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30-134(第7/11页)
们纷纷上书,为了阻拦这项改革,说什么的都有,最后看朱棣是油盐不进,连说出‘有违洪武法令’这种话的都有。
朱棣就掏掏耳朵,看一眼那个慷慨激昂,敢拿朱元璋来压他的御史,毫不在意地下令:“既如此,那朕不学学老爹岂不是让你们失望?来人啊,把人拖出去仗十,再押入刑部大牢。”
文官们:“!!!!”
他们惊恐地看着坐在金銮椅上的朱棣,只觉眼前这人,根本就是比洪武帝还可怕的存在。
一群委屈又愤怒,惊恐又不服的官员们就找上了朱高炽,跟朱高炽诉苦、告状。
当时朱高炽就站在殿内,亲眼看着朱棣下令,也是一直保持沉默。
只是这群人似乎觉得朱高炽是理所应当站在他们这边的,是会为他们做主的人。
是吗?
朱高炽还是那般斯文温厚的模样,在群臣激动的声音落下后,他才不疾不徐地说:“嗯,孤知道了,对于各位大人的意见孤回去会好好考虑下,不过,孤给父皇提的改革建议觉得还不错,目前没有收回的打算。”
群臣:“?”
他们那一瞬,脑子都是空白的。
朱高炽就对一个个石化的人,笑笑说:“你们还不知道这是孤的意思?哎呀,孤还以为你们都知道,刚才那是指桑骂槐,怪孤呢。”
群臣:“!”
那次之后,原本的‘斯文代表,文臣之星’太子朱高炽的形象就在文臣们心中出现了破裂。
这人,似乎,也许,跟他们以为的不太一样
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这几年发生的事太多,每一件事或多或少都与太子朱高炽有关联,即便不是,那也是他支持与默认的。
文臣们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了。
什么斯文代表,文臣之星。
他朱高炽可是洪武帝的亲孙孙,朱棣的宝贝儿子,他能斯文到哪儿去!
过往种种真的哎,不可说不好说啊。
此时,六部各衙门休闲茶区,吃过午饭,在这喝点闲茶的官员们,而仔细看,面上却还是比在洪武朝当差时要好看多了。
首先,面色红润些了。
其次,精气神儿更好了。
再者,他们闲聊时更敞亮了。
太子朱高炽虽然与‘斯文’二字挂不上太多,但又不得不说,这位太子与洪武帝和永乐帝还是有些不同的。
至少
文臣们私下再怎么蛐蛐他,他不会‘小心眼’报复。
以前六部办公区哪有什么‘休闲茶区’。别说趁着午休时辰和下午茶时间在这喝茶聊天了,就是稍微多上了几次厕所都要被打小报告的记录在册,等着被朱元璋斥责、扣工资。
更没人敢在衙门聚坐成堆,说这说那。
当然,如今谨言慎行的聪明人也不会在这‘休闲茶区’乱说话,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做到‘谨言慎行’这几个字。
有人就是喜欢在这说三道四,哪怕明知道这里不是个蛐蛐事儿的好地方。
这不,临近过年放假,大家在赶完最后一波工作,手头闲下来了,只要不是轮值的官员,每天上衙门点完卯就能清闲地和同僚论论时政喝喝小茶。
说起来,今年发生的事儿也不少。
六部衙门的办公区都是相隔不远的,不过要互相串门也要走上一段距离。如今上头在六部衙门的办公区中心处,建立了一个特大休闲茶区,按时提供茶水和点心,六部的大佬们当然不会来这,可六部还有不少跑腿的小喽喽主事们,他们本来就因为公事常常来往,自然,这个大茶区成了他们互相交流感情(八卦)的好地方。
奉茶的小宦官抬眼快速一扫而过,只一眼就能发现六部这些小主事小书吏们,谁跟谁‘关系’好。
鸿胪寺一小胡子主事就在跟人吐槽。
“会同馆那群厮,明明接待外国使臣是他们的职责,我们鸿胪寺主要负责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与外国使臣友好会晤,亲切洽谈,重点是在出使他国的时候,代表我泱泱大明,礼仪之邦,所谓的外交官。”
“什么时候那种接待小事儿也要我们鸿胪寺的来干了?”鸿胪寺小胡子主事拍了拍腿,气愤道:“他们兵部实在不像话。”
会同馆属兵部管。
“连个小小倭国都应付不了,偏要来麻烦我们鸿胪寺。”
“带着去吃吃喝喝逛一圈不就行了,他想干啥就干啥?他说要见陛下你也让他见?”
小胡子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激动了点,言语稍微不那么妥当了点,于是轻咳一声:“我也是太气愤了。”
因为他就是被会同馆的甩锅,倒霉承接下应付倭国使臣工作的人。
另一太常寺的胖子书吏就接话道:“陈兄的烦闷我等也理解,小小倭国委实不识趣了点。”
“那可不是。哼,也就是咱们太子善良,心胸宽广,不仅没有怪罪他们放任民众侵扰我国边境的大罪,还派了咱大明能臣,前刑部尚书,如今的大明使开济开大人去传播咱大明优秀文化。”
一口气
说完这话的是鸿胪寺另一小主事,他曾跟随郑和船队‘拜访’过倭国。
永乐三年大明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顺便去了一趟倭国。
谁叫那段时间倭寇胆大包天几次三番侵扰大明沿海,大明这头给了警告,他们一面派使臣伏低做小,一面继续放任国内流浪武士在大明边境作恶,给沿海百姓造成不小影响。
朱高炽花了几年时间,最终在永乐三年第一次试航,为的,可不单单是开发下西洋的航程线。
除了大型船只,船队配备的武器更是这个时代,同一时空下最先进的热/武器。
一开始大明的文臣们还以为朱棣是想对小小倭国发动战争,纷纷上书抗议。
首先,倭国每年都派使臣来大明朝贡,态度很谦卑,洪武帝都承诺两国友好往来,结果你招呼不打一声,说干就干,实在有丢我大国颜面。
其次,对一小小倭国,又穷又贫瘠的小岛国,发动战争,怎么看,都是自己亏。打下了都没用,那么贫瘠,地动频发,一点不适合生活,谁愿意去管?要接手也不容易,花费成本不小。
总之,打小小倭国就是得不偿失。
不过是倭寇这等小股匪患,形不成大势,在沿海加强防御就行了,人家倭国小王都臣服我大明了,何必大动干戈,没点做大哥的样子。
文臣们的意思就是这样,但朱棣根本不听啊。
武将们则纷纷举手表示:让我来!
于是两边又吵起来了。
朱棣不管他们,船队已经出海,定下的目标说不定已经拿下了。
果然,很快倭国就派使臣前来哭诉,说不知犯了什么罪过惹怒了大哥,只要大哥您说,我们都改。
文臣们一看,心虚啊,再朝朱棣投去一枚眼神:看吧,人家多上道一小弟,您何必呢,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