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1/23页)

    第101章 第101章 残元气数到头了

    北平的深秋伴随着刺骨的寒风, 从茫茫大草原上吹来的,呼啸着,似乎在诉说草原上的动荡。

    入冬前是草原恶邻最喜欢骚扰大明边境的时候。只是这两年,草原部族吃了不少特战营士兵的苦, 行事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知道那些犹如鬼魅般埋伏在草原上的大明士兵有多可怕吗?

    如今有胆去北平边防范围搞抢劫的草原部落, 战损率一年比一年高, 抢到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少。

    你就说,朱棣给草原人的阴影有多大了吧。

    以前就是徐达坐镇北平, 草原各部族都没如此胆颤心惊过,除了入冬前,草原人没办法,不得不去抢几波, 平时在北平方圆几十里, 真的,你很难找到草原骑兵的身影。

    他们都护着各自部落往深处跑了。

    因为朱棣有事没事就会带领他手下那群‘披草带泥’的怪物士兵来草原上找麻烦。运气不好的, 整个部落的牛羊落入大明手中, 族人也成为大明的奴隶。运气好的,牛羊啥的上供一半, 留下一半做部落生存口粮, 然后整个部落依附大明, 成为大明编外子民。

    编外?

    就是说, 他们这种‘被迫’归顺大明的只能算半个大明子民。大明洪武帝虽从登基时就下过旨意, 不搞民族歧视那一套, 只要是忠心大明, 为大明做贡献的那都是大明的子民。

    大明的子民,就算不想在草原过牧民生活,想去塞内种田, 只要你愿意开荒,那也可以。而且子孙后代也能读书,优秀的就有机会进入县学府学,以后可以入选国子监,也可以参加洪武十八年重新开启的科举考试。

    大明皇帝朱元璋说了,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只要你优秀,只要你是大明的百姓,就能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想让子孙当官,那就好好读书,读书不行也能转军户当武将,靠战功立业。

    就算不能走仕途,只要老实勤奋种田放牧,那也是他大明的好百姓。

    这下,早早就归顺大明,成了大明百姓的草原部族无不是高呼洪武帝万岁,洪武帝英明。

    两厢一对比,还在草原过动荡生活的部落们简直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直到去年,残元太尉纳哈出投降大明,还在草原上艰苦抵抗的各部落心神一震,不少部落都生出投靠大明的念头。

    但这些部落终究是晚了一步,在他们犹豫不决,在他们左顾右盼,在他们还在希望黄金家族带领他们重回昔日巅峰,踏平中原大地时,原本对他们大大方方敞开怀抱的大明也变得挑剔了。

    当初叫你来你不来,如今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了。

    尤其还有部落打着两头好的主意,一面依附大明,一面为残元传递消息,墙头草,真以为大明是你们游玩的景区了?

    朱元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后面再有归顺大明的草原部落,全部划入‘编外百姓’,只有考察期结束,才能有幸成为大明正式的百姓。

    没有贡献值的编外百姓,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上五年,五年期限一到,这期间你们部族没有人犯大明律,那就可能编入大明户籍,成为大明百姓。

    要有一定贡献值,那就能缩短考察时间。这个贡献值,比如,提供草原敌军情报什么的,还有上供优质马驹什么的,还有部落里的勇士给大明士兵当先锋打手,表现好的不止可以转正,正式编入大明士兵,还能带领族人提前加入大明户籍。

    总之为了提高这些草原部落人民争夺大明正式户籍的热情和积极性,朱元璋特意召大臣商量出了不少可以赚贡献值的法子。

    待这些条令施行下去,效果是出奇的好。

    都说,争着抢着吃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尤其是对‘生来慕强’,习惯靠竞争、抢夺来证明自己强大的草原人民来说,有竞争的,才是好的。

    白给算什么,一点不得劲儿。

    哪天一时兴起还要给大明一个大逼兜子,转头嚣张告诉你:老子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小白羊,有本事你打我呀。

    就是骨子里就有刺头的属性。

    这种你要顺着他来,他迟早要上天你信不?

    这个建议还是朱高炽无意提了一嘴,由朱元璋和刑部尚书开济完善的。

    当时朱高炽是被叫去种菜的,开济就在菜地旁候着,君臣正说起这些事,朱高炽忽地抬起汗涔涔的小脸,对草原人民的刺头属性简单叙说一番。

    说完,在两道灼灼目光锁住他时,朱高炽抬起布满泥的手,袖子擦擦汗,无辜地问:“咋啦?”

    干嘛用这种眼神看人家。

    刺头你们还见得少了?

    朱高炽无视某个‘逃过一劫’的尚书炙热眼神,看向朱元璋控诉道:“皇祖父,你再和开尚书说下去,这块地的菜我都要种完了。”

    朱元璋:“”

    开济:

    好不容易种完一大块地,看着绿油油的菜苗,朱高炽胸中腾起一股巨大的满足感来,大手一挥,毫不吝啬道:“等菜成熟了,开尚书也拿点回去吃吧。”

    看着大方的乖孙,朱元璋:“”

    开济连忙道:“谢世子殿下。”

    “不谢不谢,你也帮了忙的。”朱高炽挥挥手,笑道。

    看着笑容温暖平和的世子,开济的嘴角也轻轻扯动了一下,就是看起来不像笑,像是在狰狞地抽动肌肉。

    朱元璋:“!”

    不是,你开济也会笑的吗?

    然后爷孙两对视一眼,很默契地传出一个意思:开济/开尚书真不适合笑。

    原本会在锦衣卫上台后不久,被御史参奏,正好犯了朱元璋忌讳的开济,会丢掉小命的。

    谁知,开济的小命还在不说,也没被朱元璋弃用。

    但身为帝王手中的刀,下场多半都不会好。

    朱高炽摇摇头,与莫名对他很有‘热情’的开尚书一直保持着平平淡淡的关系。

    果然。

    大明的户籍门槛高了,竞争的人多了,那些费劲力气才转正为大明百姓的草原部落,简直别提多开心多自豪了,真心觉得,大明好啊,做大明百姓更好啊。

    至于那些靠着‘好运气’才成为大明百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大明居住权的草原部落,被后面编外转正的草原部落嗤之以鼻,深深瞧不起。

    大明皇帝,看看我们吧,我们才是能为大明做贡献的好子民啊。

    这其中尤以去年跟着投降的纳哈出一起,正式归顺大明的朵颜三部热情最高涨。

    朵颜三部本来就是草原部落里比较出名的部族,三部的骑兵也是草原骑兵里的精锐。

    原本他们归顺大明就该得到正式的职位和不错的待遇。

    不过他们运气不好,刚巧卡在朱元璋下令‘编外人员’这一条政令上。

    朱元璋‘一视同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