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太妃要躺平: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红楼太妃要躺平》 190-200(第17/24页)



    顾晓只是一笑:“这我可不知道,你得自己出去打探才行!”

    末儿在顾晓这里得不到答案,果然带着几个人出去打听去了。

    末儿以前根本不关心什么工匠的事情,他想要什么东西,吩咐一声就行,根本不会跟工匠有任何接触。如今他先是查看了一下王府名下工匠的情况,很快就发现,这个行当居然有许多规矩。

    正常情况下,许多行当的技艺都是父子相传,毕竟,一门手艺就是吃饭的本事,谁会没事教给外人。但也有一些意外,比如说一些危险性比较高或者说比较辛苦的工种,只要能攒够钱叫子孙转行,他们就情愿收徒弟,而不是教子弟。

    另外有个麻烦就在于,便是你想要收徒,也不是随便就能收的,市场就那么大,你的徒弟多了,那就是跟同行抢饭吃,那是要被同行唾弃的。所以,即便是父子相传,一般也只会在儿子里头选一两个有天份肯吃苦的,其他人最多学点皮毛,或者说就算学了,也不能在当地谋生,得到别处去。

    像是王府的工匠,这方面的规矩就宽松许多,因为他们的身契就在王府名下,算是王府的家奴,世代为王府服务。只是话是这样说,大家也不敢真的让所有孩子都子承父业,免得回头王府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到时候辛苦多年,还得被打发到别的岗位上去。

    末儿又到外头打听了一番之后,很快就有了主意。

    他直接叫人四处邀请各行各业的熟手工匠,不说让他们移民,只说聘请他们收徒,他们的徒弟便是出了师,以后也是在海外做活,不会抢他们的营生。他可以给这些工匠签一道三年到七年不等的契约,除了底薪之外,能教出一个合格的徒弟出来,就有额外的奖励,能教出五个,奖励再翻一番,能教出十个,奖励就在之前的基础上再翻倍。契约期限结束,他们就可以带着丰厚的报酬回来,一路上的花销全部由王府开支,若是愿意留在那边,那么,王府另外还有奖励……

    他的条件一出,不少匠人都心动了。

    第198章

    别看说什么士农工商, 实际上工匠的地位一直不怎么样。固然有个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但实际上收益也就是那样, 绝大多数挣的就是辛苦钱。

    如今出海个三五年,多教几个不会跟自己和自己的后人抢饭碗的徒弟,就能挣上几百上千两甚至是更多的银子, 谁不动心啊!

    便是工部那些在册的工匠,听说了这事, 都大为心动。他们说是有编制,看似旱涝保收, 实际上比外头的还苦逼。不光要做本职的活,很多时候还要被上头的主官借调出去给人做私活, 偏生钱都被上头拿了,他们却只能干瞪眼。

    原本之前就有风声, 朝廷会征调一部分工匠跟着几位王爷一起出藩, 那会儿大家对此避之唯恐不及,如今要是也有这个待遇, 哪怕只有一半呢,他们也情愿啊!

    圣上听说这个消息,都有些郁闷了!

    平王府肯定没有圣上有钱,但顾晓就这两个儿子,可以全力支持, 而圣上呢,每年收益的确很多,但是花销也非常大, 哪怕拿出三成来支持长子,都是不能。所以, 平王府能许出的好处,圣上却是许不出来,至于说什么封官许愿,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工部那边,便是几个大匠,也只是领着九品官的俸禄,本质上来说,是没有品级的。

    真要是给工匠授官,朝堂上那些文武官员非跳起来不可。

    所以,圣上只得也捏着鼻子多给了一些赏格,但是跟平王府的大手笔相比,就差远了。

    顾晓也没有拖两个儿子后腿,等着过年的时候,凡是加入了徒嘉钰亲卫的人和答应了末儿邀约的工匠,都得到了一份来自王府的年礼。

    亲卫的多半是荷包绸缎,因为他们多半出身世家贵族,无非就是旁支或者是已经没落,但还是需要妆点门面的,而工匠们得到的就很实惠,一条猪腿,一条羊腿,一袋大米,一袋白面,价值不算高,却够他们过一个丰盛的年。

    朝廷已经定好了出发的时间,就在开春运河化冻之后,先乘船一路南下,到得南边之后,略微修整一番,就可与早就等在出海口的船队汇合,改乘海船,一路东行。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也是因为到了夏秋季节,海上边常有台风,不如趁着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尽快赶到,如此也更安全。至于返航,就可以选择中秋之后,如此赶在寒冬到来之前,便可回到中原。

    眼看着两个孩子都要走了,哪怕是顾晓给他们规划的这条路,如今也开始不舍起来。虽说自己没有亲身感受过十月怀胎的感觉,但这么多年下来,感情也早就培养出来了。

    只是顾晓面上还不能表现出来,别说是末儿了,徒嘉钰放在后世也还是个孩子呢!便是这年头的人普遍早熟,但让一个孩子离开从小长大的地方,去一个完全陌生的远方从头开始,那也是一件极为伤感的事情。

    顾晓白日里言笑晏晏,但是私底下难免有些感怀,下头一帮丫头想要安慰,却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又因为顾晓的吩咐,不好跟徒嘉钰和末儿说,只得暂且忍着。

    春香却是跟着顾晓的时间长了,私底下不免问道:“娘娘既然不舍,那好歹留下荣王爷,何必叫两位王爷都出去呢?”

    顾晓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怕他们以后后悔,他们两人一母同胞,小时候一起长大,成年了又都得以封王,若是一个在外头称孤道寡,一个却只能在中原做个有名无实的王爷,天长日久之下,心里难免要有想法!我宁愿他们努力过一次之后失败了灰头土脸地回来,也不愿意连个尝试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我又不是那等市井妇人,非得等着儿孙奉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叫他们都出去见见世面呢?”

    春香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这话传出去,末儿也就罢了,还是个没心没肺的年纪,徒嘉钰却是颇为感慨。没错,别说是以后了,便是现在,若是他明知道有一个可以实现自己野心抱负的机会,却因为要奉养母亲不得不留下来,开始还好,但是等到日后,尤其是日后听到别人的成就之后,自己就不会后悔吗?

    他琢磨一下,觉得自己跟弟弟,最好还是隔两年轮流回来一次才好,最好就是等将来,他跟弟弟都创下基业,真正成就一国之主之后,就将母亲也接过去,到时候母亲就是两国太后的身份,岂不比如今更加尊荣自在?

    出发之前,圣上总算是将给几个子侄的封号给定了下来。

    徒嘉珩正式被过继给义忠亲王,连玉牒都改了,封号晋王,徒嘉钰被改封为郑王,末儿被改封为卫王。其实一开始想要将徒嘉钰改封为宋王的,但是宋朝都叫老赵家的人给搞臭了,这个王号一下子也变得不吉利起来。而司马家虽说也恶心,但晋王这个封号,一直以来还算是头一档的,好几个皇帝登基之前都是晋王,因此,这个名号就是比其他王号尊贵。也算是圣上给这个嫡长子的补偿了,日后即便他让其他儿子出藩,最多也就是封个赵王魏王之类。

    有了王号,就能开府建牙,不过好多编制都空着,得几个孩子自己去安排。

    好在几个孩子身边,都还是有可靠的人的,郑家,张家,顾家,韩家等都算是外戚,他们天然就是跟几个王爷绑定在一起的,互相之间制衡,加上前些年,还都得依赖中原这边的补给,之后,也需要跟中原保持贸易关系,别的不说,中原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