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110-120(第2/14页)
启阳:“嗯。”
朝廷去邯郸吊丧的队伍很快确定,由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带队,带着十六人,他们坐马车。
唐启阳和徐兰见吊丧队伍是坐马车,和李斯他们交涉一番后夫妻俩带二十个护卫骑快马先走,十一天后到达松溪庄。
荀子的灵堂就设在青溪书院,这是唐启阳几年前就跟李方几个师兄弟说好了。
唐启阳夫妻俩到松溪庄把马交给徐山后直接去灵堂。
李方和师弟们看见唐君和兰娘子如此快就能赶回来心里感动,算时间,唐君和兰娘子收到消息马上骑快马赶回来,他们已五十多岁,连续十来天骑快马身体哪能受得住?
唐启阳和徐兰给荀先生上香祭拜后转向李方师兄弟们说:“节哀!”
李方眼含泪和唐启阳说:“唐君,老师去得很突然。”
唐启阳叹息:“荀先生高寿,你们节哀,不想我们去年和荀先生一别竟是永别,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是。”李方应声后说:“你们一路急赶路,先去歇歇。”
“成。”
唐启阳和徐兰一路赶回来也有些累,没有勉强,和李方他们相互行礼后回家清洁卫生,烘干头发后叫徐山来问荀先生过逝的具体情况。
徐山垂着头说:“荀先生在一天染上风寒,李先生请医者去给荀先生看病开药,吃药后没有好转,愈发严重,荀先生可能知道好不了,跟李先生他们交待后事,还喊我去让我告诉你们:我能活到现在很高兴,不要难过。”
徐兰:“知道了,你也别太难过。”
徐山抬起头说:“姑姑,姑丈,大父和大母也很老了,我很担心。”大父大母一年年老去,他真的很害怕。
徐兰发现他是真的害怕,拉起他的手说:“生老病逝是规律,世间谁也逃不过,你这么想,逝去的人不是真的消失,而是投胎转逝,成为婴儿重过一生。”
徐山眼里不解:“地府阎王的书不是姑丈编的吗?”书的封面上写着:此故事纯属虚构。
唐启阳开口:“你信它就是真的。”
徐山不想姑丈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受到冲击,急急问:“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唐启阳抬手拍他的肩膀说:“你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较真,不是说了吗?你信它就是真的。”
徐山还是一脸疑惑。
徐兰和他说:“别想了,你出去帮忙,我们等会再去祭拜荀先生一回。”
徐山应:“好。”
随后徐兰和唐启阳去西厢见阿父阿母,和他们说话,阿父阿母身体状况还好,不忌讳生死,在他们看来,能活得如此长寿,能看女儿女婿过得好,孙子孙女孙女婿都有出息,此生已无憾。
第112章 机会
徐兰和唐启阳歇一会后再去灵堂祭拜荀子,荀子已过逝十八天,近的人已来祭拜过,加上是下午,只有他们在祭拜,荀子用的棺木是好棺木,他过逝后也做了清理,加上此时天气比较冷,传出的味很淡。
徐兰和唐启阳脸上肃穆,他们见过太多生死,亲历死过两回次,并没有太难受,他们很尊敬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两人拜祭完后和王羽还有荀子的其他学生谈小会后回去。
第二天起,唐启阳和荀子的学生们孙子们轮流守灵,并一起接待来悼念的人。
徐兰早晚去灵堂祭拜,其他时间和徐山夫妻一起安排客人食宿。
廉颇老将军之前已来悼念过荀子,听说唐启阳夫妻赶回来,在儿子孙子陪同下又前来悼念。
唐启阳和老将军在一个房间里谈一会话,送老将军上马车返回。
陈菽之前来悼念过荀子,听唐阿叔和兰从母回来后也抽时间和徐芹带女儿回来,陈菽祭拜荀子,和唐阿叔兰从母谈谈话便赶回城办公,徐芹带着小女儿住下,和姑姑姑丈多相聚。
随后些天,荀子在各地的学生陆续赶来,回到老家的张良闻迅赶来。
松溪庄的房间不够住,徐山便安排一部分人在邯郸的客栈住宿,少数人安排在两边的老宅里住。
李斯韩非张苍一行人比唐启阳夫妻晚到半个月,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三人跪在老师棺木前痛哭流涕,张苍这个胖子哭得眼泪鼻涕横飞。
李方和王羽等他们哭一会劝他们:“老师去前说他这辈子很值,去得安详,没有遭罪。”
李斯回想自己当初跟老师拜师的时候条件不好,只拿一条腊肉给老师,老师不嫌弃收下自己,眼泪止不住。
韩非回想自己内心困顿,老师开解自己令自己看得更远,心里难受不已。
张苍“呜呜”哭,自己家境不好,老师不嫌弃收下自己,自己才有今天……
许久,李斯和韩非张苍才从悲伤中缓和过来,问师兄李方丧事安排和墓情况。
李方和他们说:“十五年前老师就叫我们在松溪庄后面紫山山腰买块墓地,墓早已修整好,老师要求陪葬的竹简和石刻已搬进墓室。”
韩非红着眼说:“辛苦师兄师弟。”
李方说:“韩师弟不用客气,当时买墓地的钱一半还是韩师弟派人给老师送来的钱。”
韩非:“钱用上就好。”
李斯和张苍心里惭愧,他们给老师捎过东西,但没有捎过钱。
李方和他们说:“师兄弟们能来的都来了,你们来得最晚,你们给老师守灵三天。然后出殡,如何?”
李斯和韩非张苍都同意,不过他们早上凌晨就赶路,晚上天黑才歇,累得够呛,特别是李斯和韩非年纪已经不轻,休息一夜缓过来后再给老师守灵。
随同来的官员也休息一夜后才到灵堂悼念。
荀子出殡这天,天晴,邯郸城里和柏溪亭康平园有很多人自发来送荀子上山,送行的队伍很长。
荀子自从来青溪书院很少在书院给学生们上公开课,但不妨碍柏溪亭和康平园的人都知道他。
小孩刚在青溪书院上学的时候知道他是先生们的老师,长大后知道他很有名,写几本很有名的书,懂事后更知道他是了不得的人物。
八个壮年男人抬着荀子的棺木上山,抬进墓室,抬进椁,封棺椁后出来封墓道。
墓碑前举行庄重的葬礼,一个多时辰后结束,送葬的人下山回去。
唐启阳和李方李斯他们等着墓道封好后才下山。
第二天,李方和王羽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师兄弟便因劳累病倒,大家吓一跳。
徐兰急忙挨个给他们看诊开方,徐山亲自进城抓药回来煎给他们喝药,两日后他们病情好转,不是大病,养一养就好。
来参加葬礼的人相继道别离去,徐山在姑姑姑丈授意下给家境困难的人一些盘缠回家。
李斯和韩非张苍一行人不能呆太久,两天后也道别返回咸阳,徐兰和唐启阳留下过冬,开春再回咸阳。
青溪书院继续停课,一个月后再开课,张良和他弟弟张修也道别回家,青溪书院和松溪庄很快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