直播平台,人家更好说话。
滑雪那边就是,第三方直播声名鹊起,观众都在夸这里的解说比央视好太多。
张简方:“你总得让观众看得懂比赛,知道这里为什么值得庆贺。”
这些东西,阿秋尚未关注。
不过,她直觉今年看比赛更爽,不会一头雾水地看别人在弹幕里嗨,自己却全然不知。
“你看花滑吧,真的,太强了,花滑女单最后一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阿秋已经不止一次这么推荐朋友了。
朋友无奈:“你都说好几遍了,我会看的。”
阿秋叮嘱:“一定要看啊啊啊!这可是丛澜争夺三连冠的唯一机会!不看后悔一辈子!”
她也知道次数多了招人烦,可是,自己现在正在兴头上,真的很难忍住!
“丛澜真的好强!太厉害了!三届冬奥会啊那可是三届!三个奥运周期制霸全花滑,连男单的成绩都被她打破了!短节目但凡可以上四周跳就没男单什么事儿了!”
说起来嘴就不停,跟有自己的想法似的。
阿秋:“天底下居然有这样的人!我也好想生一个丛澜出来啊!”
朋友:“……”
过分了。
阿秋:“你造嘛?我把她的比赛都给刷了个遍,就是官网上的那个合集链接。她们这个方面做得太好了,根本不用费心去找,要什么有什么。”
朋友:“知道知道,你说过了。”
阿秋:“我一想她从小学花滑,一直学到二十多岁,我头皮就发麻。她都不烦吗?”
朋友那里在忙,嗯嗯啊啊地附和着。
阿秋也不在乎,她就是想找个人一起消磨时间等赛程罢了。
阿秋:“反正我做不到。哎我还没学过滑冰呢!你有时间吗?回头我们约一下?我刚才看过了,在咱俩的范围之内有三家冰场,其中一个特别大,是比赛规模的。冰场可以租冰鞋设备,到时候……”
朋友很喜欢她这种说干什么就去干的性格,虽然有时候阿秋一句话能重复好多次,但也正是这种行为,让朋友知道她对这件事处于上头中。
朋友:“可以,你定时间,我们一起去。”
突如其来的小安排,也让朋友能从繁忙无趣的工作中抬起头,找一找自己忽略掉的世界。
阿秋美滋滋地:“好呀!”
奥运会的魔力,就在于能让麻木的普通人从生活里抬起头,看看在自己到达不了的地方,有多少人在奔跑。
她们的技能是那样独特,跑得又那样的远。
像是自己的灵魂,都借由她们延长到了远方。
·
2月17日下午六点,女单自由滑开始。
经过激烈的角逐,有24人进入到了名单内。
按照sp的成绩排名,以倒序进行分组,丛澜、桑莹、慕清晖为最后三人。
团体赛还不太明显,个人单项的赛事展开了以后,所有冰迷都能真切感受到这场花滑的别致。
——指的不是赛事组织,而是参赛选手的节目内容质量。
相比四年前,这块冰面的雪白带来的不单单是从选手到观众观感的舒畅,还在于花滑真的回归了它的本质。
竞技+艺术,一种曾经被人鄙夷、忘却、贬低,又重新被捡拾回来的组合。
卓铮:“男单选手在处理节目的细腻度上,大部分比不过女单选手,我不需要否认,这是事实。极少数出色的,但他们放在女单这边,也只是属于一线位置,而不一定可以放在一线顶端。”
这段话说得真的很谨慎。
【大部分,极少数,属于,不一定】
【buff叠满了】
【桌子:要是再有人来骂我的话,那我就算你对号入座了哈】
【hhhhh一种有效的紧急避险】
男单的跳跃特质与女单有较大差异,男单的旋转平均弱于女单,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加上观众的主观评价,客观性就会被减弱。
毕竟,人们在争吵的时候,从不讲究理性。
靠的就是主观,和臆测。
理性的人争吵不起来,浅浅聊上两句就已经着手去解决矛盾或者放弃说服对方,战场一般蔓延不开。
这是第一届AI进入的冬奥会,也是一场黑科技满满的冬奥会。
卓铮这几天提了很多次:“女单是花滑桂冠上的明珠。”
以前花滑还流行的时候,北美市场最火的是女单,后来冷了下来,相比男单,也还是女单最火。
现今又出了个丛澜,更是一人硬生生把花滑拓展了十倍百倍之大。
根本比不了。
人们喜爱丛澜,然后关注花滑,又看到了其他的运动员,发现了大家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许多的情感。
可能是出于对丛澜的偏爱,对女单更有好感的冰迷人数,要远高于其他三个项目。
这一场冬奥里,也让人意识到,不是偏爱,是值得。
冰舞就算了,这个项目的规则琐碎又难懂,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