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汉穿):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卫长公主(汉穿)》 40-50(第6/31页)

的失败主因虽然不是他,但是据记载,王恢遇到回撤的匈奴士兵,因为自己人手少,担心没有胜算,就撤退了,连一支箭都没敢放,当时此人在计划之初,为汉武帝摇旗呐喊,与匈奴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遇上了,反而自己跑了。

    不管王恢是贪生怕死,还是审时度势,刘瑶觉得都应该换人。

    她对于这话可不心虚,若是不拦着,马邑之战失败,王恢也要担责自杀,她这是救他的命。

    “长公主,微臣熟读兵书,早年也是军武出身,微臣觉得能担得起此次行动。”王恢不服。

    他虽然是大行令,又不是只会动笔杆子。

    刘瑶:“ 哦……我要提醒你,阿父说过,打仗要死人的,打不赢也要死的。”

    粉雕玉琢的小孩子一脸无邪地说出这话,让人心中瘆得慌。

    王恢怔怔地看着刘瑶,喉咙一时发干,“呵……哈呵,长公主真会开玩笑。”

    看着对方澄澈的大眼睛,里面仿佛藏了一丝同情,让他有些恍惚,仿佛已经预示到将来自己失败,被陛下治罪的场景。

    刘彻大手轻轻拍了拍刘瑶的小颅顶,示意她别在吓人了。

    刘瑶抬眸对上众人有些复杂的眼神,微微歪头,“众卿,难道我说的不对?”

    她两手一摊,“大行令,不行就不行,不会就是不会,你服老,我服小,大家皆大欢喜。”

    王恢:……

    刘彻无奈道:“阿瑶,你忘了,是朕做的决定。”

    “哦,阿父,既然你清楚,也要像阿瑶一样,自己的错事自己承担。”刘瑶双手捧着脸,笑容甜如饴糖,“阿瑶已经劝了哦!”

    刘彻眉心微蹙,看着女儿的笑脸,眸光不断闪烁。

    听老人说,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和机缘,自阿瑶出生后,她的一些奇异,他不是看不到,所以……

    刘彻:“王恢,你年纪有些大,确实有些不适合,韩安国,你莫要让朕失望。”

    王恢听到这话傻眼。

    陛下,你是不是忘了韩安国比他还大一岁,用长公主的话,比他还老啊!

    刘彻见王恢一脸失落,补充道:“王恢,你为骁骑将军,与韩安国同策同力,此次务必给与匈奴痛击。”

    韩安国:“谨遵陛下吩咐!”

    王恢:“……诺!”

    殿内的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行礼,只是目光扫到王恢,尤其主和派,眸中的幸灾乐祸都快掩饰不住。

    在他们心里,王恢鼓动陛下对匈奴开战,实乃谄媚奸臣,

    兵者,国之大事也。

    连长公主这样的四岁小娃都知道,打仗要死不少人,不止底层将士,打了败仗,上层将士也要有人担责。

    况且对匈奴十几万骑兵开战,要使出倾国之力,岂能张口就来。

    你要讨好陛下,也要有分寸,拿国家的未来为自己铺路,若是出了差错,就是将王恢的小命抵了,事情也无法挽回。

    刘瑶离开时,刘彻嘱咐她不要乱说出去。

    刘瑶闻言捂着嘴巴,冲他翻了一个白眼,“阿父,事以密成,我懂得,你昨日才教过!”

    “事以密成……”刘彻挑了挑眉,想起了,昨日他给她讲解《韩非子》,确实说过。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不过……

    刘彻双眸微眯,居高临幸地看着蹦跳离开的刘瑶。

    总觉得,阿瑶刚才那话是在提醒他。

    等看不见背景,刘彻收回视线,扫视殿内众人,“众卿刚刚听到了,事以密成,阿瑶都知道,尔等就不用说了。”

    韩安国带头道:“臣等明白!”

    其他人纷纷点头。

    东方朔无奈,心中的吐槽欲快要溢出来。

    心想陛下的教导真是别具一格,谁会给三四岁的小孩讲解韩非子,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

    刘彻与韩安国他们经过数日的商议,敲定策略,这次打算将大汉目前能调动的军队全部都调动了,最终三十万大军,打算在马邑诱歼军臣单于,剿灭匈奴主力。

    制定好计划后,就开始隐秘从各地调兵,运送辎重。

    对于马邑之战,身为小孩子的刘瑶打听不了多少东西,只能求老天爷保佑,这次莫要出了差错。

    ……

    四月中旬,刘瑶牵着妹妹奉母命去给刘彻送吃的。

    路上遇到一些后宫女子,两人甜甜打招呼,看的那些家人子眼热。

    这就是有孩子的好处,既能提高身份,让孩子给陛下送东西,沟通感情,又不显得谄媚。

    两名家人子站在原地,痴痴地看着她们的背影。

    等看不见人了,才收回视线,其中一人素手抚了抚自己的肚子,“姐姐,你说我们怎么没有这样的运气。”

    另外一名撇了撇嘴,“皇后不也是没有吗?咱们就不要奢求了。”

    那人叹气,“这个月皇太后又选进了三名家人子,这是和皇后杠上了。”

    那日自从皇太后与皇后因为子嗣的事情吵了一架后,皇太后每月都会选两三名家人子进宫,还故意让皇后给安排,若是安排的不好,皇太后还会训斥。

    弄得后宫的氛围除了昭阳殿,其他人都心有戚戚焉。

    这两日,馆陶大长公主知道宫中的情形后,就暂时搬进了椒房殿,表明要做皇后的后盾,椒房殿与临华殿算是彻底杠上了。

    ……

    刘瑶带着刘珏来到未央宫时,发现刘彻在召见什么人,扯了扯门口的朗卫,好奇指了指殿内,“阿父在见谁?”

    这些日子阿父基本上都在忙碌围剿匈奴单于军臣的事情,往日戒备比较森严,现在守卫似乎放松了。

    朗卫小声道:“一名齐地的儒生,叫主父偃。”

    “什么?”刘瑶瞳孔微缩,再次重复了一遍,“主父偃?”

    要问汉武帝时期的两大聪明人,就属主父偃和东方朔,不过两人的境地却完全不同,主父偃以“推恩令”而留名,东方朔则就是他那些乐子人轶事了。

    朗卫点头,“是啊,主父偃。长公主怎么了?”

    刘瑶嘴角微抽,“就是觉得主父偃、东方朔名字挺相似的。”

    主父偃已经出场,推恩令也就不远了。

    朗卫:……

    哪点相似了。

    “阿瑶!”刘彻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这两个孩子藏都不藏,声音也不小声点,他都听到了。

    “阿父!”刘珏听到声音,扯着刘瑶跑到殿内,见刘彻桌前站着一个高瘦的人,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仰头盯着他的脸,瞅清楚后,噘着嘴,“不像。”

    刘彻疑惑,“像谁?”

    刘瑶:……

    她好像猜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