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30-40(第2/19页)

不是麻木的工具人。”

    李方听麻木的工具人后愣住,然后觉得用这个词形容普罗大众再合适不过。

    政儿眼里疑惑:什么是麻木的工具人?

    唐启阳叹:“唉,七国中只有秦国的普通黔首有向上的机会。”但秦律也有不好的一面,政儿现在太小,现在说这个不合适。

    李方点头,有机会但也有问题。

    几人不再谈,安静吃饭,饭后谈其他话题。

    政儿要回去时唐启阳和他说:“政儿,下回你阿母来你问她,你要不要读秦律和商君书。”他虽然还小但也要慢慢要了解秦国,了解秦律,不能等要回去的时候才急忙强补。

    政儿对秦国有向往和好奇,心里想学,应声:“好。”

    李方见阳为政儿着想,心里微叹气,将来政儿会回秦国,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敌人。

    下午的时候徐兰用两斤大米磨成米粉,第二天她提米粉和一个浅的盆子去农场厨房放,然后带阿母阿嫂去摘嫩的桑叶,摘了两篓,返回厨房把桑叶洗干净,用开水烫杀青,然后用石臼捣烂,这事厨房的人干。

    徐兰去拿一扎稻草来烧成灰,用草木灰泡水搅一搅后用两层布过滤出草木灰水。

    桑叶捣烂后用布过滤出汁液,全部弄完后将桑叶汁跟草木灰水混,倒进锅里煮开,煮一会放进一些米粉搅拌,又煮小会后将桑叶浆装进两个中号盆里,还有徐兰带来的小盆,这小盆她带回家。

    到傍晚桑叶浆已经凝固成绿色的豆腐,农场厨房里的妇女们见状惊奇,桑叶还能做成这样,兰也太厉害了!

    她们心里倒没有怀疑什么,只觉得阳和兰越来越厉害。

    红和梨把桑叶豆腐切成小块分装在碗里,每碗装一半多一点,然后舀入准备的酱汁。

    大家吃饭的时候得知绿色滑溜凉爽的吃食叫桑叶豆腐,用桑叶和稻草的草木灰水还有少量米粉做的,都很惊奇。

    李方和政儿看桑叶豆腐得知用什么做后也很惊奇。

    饭后徐兰问政儿:“政儿,喜欢吃桑叶豆腐吗?”

    政儿真诚回答:“喜欢,好吃。”兰从母做什么都好吃,他看看唐阿叔和兰从母,他好喜欢他们。

    李方说:“挺好吃,天气热吃这个正好。”兰娘子还真会琢磨吃的。

    唐启阳:“是。”

    ……

    两天后谷子和糯米相继晒干,亩产量在两百六十斤左右。

    谷子拉回家五百斤,糯米拉回家一半,余下的放进粮仓,粮仓是一个宽五米深六米的石头房子,前后的窗户在比较高的位置,是一排小方形孔。

    里面中间是很宽的通道,两边用石头砌成一格一格像水池子的方格,每格体积大约是一立方米,里面四面和底下用石灰沙子加粟米汤(石灰比例比较高)和成浆涂抹均匀,粮食直接倒进去存放,每格大概能放两千斤粮食,上面用两块厚重的木头盖子盖住,舀粮食的时候掀起一块木板就可以。

    收了稻谷,辣椒开始变红,徐兰摘回来做了两罐剁椒辣酱,其余的晒干,舂出一些糯米,用十斤糯米浸泡蒸熟放凉,把几个酒曲舂碎后拌进温度刚好的糯米搅拌,放进两个坛子里,在中间挖个洞,封坛等发酵。

    四天后大人喝到甜的糯米酒,小孩们吃到甜甜的酒酿鸡蛋,不用说都很喜欢。

    李方喝过酒,那些酒跟糯米酒比起来相差甚远,他觉得兰娘子身上的迷团增大。

    他问徐兰:“兰娘子,你还会酿其他酒吗?”

    徐兰微笑回答:“没有试过,等以后有空闲有闲心的时候用粟米和蜀黍试酿看看。”心里却想以后只酿糯米酒,现在太缺粮食,如果其他酒方和蒸酒的方法流出去,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卫松他们每人分到一点甜酒,尝后很喜欢,荆轲觉得酒不甜更好喝。

    徐兰还用酒酿做酒酿馒头,特别好吃,只吃馒头不用吃菜都能吃饱。

    几天后竹子泡够一个月,唐启阳在村里招八个短工来一起干活,用竹刷把腐烂的东西刷掉,留下纤维。

    卫松四个和宋秉七个精神抖擞,碾料后踩料。

    唐启阳跟他们提议:“兰说山里的藤梨(野生猕猴桃)含有胶液,你们要不要去砍来试做纸药?”

    卫松他们想到兰带人做出来神奇的桑叶豆腐,对她的意见上心,试一试也好。

    姜弦马上说:“试,我去砍。”

    其他人没有意见。

    于是姜弦进山砍一些藤梨枝回来,十几人见藤梨枝里确实含有黏液,商量后决定把藤梨枝砸裂开泡在水里。

    唐启阳看在眼里,心想古代的人一点也不能小瞧。

    卫松他们踩料后用合适的筛子过滤出粗纤维,把浆水倒进抄纸池,打浆后放藤梨汁液继续打浆,晚一些抄纸。

    天黑后点火把继续抄纸,抄完纸后压出水,第二天早上揭纸贴在墙上烘干。

    卫松和姜弦做过很多次纸,最有经验,揭纸的时候凭手感就知道这批纸的质量好,笑容满面。

    其他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回做的纸好。

    不出所料,纸烘干后揭下,这批纸比之前试做的纸质地好许多。

    试写字后果然很不错,卫松说:“这是目前做出最好的纸。”

    只是……太顺了!卫松快四十岁,不是姜弦他们才二十出头,太清楚改良一件东西有多难,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实验才能成功,还有可能不成功。

    他深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疑惑压下。

    木板上的这批竹纸晒出来,大家都很高兴,徐兰和唐启阳也一样,他们只参观过制纸厂,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还好有卫松宋秉他们。

    夫妻俩把竹纸裁成小张,给每个人都分一小沓,包括刘青这群少年少女,书院的学生每人也分五张。

    孩子们拿纸后很兴奋,看向徐兰和唐启阳的眼神闪着光。

    夜晚,徐兰和唐启阳在地窖里开着明亮的探照灯画画,上辈子他们六十五岁后不再出门旅游,时间多了不免培养一些爱好,除了对武术有兴趣,还有画画书法等等,徐兰喜欢画花草,唐启阳喜欢画动物和人物。

    徐兰在纸张中间画简单的兰草图,在右上方写几个字:兰,花中君子。

    她写完字和唐启阳说:“大篆字体每条笔画都一样,没有其他字体笔画变化有魅力。”

    唐启阳画家里的老马,听徐兰的话停笔说:“嗯,以前看小篆觉得还挺好看,明天我问卫松他们中有没有人会刻印章。”空间里有小篆的印章,只是小篆过二十多年才有。

    徐兰:“好,哎,取什么名号好听?”

    唐启阳思索一下说:“想不出好听的名号。”

    徐兰笑说:“我们懂的挺多,但有的时候脑袋空空。”

    唐启阳笑:“直说我们文化素养低呗。”

    “我们也看过不少书,是不是没有文化那根筋?”

    “感觉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