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庶子无为(科举)》 120-130(第5/18页)
一摞是重要且紧急,第二摞是重要但不紧急,第三摞是紧急但不重要,第四摞是不紧急且不重要的,请陛下看过后,若有不对,还请陛下再吩咐微臣。”
周承翊没有急于说话,而是拿起沈江霖说的那一摞重要且紧急的奏折最上面的一本,一目十行地看过去,又连抽了好几本,发现确实如沈江霖所言,重要且紧急,看了之后就停不下来,干脆坐在御案后面开始处理起奏折来。
这第一摞的奏折不过二十几本,很快就批复完了,等到再去看第二摞重要但不紧急的奏折时,周承翊看过之后,果然是如沈江霖所言,是重要的,但是并不需要立即处理,可以稍稍缓一缓,等过几日再做决断也可;至于不重要但是紧急的那一摞,周承翊快速地批复完后,最后剩下的那一摞奏折摞的最高,周承翊从头到尾看过之后,都是可处理可不处理的奏折,若是实在太过烦累,完全可以不去处理,大大节省了周承翊每日看奏折的时间。
周承翊心中对沈江霖的本事更加大为赞赏,不仅仅是沈江霖独创的将奏折分类的方式,更是因为沈江霖看过的奏折在进行分类的时候,竟然无一本是有分类错漏的。
要知道关于奏折如何分类,一直以来每一任皇帝都有自己习惯性的办法,只是到最后,还是需要皇帝自己一本本亲自看过,因为皇帝身边的人没有本事帮助他真正去判别这本奏折需不需要处理,如果周承翊足够信任沈江霖的判断的话,他完全可以过滤一堆没用的奏折,节省周承翊许多用于批阅奏折的时间。
当然,周承翊此时还没有那么信任沈江霖,但是根据沈江霖的分类法,尤其是沈江霖精准的预判断,周承翊依旧可以在批阅奏折的时候游刃有余一些,若是突然出现这日龙体不适或是想偷懒一二日的时候,周承翊便可以快速地解决掉第一堆的奏折,其他奏折过两日再去处理亦是可以的。
自此之后,周承翊对沈江霖倚赖日重,沈江霖也真正进入了权力的核心。
虽然他并非内阁成员,但是内阁经手过的奏折,要在他手中过第二遍,他不仅仅可以看到奏折的内容,还可以看到奏折上面内阁的“票拟”,也便是内阁成员们对于这封奏折的建议是什么,国家大事以一封封奏折的形式在沈江霖手中汇聚,让他和帝王一般,足不出京城,也可以窥见整个大周的全貌。
大周朝和沈江霖在历史上熟知的大明朝处于差不多的历史维度,只是大周朝不幸的是,它的第二位君主并非如同朱棣一般,开创了永乐盛世,而是很有些荒淫无道、奢靡成风,大周朝建国之初刚刚积攒下来的一点家底,被第二任皇帝几乎是挥霍一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流民起义的乱象,一直到永嘉帝继位以后,大局才逐渐被稳定了下来,情况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永嘉帝确实是一代明君,可以平稳住局势,并且在下一任君主的培养之上,亦是倾尽了全力,周承翊做皇帝的这半年来,不说做了多少利国利民之事,但光是能够将政权平稳过渡出来,并且快速控制住了局面,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这已经是一种幸运。
尽管如此,大周朝此时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准确来说,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内部方面,因为第二任皇帝的奢靡成风,上行下效之下,贪腐之风屡禁不止,哪怕永嘉帝上位后一直在和贪腐做斗争,但是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否则沈江云也不会轻易发现,被隐匿的田地差额如此巨大之事了。
其实沈江霖早就想到了,账面上的文章一定是极尽全力地去做了,但实在做不平了,这才生出来五年一百万亩的隐匿数额,若是将真实的账本拿到台面上看,或许这个数字会远超众人的想象。
究其根本,便是那些巨贪之人一直牢牢把握着权力,和永嘉帝斗了个旗鼓相当,不曾被完全打倒过,虽然到了后期,这些人稍稍有些收敛,可是如今新帝继位之后,这些人欺周承翊年轻面嫩,一个个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正在继续加大力度地蚕食着整个国家。
元朗之流,也不过是这艘贪腐巨船之上的冰山一角罢了。
内忧让人担心,外患同样不容小觑。
大周朝在建国之初,有一部分的敌对势力逃离到了海上,通过勾结倭寇之流,屡屡在沿海地区作乱,为了防止这些人继续扰乱内陆居民,大周朝干脆一刀切进行了闭关锁国的策略,只剩下了广州府一处通商口岸进行对外贸易;除了海上的局势外,内陆局势同样焦灼,当年将蒙古人打回了草原后,虽然蒙古各部因此分崩离析,但是这些年来随着他们的休养生息,渐渐有再次壮大的声势。
因为沈江霖当年的一篇策论,大周朝放开了与蒙古各部的通商之策,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大缓解了边境之间的紧张局势,减少了蒙古诸部在匮乏资源的情况下对边镇百姓进行劫掠的次数,但是因为蒙古诸部人心涣散不齐,再加上通商之后有人从中谋取了巨额的私利,边境之地的摩擦只是减少了,却并未消失。
更加让人心生警惕的是,蒙古诸部如今再次渐渐走向了统一,在上一任蒙古可汗逝世之后,新上任的可汗也速干以迅雷之速收服了好几个大部落,草原上的势力再次有了统一的雏形,这让大周如何不心惊肉跳?
若是这些人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大周朝承平日久,那些将士们是否还有可能再次拿起武器,守卫住家园?
虽然大周朝幅员辽阔、人口繁茂,看着是一片祥和、国泰民安,可是在这片祥和之下,同样笼罩着诸多的阴影,也只有最靠近皇权的人,才能从中窥得一二。
历史上明朝踩过的坑,大周朝同样在以一个相同的姿势稳步前进去踩,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任何想要妄图阻挡它的人,似乎都会被碾压成为齑粉。
沈江霖面对这般复杂的情况,如同面对一团乱麻线团一样,同样也是难以找到一根源头之线,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
那就只能着眼于眼前了。
沈江霖与沈江云兄弟两个继续如同往常一般默默当值,低调不显眼,蛰伏在各自的职位之上,只为了等待一个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还没等来,陆庭风却是先找上了门。
第124章
这天沈江霖难得休沐日, 见谢静姝最近都是闷在家中看书,准备拉她出去走动走动,结果刚刚穿好出门的衣裳, 就听到有了来报,陆庭风拜会。
沈江霖无奈, 只能放弃今日的行程,刚刚出门去迎陆庭风,就被他生拉硬拽着往府外走。
沈江霖扶额:“这么热的天, 不如就在府中说话, 岂不方便?”
陆庭风上下打量了沈江霖一番,冷嘲道:“呵, 但我看你身上穿的整整齐齐的,不像是要待在家里的样子, 只不过是不想和我一道出去吧?”
沈江霖今日一袭碧青色长袍, 外罩同色绉纱,头戴白玉紫金冠将头发束起,腰间系的是玄墨色皮质嵌白玉革带,革带上挂着香囊插着折扇, 打扮的这般郑重, 根本不是家常服饰。
沈江霖无奈道:“本想带内人出去逛一逛, 买点东西的。”
陆庭风听到这番话, 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沈江霖和谢静姝二人新婚燕尔,难得休沐日还被自己拉了出去, 实在是不应该,可是陆庭风已经等了不少时间了,今日这事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