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60-70(第11/17页)

的还开始做中人,也就是跑到城外乡下,从村里拉人过来做活,赚取佣金,甚至凭借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大赚上一笔。

    这些人脑子活络,城里本就处于变化当中,有他们推动,那改动的就更大了,不少工人本来出门就少,乍一进大变了模样的城内,忽然好像什么都不会了,不仅闹了不少笑话,还耽搁了城中人的事务。

    诸葛亮颔首:“如今变化太快,不能全依靠大众自己摸索,还是各方做好衔接才行。”

    厂长立刻保证道:“是,军师放心。”

    “这批收获的红薯是大棚种植的吧?量不多,只能做红薯干吃。”

    看着那碟红薯干,刘琰算了算时间,又问道:“不过,正常种植的土豆好像该收获了?”

    “曦玉说的正是。”

    诸葛亮晃了晃自己的羽扇:“我正要问你日后是要不要去看收割成熟的农作物?除了土豆,还有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也都可以收割采摘了。”

    “这么多?”

    “那必须看啊!”

    第67章 大丰收

    贸然种植过往从未耕种过的作物,无异是件极为冒险的行为,第一次耕种诸葛亮极为谨慎,主要以积累经验为主。

    当然,这是以一洲之力的谨慎。

    所以各类作物的耕种起步量,是‘顷’。

    七月,骄阳似火。

    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犹如金色汪洋,数不清的成熟种子挂在枝头,将茎杆压的弯了腰。

    大量成年男女站在田头不断挥舞着镰刀收割,老人和半大的少年在后面捆扎搬运,连新组建起来的半日学堂也放了假,让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帮着父母捡一捡遗落的麦穗。

    人力收割的时代,收获起来也极为劳累,为了不让布鞋和衣裳粘上泥土和汗渍,下田的人都光着脚,农夫打着赤膊,只穿了条短裤,农妇也只是套了件抱腹。

    斗笠只能遮住头,脊背还要被太阳灼烤,汗水从黝黑的皮肤上不断滑落,逐渐又爬到了脸上,有农妇在割麦间隙,用手背擦拭,露出一张疲倦,却又满是希翼的面庞。

    这么多粮食,足够全家放开肚皮吃上一整年了!

    唉呀,去年全家还要愁能不能活下去呢,这才过了多久?连粮食就不用愁了!可真是跟做梦一样!

    另一户人家放声起来刚编农谣。

    “冬畟良耜兮,夏获积栗——”

    “仓有百室兮,不知饥寒!”

    这农歌没有什么调子,就是足够响亮,每个字都拉得很长,像是在展示自己肺活量究竟有多强似的,但这寂静天地之间,能回荡起来这样的声音,又让人觉着别带了一股蓬勃的力量。

    简短的农谣颇为好记,重复了两次,旁边就有人一起合唱,逐渐壮大的歌声穿过金色的麦浪,蔓延到了田边。

    过来的刘琰侧着耳朵听辩歌词,笑道:

    “农有余力,这段时间吃的不错吧?”

    负责组织农户耕种小麦的农官面上满是喜色,手舞足蹈的接起来话。

    “是啊,吃了好几个月的饱饭呐!这几日收割活重,顿顿都要见油荤的,可不是还有余力?以往哪有闲心唱这个!”

    跟随在后的其他官吏也跟着赞叹起来。

    “多亏了天师,才有这丰收盛景啊!”

    “若只看这一地,足可为盛世了!”

    “这地收成,肯定要比过往多了两倍不止!”

    “何止!应该多了三倍有余!”

    农官立刻出言反驳,说还不够,他转身随手揪了根麦穗,快步走到刘备身边:

    “使君您看,天师所赠仙种一穗足足有四十多粒,这放在过往,能有十多粒都算是多的了!更不要说耕种的密度,依我看,说不定还估计少了呢!”

    “妙哉!”

    农业国家,耕种是头等大事,这样的收获,足以扫清新政推行带来的各种阴霾,刘备接过麦穗,对着刘琰感慨道:

    “若使天下皆种此麦,何处还再有饥馑?

    “肯定会没有的。”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饥饿的记忆,最多恐怕不过五十年。

    吃饭是头等大事,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都不是‘你好’,而是‘你吃了吗?’

    刘琰是富裕的一代,她没有关于饥饿的记忆,但仍旧从长辈,教育,过往流传下来的习惯中,明白它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行善的常识,就是碰到要钱的给饭,碰到要饭的给钱,手脚健全的讨钱讨不到,但求口饭吃,别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敲敲门说一句,那拿出来的主食和菜绝对能让人吃到撑,只要粮食能上去——怎么着都不能让人没饭吃!”

    话有些梦幻,若是过往,大家只会觉着是妄谈,可看过后世纪录片,再看看这由沉甸甸麦穗组成的麦田,众人心中都极为激荡。

    有这些粮在,天师的话,怎么可能不会化作现实呢!

    十亩地很快收割完毕,调过来的人手用扇车快速完成了脱粒,将还未晒干的小麦一一称重。

    “三百九十七斤!”

    “四百二十九斤!”

    “三百九十一斤!”

    “四百四十四斤!”

    ……

    …

    “平均亩产量是四百一十二斤!”

    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被报了上来,众人止不住倒吸冷气,直至最后,不仅平均亩产的定格,官吏和周围干活的农人面上也全是狂喜,熟知农事的徐庶主动开口道:

    “这是还没有晒干的麦,含水压重,得减去两成,也就是三百三十现斤,十二石多的产量,比盛年多了四倍有余!”

    有个头发斑白的老吏上前两步,张口就说出一串数据:

    “一个青壮劳动力,算吃的最多,一月两石,一年也就是二十四石,合六百五十现斤,成女与老人一石半,幼儿更次,而百姓多是五口之家,再算上赋税,最多也就是百石,而今田地增产四倍,一亩就是十二石,十亩土地,就足矣保证全家吃食,如今每户田地能有二十五亩上下,就算是轮耕,那也能吃饱,有结余了!”

    “这天下将再无饥寒了!”

    “何止!”

    去查看收耕过后农田情况的诸葛亮总算走了过来,他眉宇间是遮掩不去的欣悦。

    “我看土地损耗不大,只要肥力跟上,便不用轮耕,只需连年更换换作物即可,一年收获更多。”

    “接下来还要研究,这是冬麦,七月收获后,还能再种一季作物,届时,一亩地收个六七百斤粮也不成问题!”

    这可真是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头上!

    众人都有些难以呼吸,一旁的老农更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喃喃自语:

    “今天太阳也没打西边出来,怎么听着这么像是在做梦啊!”

    这梦好像做不完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