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汉穿):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卫长公主(汉穿)》 80-90(第8/31页)

族延续的底气,名扬天下。

    对于长公主这等尊贵身份来说,只是普普通通的东西。

    卓文君摇头,“长公主信中说了,她要将瓷器远销海外,为大汉换取更多的财富。”

    卓王孙闻言,看了看右边捧着瓷器,沉迷其中的司马相如,又看了看左下手从小叛逆,与他对着干的女儿,沧桑的眸子露出些许哀怨,“陛下运气真好,不像老夫。”

    旁人都羡慕他有一个才名远扬的女婿,女儿也是有名的才女。

    往日生活中,这两人一个比一个嘴皮子厉害,他都说不过,尤其许多人听闻他是司马相如的岳父时,都会打趣当年女儿与其私奔时,是什么感想?

    他能有什么感想,他当时差点气死!

    现在司马相如一把年纪被陛下抛弃,他来劝这夫妻俩回蜀郡养老,谁知一个比一个倔强,谁也不回去。

    卓文君对于他话里的酸意有些无奈,父亲都一把年纪了,还这般调皮,“父亲,你身为大汉首富,有万贯家财,子孙成群,身体康健,已经够让人羡慕了!”

    卓王孙闻言,立马吹胡子指着司马相如,“还不是这个混账闹得,若不是他,你何故现在被困在长安,早就回到蜀郡过逍遥日子。”

    他闺女都做祖母了,还要陪着丈夫在长安这般折腾,司马相如果然压根没变,与年轻时一样,想当年,他隐瞒家贫,仗着一身才华将文君骗走,文君受骗归来后,为了让他服软,又开了酒肆,拘着文君当垆卖酒,即使几十年过去,可是他现在对当年的情景还记忆尤深,这辈子都忘不了。

    司马相如一听,当即辩驳,“岳父,你可冤枉我了,我是为了文君留下的,她这些年受长公主委托,一直收集民间的各种散落典籍、辞赋,着实走不开啊!”

    自从纸推广后,长公主有意将民间典籍都搜罗起来,这事一直由卓文君来做。

    他司马相如虽然现在被陛下贬了,可在民间也颇有民望,文人间也受欢迎,人脉颇广,卓文君搜罗典籍时,他也帮了不少忙,甚至还帮忙写了许多辞赋作为人情,可忙了。

    卓王孙看向卓文君,“文君,他说的可是实话?”

    卓文君忍笑,“确实!”

    说起这事,她想起刘瑶刚刚信上说的另外一件事,“相如,长公主听闻你最近十分悠闲,给你寻了两个差事,一个是去甘泉宫当甘泉丞,一个是去春秋学宫当博士,你选哪个?”

    “甘泉宫……春秋学宫?”司马相如眉心微跳。

    甘泉宫、春秋学宫都是陛下费心修建的,所处地方好,景色也美。

    但是……

    虽然陛下之前说甘泉宫用作避暑,之前陛下率领众臣前去甘泉宫所见,明显是陛下用于养方士的,听说长公主接手后,甘泉宫走的有些偏,但是陛下的意愿肯定不会擅自更改。

    他一个文弱书生,精读儒学,不怎么修黄老之学,去甘泉宫有些不合适吧。

    可是陛下说不定以后会更看重甘泉宫,他如果成了甘泉丞,可能会重新得到陛下的重用,再次恢复鼎盛时期。

    若是推辞了甘泉宫,就只能去春秋学宫当博士了。

    春秋学宫的学子都是科举应试子弟,听闻其中选聘的博士要求苛刻,他怕达不到要求,没干多久被祭酒给扫地出门。

    毕竟他现在被陛下忽视,人也老了。

    卓王孙没好气道:“你有什么犹豫的,难道你还想着当方士入甘泉宫?”

    到时候他怕司马相如受影响,所写的辞赋变成求仙问卜了。

    司马相如继续纠结了一番,最后看向卓文君,双目求助,“文君。”

    卓文君:“甘泉宫现在是长公主管着,春秋学宫的事情她管不了。”

    所以甘泉宫会变成什么样,陛下的影响是一方面,长公主的要求也重要。

    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谁也猜不出来。

    司马相如双眉微锁,过了良久,才说道:“甘泉宫。”

    “什么?” 卓王孙感觉自己耳朵聋了,一时没确定。

    司马相如闻言,捋了捋胡须,“比起春秋学宫,甘泉宫更需要我。”

    春夏学宫接触的都是读书人,但是甘泉宫不然,那里都是方士,他也可以接触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卓王孙目瞪口呆。

    司马相如真是人老心不老,都多大岁数了,还想着出头,他明明写得一手好辞赋,安心回蜀郡养老不行吗?

    司马相如曰:不行,男儿建功立业,他不甘心当一个辞赋大家,他现在也才五六十岁,还有拼搏的时间,朝中的公孙弘、辕固都比他大,他作为一个后辈,要向他们学习。

    “文君,你不劝劝他?”卓王孙皱眉。

    卓文君淡定道:“没事。我信长公主。”

    长公主虽然管理甘泉宫,但是对求仙问卜很忌讳,不担心司马相如走上其他路子。

    卓王孙:……

    ……

    刘瑶接到卓文君的回复后,挠了挠头。

    她还以为司马相如多半会去春秋学宫,但是去求刘彻,只能给他求来博士,所以就加了一个甘泉丞作为备选,想着多半用不上,不曾想,结果出乎她的意料。

    不管如何,既然许诺了,刘瑶自然应下,派人将令牌和衣服送到司马府。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两山对峙,形状如门,雄踞在莽莽大山中,乃长城的重要关隘。

    它依山傍水,传说因南北往返的大雁必须从其中飞过而得名。

    彼时春寒料峭,簌簌寒风裹着黄沙如同细针一般扎着冷脸,野草矮木北吹得东倒西歪。

    骑着马巡视的汉军骑兵看着东边才缓缓升起的红日,默默搓了搓脸,让自己清醒些,心中宽慰自己天要亮了。

    此时为首的年轻骑兵毫不客气地打了一个哈欠,然后这支巡逻队伍中哈欠声不断。

    然后后面的人就听前面的人问道:“曹襄,你怎么没打哈欠,明明阿瑶说了,哈欠会传染的。”

    众人一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原来刚才打哈欠不是因为他们困,而是被霍去病传染的。

    曹襄没理他,遮着眼帘抬头看看东升的日头,沉声道:“辰时已过,大家再撑一撑,马上就有人接替咱们。”

    不一会儿,霍去病与曹襄所率骑卫结束巡逻。

    东边的朝阳还没有完全探出头的时候,霍去病、曹襄所在巡逻小队盘腿坐在草地上,一手肉汤,一手炊饼,蒸腾的热气化在灿烂的霞光中,模糊了众人的面容。

    众人吃的飞快,即使曹襄这种出身钟鸣鼎食的人看似温雅,速度也很快,霍去病那边更不用说,以他现在的饭量,他感觉给他一个时辰,他能啃下一头牛。

    大家狼吞虎咽,如同打仗一般,瞬间将两锅肉汤,一筐炊饼一扫而光,最后发出满足的饱嗝声,顾不得计较草地上的寒露,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