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28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280-300(第7/29页)

些,到时候各宫都送一下吧。”

    没事生那么多孩子干嘛?送个礼物都要排到门外去,想想那些迄今还在嫔妃肚子里面的弟弟们,李礽觉得自己有心无力,年龄跨度太大,以至于他现在对胤禩根本讨厌不起半分,也没有什么很好笼络手段。

    康熙赞许地点点头,又道:“你要是觉得都送了可惜,就谁也不给就成。”

    要不都给,要不都不给,给这个,不给那个,很容易让兄弟之间有想法。

    李礽点点头,反正别人给自己送礼也没几次,其他的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送个生辰礼,都是让他的生活助理小高安排的。

    “此次让你过来,是另有一件事情。”康熙说道。

    李礽看向康熙,眼神迷茫,想不到自己最近有啥事能扯上康熙,自己没出宫,没有遇见坏人,宫里也没有啥事儿,瑞安睡得香吃得好,听说还长胖了,所以康熙找自己干嘛?

    “之前,你同我打过赌,还有印象吗?”康熙笑着问道。

    打赌?李礽更加迷茫了,他跟康熙打了好几个赌,那都是之前的事情了,最近也没这事儿啊。

    康熙一看儿子这样,就知道他压根没有放在心上,道:“戴梓那次,你说你赢了……”

    “建个研究所?”李礽瞅着康熙,小声接道。

    “对!”康熙点头。

    “是有什么好事儿发生吗?”李礽说道,这不年不节的,突然给自己这么好的福利让李礽有点心慌慌,还是问清楚比较好。

    “还记得在瑷珲时候,咱们遇到的那个大口径的枪支吗?”康熙说道,嘴角忍不住上扬,“戴梓研究出来了,说是能造,朕昨天去观摩了一下,确实一模一样。”

    李礽的小圆眼一下子眯缝了起来,跟只猫似的,“汗阿玛出宫,都不带我啊……”

    这语气之幽怨,好似康熙背着他吃了什么独食似的,康熙也有点心虚,摸了摸鼻子,“一时兴起,快去快回,待你会骑马之后,也可同朕一起。”

    说到骑马这个事儿,康熙又硬气起来,“所以你要好好练习骑术,莫三心二意。”

    李礽……不愧是康熙,什么都能卷到学习上。

    “还有就是,你造的那个保温箱好使,朕想着与其你每次都想办法四处找人,不如直接给你拨人。”康熙说道,事后他也问过了,保成为了保温箱可废了不少功夫,尤其是那几块大玻璃。

    “那你是要把曹寅给我吗?”李礽来了兴趣,前些时候,他为了保温箱找了造办处,又找了曹寅,总算明白为啥历史上的皇帝会有个近臣了,这事儿就交给近臣一个人,近臣在四处奔走,皇帝不就只用找近臣一个人,反正皇命在此,事情总能办成。

    康熙斜了他一眼,“你想得倒美!”

    李礽啧啧两声,唉,小气哟~

    “朕把造办处的几个工匠拨给你,另外把飞扬武给你,让他管着你那个研究所,还有何竟也给你,宫内有啥需要传递的消息就让何竟跑。”康熙说道。

    飞扬武现在管着酒精和烈酒的事情,也算是在帮保成做事儿,不如直接拨给保成算了。

    德忠虽然更亲近,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保成的哈哈珠子,需要学习功课,不像何竟那么方便,还有就是何竟的年岁更长,遇事儿也更为沉稳些。

    “那宫外呢?”李礽敏锐地抓住了康熙话里的重点。

    “宫外的话,你可有合适的人选?”康熙反问道。

    李礽根本也不认识几个宫外的人,在脑子里面搜寻了一圈,没有合适的人,“有飞扬武就成了吧?”

    “朕想把曹衡安排进去,你觉得如何?”康熙问道。

    原来您早就有了打算,直接说不就是了,何须问自己呢?

    “可以啊。”李礽说道,他想了想,又道,“那他们都算有官职吗?”

    这个就很重要了,要是算官职,那就麻烦了。

    自打上次猜测保成可能不是最后的储君,康熙对保成的想法多加注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李礽不察,思索片刻,说道:“算,也不算吧。”

    “如何解释?”

    “要是说算的话,其实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官职,略微尴尬,不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算技术型的,就像戴梓那样的人,有技术,这样的人给技术职级,还有就是统领后勤那块儿,给职位职称,如何?”李礽说道,“但是,这其中有个问题……”

    康熙一听便知道保成的意思,明承元制,清袭明制,有所谓匠人制度,。

    洪武二年,朝廷颁发政令,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随意更改。

    也就是说你是匠籍,那你的子子孙孙都是匠籍,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还要轮班、坐班,也就是无偿为朝廷打工,类似于征服兵役,人家兵役是一时的,这个打工是生生世世的。

    当然,要是不想去,就要出钱给官府,官府再去征人。

    匠籍在老百姓之中几乎是最低贱的,祖祖辈辈都改变不了户籍,更别谈做官这种事情,而且,作为匠籍,管理十分严格,要是胆敢逃跑,会被判处充军。

    虽然这制度在天顺二年被废除,但是废除的只是匠籍制度,而且在天顺十五年国库缺银子的情况下,又重新恢复征收,这其中混乱不言而喻。

    而,匠人素来位置低,所以赵铁匠只是让阿松识字学文,缺始终没有让他正常地去私塾念书,真要是想让阿松科举的话,肯定是要找个私塾给念的。

    瑷珲没有,其他地方也是有的,托自己亲戚也好,朋友也罢,将阿松送出去。

    但是赵铁匠压根就没动这个心思。

    这也不怪赵铁匠,要怪,就怪朝廷反复无常吧。

    保成说的问题就在于此,他日后肯定要走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匠,这里面肯定会有匠籍的人,这些匠籍的人封官与否到时候肯定会成为一个矛盾。

    康熙思索了一下,现在匠籍的税银都是由现在从事工匠的人缴纳,除此以外,还有他们的子孙、亲属垫付,又或者当地官府支付。

    第一种情况倒还好,后面三种几乎是完全不利己的状况,其中的矛盾与勾当自然不必多言。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康熙问道,保成既然提到这个问题,自然是想过的,不如听听他的看法。

    “我就是觉得这法子肯定让大家都不想做工匠了,不如推行以工代征算了。”李礽说道。

    康熙笑了,“当初也的确用过你说的这个法子,但是效果很差。”

    李礽来了兴趣,“为何?”

    “你知道天顺二年,咱们就废除了这项制度对吧?”康熙问道,将事情道来。

    天顺二年,废除了匠籍制度,同年,营建太和殿,从各省份调了工匠,按工给酬劳,但是到了天顺十二年,工程迟迟未完成,工部回报的原因就是缺少工匠人手,最后朝廷重下诏令让各省府再招工匠。

    营造太和殿只是其中一例时间,缺乏工匠,导致工部许多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