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60-70(第7/15页)

生,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太久,死的人太多,仇恨太深,没有真正的太平。”

    而且现在道德体系还未成熟,仁义礼智信没有普及到黔首,社会文明程度低,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之说,很多人没有顾忌,按个人喜好行事,想欺负人就欺负人,甚至杀人。

    干旱的时候烧死人祭祀上天求雨,水灾的时候用童男童女沉河祭祀河神,求河神不发大水……

    野蛮愚昧。

    大秦以后还要将各国长城连起来,修直道,修驰道,想要真正太平,太难!

    荀子叹气:“确实,仇恨能传许多代,你们做能做的事就行了,不必过于勉强。”

    唐启阳笑说:“是,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我有时在想,后人会在史书如何记载我们,可能有赞美,也有骂名。”

    张苍接话:“邺城和邯郸城破又不关你和兰娘子的事。”

    唐启阳:“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因为我们,不过我们不在意。”他的声音变神秘兮兮:“我想年纪大一些后写我和兰的传记刻在石板上,也用竹简刻一些好书用墨描绘,密封埋在十几米深的土里,多埋几个地方,说不定有一个地方留到两千年后,让两千年后的后人了解现在的真实情况。”

    荀子和李方王羽觉得没有必要,书籍会一代接一代传下去。

    张苍问:“唐君是觉得史记记录不真实?”

    唐启阳看他说:“我没有说,是你说的,再说一两千年时间不知道经历多少次战火,书籍不知道被毁多少次,要是一些珍贵的书在战乱中完全被毁,断了传承多可惜。”

    荀子听到战火和断传承不淡定,果断说:“埋,埋竹简石刻,多埋几个地方!”

    李方和几个师弟听后也觉得很有必要埋著作留给后世,纸是坏得快,不能埋纸制书籍。

    唐启阳和李方师兄弟几个谈后把青溪书院交给他们,李先生的家人如今有一半在松溪庄,他几个师弟也有家属在身边。

    唐启阳也找信陵君谈话,跟他说他们以后定居关中的打算。

    信陵君听后说:“你们离开也好,不少人因邯郸被秦国占领而恨你们。”

    唐启阳说:“我们离开是另有事,以后还回来,松溪庄还要你帮忙护着点。”

    信陵君个人能力很不错,在魏人中号召力很强,若回封地会被魏王召用,还是住在松溪庄最合适。

    信陵君说:“松溪庄被郡守和周边几个亭护着,用不上我。”

    唐启阳:“陈菽要做的事很多,手段还稚嫩,我怕他顾不上。”

    信陵君应承:“好。”

    唐启阳问他:“以后方便了你想做什么?”

    信陵君:“我一家应该和韩国贵族一样迁去咸阳,不能出咸阳吧?”

    唐启阳:“政儿从小认识你,他应该不会放过你这个人才。”

    信陵君忙说:“还是别,我已五十多,还是放过我吧,我已经习惯了喝酒画画钓鱼的生活。”刚来松溪庄的时候还有些不甘心,后来时间长了他喜欢上如今的生活,不想再踏入纷扰的世间。

    唐启阳有点羡慕:“你过得也太滋润。”

    信陵君:“真要感谢你当年去劝解我,带我来松溪庄。”他感觉当年住在家里活不到现在,活着挺好,有机会吃未曾吃过的东西,秦王还给唐启阳夫妻送来不少西边的种子,说不定里面也有好吃的东西。

    随即他跟唐启阳感慨:“自从认识你吃食变丰富,有笔墨纸砚,人生也丰富起来,有时回想没有认识你的时候吃食实在是简陋,感觉不可思议。”

    唐启阳:“以前没有铁具的时候用木尖翻地种地,历史总是向前,几百年后我们也会成为历史。”

    信陵君笑:“也是,哈哈,春申君盛名一世,老年的所做所为记在史书里,哈哈……”

    唐启阳说他:“你幸灾乐祸。”

    信陵君:“你说你不是君子,我也不是。”

    两人相视而笑,喝茶谈天说地。

    徐山接替姜弦管着松溪庄和康平园,很快上手,两个多月后游刃有余,他一家五口搬进四合院。

    徐兰劝阿父阿母也搬来四合院,他们没有答应,说以后徐石若是去外地做官,他们再搬去四合院和徐山一家过,徐兰不再勉强。

    某天唐启阳提好吃的小吃去找廉颇老将军和他说他们将离开邯郸,然后去找陈菽他们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走错路。

    唐启阳想到李牧很为难,入秋王翦和蒙武将继续出兵向北攻城,李牧将迎战他们,双方终究对上,他思前想后,写一封信让荆轲给李牧送去,信上只写六个字:为万世开太平。

    邯郸距离李牧驻军不算远,荆轲骑马十天便能来回,给唐启阳带回李牧的一句口头话:我很好。

    刚进八月,徐兰和唐启阳便跟亲友道别,两人各骑红枣和流云,用两匹马驼物资南下,他们没有跟任何人说去运城。

    天气很热,雨季也没过,从邯郸到运城一千余里,下雨的时候耽误,夫妻俩八天后下午到达运城西城门口。

    王离在城门口等他们,见他们笑迎上来:“唐君,兰娘子。”

    唐启阳笑说:“是你带人来协助我们。”

    王离微笑回应:“是,王上派我带三千士兵来协助唐君和兰娘子,墨家十八人。”

    唐启阳略惊讶:“这么多人?”随后心想按政儿的性格,估计河东郡郡守和管运城的官员已换过。

    王离:“唐君和兰娘子做的事很重要,需要的材料也准备好了。”王上说唐君和兰娘子试着大量晒盐,要是真能晒出很多盐……哎呀,不敢想。

    行吧。

    唐启阳夫妻俩随王离进城,在一个不大不小宅院住下,这院子东西齐全,有一男两女两个仆役做事,挺周全。

    第二天早上,唐启阳夫妻俩刚出门便看王离和他后面两个熟悉的面孔:陆径和孙炎,后面是一群人,大家热切看向唐启阳夫妻俩。

    陆径和孙炎跟唐启阳揖礼打招呼,跟他们介绍另十六个墨家人,大家相互见礼后去解池。

    运城是靠着解池而建的,所以双方离得很近,解池旁除了煮盐的地方,其他地方很荒芜,靠近湖边长满耐盐碱的植物。

    唐启阳夫妻俩带一群人堪察两天后定下要晒盐的地方,陆径和孙炎量出水平面跟地面的高距。

    唐启阳画出盐场图,引水渠,沉淀池,大蒸发池,多个小蒸发池兼结晶池,晒盐场。

    唐启阳指着设计图跟王离还有墨家人解释:“水渠引进盐水,用翻车从水渠将盐水汲上来,灌入沉淀池,沉淀池和蒸发池之间相隔六尺,设多个口子,口子里用竹篾和麻布挡着,两层过滤,蒸发池兼结晶池约半亩大小,一个小蒸发池灌满水后堵住进水口,蒸发几天后再放满水,再蒸发几天再放满水,小蒸发池里的盐水浓度很高的时候析出盐,就像煮盐水,将水煮去析出盐。”

    最后指着晒盐场三个字说:“析出的盐是湿的,此处是晒盐的场地。”

    这个道理简单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