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庶子无为(科举)》 90-100(第20/23页)

疾书。

    沈江霖做事是极为专注的,一旦陷入到自己的思绪中,他头都不会抬一下,等到落笔发现视线越加昏暗,才发现已经到了掌灯时分。

    沈江霖用火折子点燃了客栈中的烛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看到桌子边还放着之前店小二送过来的饭菜,此刻已经完全冷掉了。

    沈江霖这才感觉到腹中空空,已经打起了饥荒了。

    他叫了一壶热茶上来,就着热茶快速扒拉几口冷掉的饭菜,等到腹内不再感到饥饿的时候,就放下筷子,继续走到桌子的另一边,在烛光下不断地写写画画。

    得益于沈江霖异于常人的超强记忆力,沈江霖迅速地将今日自己用步伐丈量出来的两个盐池的面积算了出来,同时根据后世对淮河流域的气温测定、四季气候变化,以及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特征,算一个平均估值,大约一年中有多少天这些人是可以劳作的,不受雨水、过冷天气的阻碍,再通过灶户的数量、盐丁的数量,推算出每年他们应有的产盐量,根据他推算出来的产盐量,去和现代一些对三百年前两淮盐场产盐量的数据进行对比,修正出一个真实的数字。

    而这个数字,是元朗绝对不会写在他的账本上的数字!

    元朗要隐瞒的真实数字,其实就是各大盐场的产盐量。

    如今大周朝奉行的是盐引制度,官府负责让灶户产盐,盐生产完后,收归入盐库,官府发放盐引给到盐商,每年为了获取这些盐引,各地盐商纷纷涌入扬州府盐政衙门,就是为了得到盐引凭证。

    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可以销售往外地,短引则是销往本地,盐引上会注明盐商们可以获取的食盐数量是多少,什么时间内兑换盐引有效,以及食盐的销售价格,在盐引上都做了规定。

    短引一引两百斤,长引一引四百斤,官府发放给盐商的盐引里面,已经包含了他们需要缴纳的给官府的盐税,以短引为例,一引的价格是一两白银,而这些盐商如今零售出去的价格却是在一引二十两白银,其中所获之暴利,难以估量!

    其实这些年来,两淮的盐价虽然波动不大,但是却年年处于上涨的姿态,照理来说,这些年制盐技术又一次得到了发展,得益于摊晒技艺的完善,产盐量大大增加,可是盐价却是不降反增,其中定然是有猫腻的。

    所谓猫腻,无外乎就是将一部分食盐的产出量扣下,转为私盐销售,从中攫取暴利,或者便是官商勾结,商给官好处,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盐价上浮不去管理,最终让百姓承担盐价的上涨成本。

    反正百姓无穷多矣,百姓卖盐才一星半点,稍微涨点怎么了?再说盐也只是需要放在菜里调味,吃得起的多放点,吃不起的少放点不就可以了么?

    而那些贪官们,却是可以吃的满脑肥肠、拥有几辈子都花用不尽的财富。

    沈江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估算出每一个盐场确切产盐量的均值,先建立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真实的账本,这样才能大致的估算出,朝廷每年所流失的税入到底有多少。

    前世今生的知识点在此汇聚,幸亏沈江霖上辈子是一个喜欢研究无聊知识的人,所以才能在这辈子运用起来。

    沈江霖在知道元朗的后台这么硬的时候,心里就十分清楚,这次想要和唐云翼两人一起全身而退,或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如今已经踏入了这场浑水里了,无论如何只能硬撑着往前走。

    唐云翼的身体如今由黄益简负责,在黄益简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可以简单的说两句话了,冯会龙调虎离山,拉着元朗一同巡视盐场,唐云翼所处的别院中各处防备已经松散了许多,更加方便了黄益简买药煎药救治唐云翼。

    或许,等他们这次巡视盐场结束归来,唐云翼的身体就能无大碍了,等到他们回到扬州府之时,也将是沈江霖准备和元朗硬碰硬之日。

    永嘉帝常以明君为自我要求,能力想法手腕在历代君主之中也至少是中上等,但是是人总有七情六欲,总有偏好喜爱,沈江霖揣测,或许永嘉帝是知道元朗贪腐的,甚至于,当初永嘉帝安排元朗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就是准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元朗拿点好处的。

    不管元家也好,郑家也罢,都是小官出身,家中族人没有什么特别拿的出手的人才,郑皇贵妃在后宫之中地位几乎比肩皇后,皇帝想要抬举她娘家人,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永嘉帝或许没想到,元朗开始渐渐失去了控制,甚至把控了整个两淮盐官,将他们治理的如同铁板一块,永嘉帝的威信和权力受到了挑衅,这才是他想要出手敲打元朗的真正原因。

    然而,出手敲打和出手敲死,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也是冯会龙被派遣过来后,左右为难的原因,冯会龙很担心,事情办重了不行办轻了也不行,其中的度,太难拿捏了。

    沈江霖想了许久,最终想到的,只有一招,那就是要将事实呈给永嘉帝的时候,需要让他感觉到心痛,最好痛到似乎心在滴血那般。

    那什么会让一个帝王感到心痛?

    不如就从算一算元朗这么多年到底贪了多少银子、让朝廷损失了多少税入开始吧。

    现在的两淮盐务就是一笔糊涂账,沈江霖觉得,这个数字最后算出来,绝对是会让永嘉帝呼吸一滞的程度。

    等到写完最后一笔字,外面夜色已浓,只剩下沈江霖屋内一灯如豆,烛台的蜡烛也快要燃到最后了,堆叠出许多的蜡油,沈江霖等到文字皆已干透,才合上了他做的书册。

    上面的封皮处写着《两淮游记》,这便是沈江霖真正要写的游记正文。

    走过赣榆之后,下一个盐场在海州,之后是北沙、庙湾、新兴、伍佑等地,他们延淮河顺流而下,两三天便换一个地方,在当地停留一两天时间,巡查一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界,十几个盐场全部看下来,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沈江霖每到一处,就会以步丈量盐池,计算这个盐场的规模和人数,到了晚上继续兢兢业业做数据统计和计算,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的“游记”已经写了两册。

    只是当他们巡视的盐场,越往扬州方向靠近,沈江霖越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不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影随形,叫他感到古怪,但是又说不出哪里古怪。

    冯会龙看到后面已经是有些厌烦了,干脆叫沈江霖等底下人代他巡视,而他则是拉着元朗又去各处吃喝玩乐,元朗也看出来冯会龙的不耐之意,而冯会龙不想再去看,元朗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便依着他陪着,只让严同知和曹副使等人陪同去看便是。

    沈江霖等人都是六七品的属官,就沈江霖元朗还记住了名字,其他人元朗更加不放在眼里,有做事老辣的严同知陪着,他没有不放心的。

    刘庄盐场位于大丰境内,而大丰便是现代的盐城地区,大丰境内就有五座盐场,分别为丁溪、小海、草埝、白驹和刘庄盐场,他们今日去看的便是刘庄盐场。

    一踏入刘庄盐场,沈江霖只觉得那种古怪的感觉更甚了,每个盐场的布置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规模有大有小,刘庄盐场的规模算是中等偏上,煮盐房内有一百来个灶台同时在煮盐,外面的盐池也有三座。

    煮盐房内依旧热气熏人,一进去就感觉到一股热浪涌来,沈江霖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