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70-80(第5/21页)

 二国。

    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被cue到的荀彧愣了一下:“空食盒是何意?”

    另一边,曹操联系上下文,当场脸就拉了下来:“何人敢动荀令君?!”

    曹植为荀彧悲伤之余,看着满脸写着主位上不爽的曹操默默闭上了嘴。就眼下的形势来看,能动荀令君的似乎只有父亲您一人吧!

    西晋。

    陈寿吹胡子瞪眼:“什么空食盒?这又是在哪里看的稗家野史书!”

    北宋。

    苏轼道:“《后汉书》载,荀令君因病留寿春,曹操送他吃食,荀彧打开,发现盒中空无一物,始悟操之意,遂饮药而死。令君见空食盒,想必是如遭雷击,讷讷不能言罢!”

    苏辙紧紧盯着他:“这种时候了,兄长还有心思想荀令君的反应。”

    苏轼一笑:“这种时候,哪种时候?我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

    苏辙一愣,看到兄长眼中的笑意,这才反应过来水镜中所讲俱是后来事。他稍稍安心了几分,眉头却还是皱着:“这么关键的事,怎么能忘了嘱咐呢?”

    只要一想到兄长在狱中看到那盘鱼的样子,苏辙就难受得不得了。

    苏轼看着弟弟一脸认真的样子忍笑:“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楚姑娘也道是‘据说’,说不定出自稗官野史小说家言呢,子由你又何必当真。”

    他这么说着,到底也是感动于弟弟的情谊,不忍他为此忧心。

    【苏轼自期必死,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和自己一同踏入仕途的弟弟,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狱中寄子由二首》。

    一首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他们兄弟二人曾约定对床夜雨,可自己一朝身死,只能让弟弟对着夜雨疏窗,独自伤神了。他唯有寄希望于来世。

    另一首说,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他让弟弟把他葬在西湖上,这就是明明白白的交代后事了。】

    “太感人了呜呜呜。”

    有人悄悄抹起了眼泪。苏轼这两首诗写得情真意切,虽然没有见到全篇,但只这几句就足以窥见到他们兄弟二人的情谊。

    “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让人想着来生还做兄弟啊,我和我哥不大小声就不错了。”

    有人不无艳羡,随即就被反驳道:“算了吧,这种感情世间少有,你没看那戏本子上写的七步诗、玄武门,多的是兄弟阋墙的。几百年能见到如苏氏兄弟这样的棠棣啊!”

    二国。

    曹植沉吟着水镜上提到的几句诗,心中震动不已,不由得抬头看了二哥曹丕一眼,恰巧曹丕也在看他,四目相对,两人神情俱是一顿,随即又默契地移开眼。

    想什么呢,这种兄弟情,羡慕不来。

    【苏轼挂念着他的弟弟,弟弟也挂念着他。兄长入狱,苏辙简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夜不能寐,终日想着怎样才能把苏轼救出来。

    他想起安史之乱的时候,王维被迫接受伪职,后来肃宗问罪,王维的弟弟自请罢官求免兄长。于是他也效仿前朝,上奏皇帝,希望能用自己的官身换兄长一命。兄弟二人的情谊可见一斑。】

    客栈。

    苏轼听到这里眼圈微红,他看向弟弟,语带叹息:“子由,你实不必如此。”

    苏辙的眼圈也红了,他心里还念着刚刚那两首诗,兄长是真的流露出死志了啊!苏辙心中一酸,摇摇头道:

    “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我们兄弟同心,兄长有事,我岂可独善其身?官职而已,若能换兄长一命,又有何惜?”

    唐朝。

    王维神色微动,再次听到弟弟以官职相赎的事,他还是震动不已,如今又添了苏氏兄弟,他愈发感慨:“这样的佳话,值得作诗一颂。”

    他铺纸研磨,一一落笔:闻苏家兄弟事兼怀吾弟

    【其实我们在诗里读到过许多他们的兄弟情,那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水调歌头》,序言末尾,写着兼怀子由。】

    水镜里忽然传来一阵空灵的乐声,画面一闪,一轮圆月高挂苍穹,乐声婉转,有女子轻柔缥缈地吟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歌声响在诸天外代的时空,水镜中的月色与夜空中的月色交相辉映,一时竟有双月凌空之感。那词那曲,仿佛唱到了人们心底。

    茶楼画坊的歌女们反应最快,一边凝神静听,一边打着拍子学习起来。

    终南山。

    杜甫轻笑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句似与太白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相近,苏轼颇喜太白诗啊!”

    李白朗笑一声:“苏词也颇得我心!”

    他端着酒杯回味那轻灵的旋律,苏轼词里写了月亮,他最喜欢月亮,李白觉得苏轼真是他的知己。

    宋朝。

    欧阳修一边沉吟一边点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有大智慧啊!”他向来以为词是游戏之作,谁能想到偏偏出了一个苏轼,从此,词里也可以寄予深沉的人生感慨,他忽然能明白为何后世将苏轼作为宋词的代表了。

    旁边的梅尧臣也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盖有寄托,苏轼或许也曾有急流勇退之意吧!”

    这样的情绪,以前向来是要在诗里寄寓的。

    梅尧臣忽然有一个预感,今日之后,词的写作风向,怕是要变了。

    客栈。

    苏辙不由自主起身,他伸长脖子,想要将水镜上的文字看得清楚一点,再清楚一点。一曲完毕,他的脖颈已然有些发酸,但更酸的是他的眼眶。

    “中秋之夜,两地相隔,兄长仍是寄诗宽慰于我,我”苏辙有些难言。

    苏轼拍拍他的肩膀接过话头:“诗以抒怀,宽慰你亦是宽慰我自己。”

    他眉眼一挑,含了几分打趣:“水镜不曾说你的复诗,子由如今既看了,少不得要先复诗一首予我。”

    苏辙笑了,难得豪气:“别说一首,十首都行!”

    苏轼和苏洵一齐大笑,苏洵也站了起来,看着两个儿子道:“你们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互相扶持,为父看着很高兴。如今天降机缘,窥得他日种种,子瞻声势必将日隆,你二人务要谨慎,以免再遭祸患。”

    说罢,饱含深意地看了苏轼一眼。苏轼恍然未觉,和苏辙一起点头:

    “是,父亲。”

    【苏辙的奏折或许曾让宋神宗动容,接着,张方平,吴充等人也为苏轼鸣不平,连谪居江宁的王安石也向皇帝上书,说,怎么能有盛世而杀圣才这样的事呢?】

    沈括一愣,随即垂眸:“竟然是王介甫。”

    但转念一想,毕竟又有几分情理之中的感觉。

    另一边,欧阳修亦是轻叹:“王介甫毕竟是君子。”

    他没有看错人。

    客栈。

    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