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庶子无为(科举)》 60-70(第8/25页)
诸公而言,是死掉几千个百姓,还是几万个百姓,并不是多要紧的事情,毕竟大周朝人口繁多,并不差这点人数。
但是鞑靼军队居然可以无视兵防,在边境重镇如入无人之境,这事仔细想想,如何不令人毛骨悚然?
就连永嘉帝也是大发雷霆,斥问了满朝文武,砸坏了御案上的砚台,整个“太和殿”内噤若寒蝉,就连内阁中的几位阁老,也无人敢顶着永嘉帝的怒火上前出来说一句话。
这确实是他们的失职。
事情总要解决,但是如何解决?是怀柔还是迎战?朝堂之上再次吵成了一片,一直到现在也没吵出个章法来。
沈江霖看着眼前这道题目,难免不让他与这件事结合起来。
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才是真正的刚强。
看来出这个题的人,是主和派的。
沈江霖要写一篇迎合出题人想法的文章并不难,他如今已经完全具备了这种能力。
可是,他可以吗?
想到那位未曾见过,在荣安侯府可以说是禁忌一般的大伯,若是他知道沈家子弟为了逢迎写了“主和”,不知道会不会气的棺材板按不住?
毕竟据说这位大伯,戎马一生,就是死也死在了战场上,当时鞑靼的小王子几次劝降,放他一条生路,他也选择了血战到底。
沈江霖又想到那些被坑杀的数千名边镇男子,想到被掳掠掉的尚不知道究竟多少名的女子,想到那些因为失去父母而流离失所顷刻之间成为孤儿的孩子,沈江霖下不去这个笔。
闭目敛神了一会儿,沈江霖对着稿纸嗤笑了一声,然后提笔开始写下他的文章。
这一写,就写到了天黑,等到沈江霖放下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这一篇文章写了一下午。
官差们开始发放蜡烛,每个号房两支蜡烛,供给需要夜间答题的考生。
沈江霖拿到两支蜡烛的时候,天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而随着夜幕的降临,夜风也越刮越大了起来,还没等大家看出天气的突变,就听到有人大喊了一声“不好!”
这天上竟然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子来!
第64章
人都说秋雨绵绵, 结果今日下的雨,却是一点都不符合秋雨的调性,说下就下不说, 还一下子就是瓢泼大雨。
从听到有人惊呼,到雨彻底下下来, 让所有人都忽视不得,不过就几个呼吸的事情。
沈江霖刚刚将答完的卷子和稿纸收拢好放进油纸包里包好,还没来得及放进考篮里, 眼前的雨点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从天上撒了下来, 霎时间,天地间都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白纱, 目之所及,都是飘摇的雨幕。
从沈江霖的角度, 抬头看去, 只见每一个考棚上面积攒下来的雨水都瞬间倾泻而下,仿佛在考棚门口挂了一卷珠帘,若得闲情逸致的时候,少不得还要赋诗一首。
只是此时此刻, 谁有这个心思?
此起彼伏的惊叫声, 充分说明了, 这个雨下的实在不是时候。
沈江霖是幸运的, 刚好把答完的题纸已经收纳了起来, 但是更多的考生刚刚确实是在专心致志地答题,谁曾想到风云突变, 一下子就下起了雨,人在十分集中精神的时候,是很容易忽视外界的情况的, 这雨一下下来,狂风再一吹,可不就将有些答完的题纸上弄上了雨水。
雨水滴上去后,迅速就会将答卷上的字迹晕开,若是有不镇定的,用手指去擦,那更是弄得答题纸上全是印迹,一张答题纸全毁了。
更有那倒霉催的,刚刚誊写完的答题纸正好放在一边晾干,自己再写下一篇,也没用东西压着,结果答题纸直接被风吹跑了!
那考生想从考棚里跳出来去追,结果马上被几个官差压了回去,再着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答题纸被官差从泥水坑里拿起来,再次放到他桌面上的时候,那个考生已经盯着那看不清任何本来面目的答题纸,双目失神了。
还有人考棚顶上是有破漏的,乍眼一看的时候没有看出来,如今下了雨,那些雨点子直接就滴了下来,弄污了卷面,更多人则是手忙脚乱地将答题纸收了起来,抱在怀里,再不敢有一星半点的损失。
惨呼声此起彼伏,雨越下越大,蜡烛也停止了发放,随着天越来越黑,天地间似乎只留下了噼里啪啦的雨声,所有人都停下了笔,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内帘监考官很快就发现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马上命令底下的官差开库房,将桐油雨布拿了出来,一个考棚一个考棚地去发,让考生自己将雨布挂在考棚前,阻挡雨水飞入,好继续考试。
沈江霖拿到雨布后,迅速站在板子上将雨布挂好,哪怕他没有遭受什么损失,但是免不了想,沈江云他们,是否也如他这般幸运,正好是停笔的时候,否则这样的突发情况很容易考验人的心态。
毕竟今天正儿八经才考了大半天时间,哪怕答题纸污了,收拾心情,重新作答,也还是来得及的,但若是就此一蹶不振了,那恐怕就要名落孙山了。
外头是雨打考棚顶和油布的声音清晰可闻,里头点起了蜡烛,沈江霖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没有再想动笔的意思,干脆拿起铜炉来煮晚饭。
沈江霖拿了一把小米出来,放在清水里煮一碗小米粥,又往里头丢几颗红枣,在沈江霖抱臂闭目养神的时候,小铜炉里头的红枣小米粥就开始翻滚起来,金黄色的小米裹着红艳艳的红枣,水汽充斥在这个密闭的狭小空间内,不一会儿,就有香味飘了出来。
沈江霖用勺子搅拌了一会儿,等到水份蒸发地差不多了,小米越加地浓稠,就灭了火,稍微凉了凉,便将这一小锅小米粥喝了个精光。
肺腑内有了温度,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觉,在狭小的空间靠着墙站立了一会儿,扭动一下酸胀的脖颈,等到感觉人放松了一些后,才将五经的几道题目拿了出来先看一遍。
五经题有四道,而且每一道都要求写更长的篇幅,光是对体力就是一个考验。
第一道题,便需要考真章。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这句话取自《易传》,意思是等到中午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各自交易货物,这便自发地形成了集市,完成交易之后,人们就都离开了,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以物易物之法,在如今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大周朝,自然早就已经不再适用了。
那为何出此题目?
或许有的考生会去论述以物易物的优劣之处,或者歌颂朝廷的如今的货币政策有多么优越,但是这些都没答道点子上。
出题者的意图,要和第三道四书题放在一起看。
显然还是在说鞑靼劫掠边境的那件事。
事实上,朝堂上,如今吵得厉害,一个是吵要和还是战,另一个,又是吵要不要互市。
因为有些官员认为,之所以鞑靼部族来劫掠,是因为大周朝建国之初,奉行的是绝不互市的政策,就是一片纸,也不允许卖给蒙古各部。
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