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女扮男装后抢了男主的路》 190-200(第9/17页)
…”尉迟乙回过神来,顺着她的手指望向那副他看了许多遍的地图,如今苏彧实地去了一趟剑南道和南诏,又把它变得更加完善。
尉迟乙突然豁达地笑开,回答苏彧:“陛下画得都是对的。”
他这几天当真是魔怔了,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苏彧便一直是这个样子,不管是男是女,她都是他要陪着一路走下去的帝王。
苏彧眨了一下眼睛,看尉迟乙神情已经变得坦然,他倒是想明白得很快。
十一月的京城连着下了一个月的秋雨,月末的时候入了冬,也终于迎来了晴空万里。
而这一天,京城的城门大开,迎接御驾亲征的帝王回归。
苏彧回到京城之后,又在麟德殿摆了一次庆功宴,论功行赏。
顾长安虽然有些傻,不过在这次征伐南诏和逻娑军中,确实也立了不少功,苏彧升了他的职,做了禁军中的参军。
许是喝醉了,顾长安傻乎乎地向苏彧比划着步枪的样子:“那日陛下用来杀逻娑王的武器是什么?”
苏彧轻笑了一下:“是神器。”
顾长安又说:“要是我军中人人都有这武器,是不是就所向披靡了?”
苏彧的笑容淡了下来。
谢以观连忙说:“既是神器只有天之子可驾驭,我等凡人自然不可碰触。”
顾长安还没来得及再开口,苏彧就说:“顾家七郎到底还是少了些历练,不如去左金吾卫做城门守卫吧。”
顾长安猛地战栗了一下,酒醒了,而他还没有捂热的参军一职也就这么没了。
不过好在,有了顾长安这个范本在这里,整个庆功宴上再也没有人提及苏彧手中“神器”的事情。
苏彧淡定地喝着酒,她不是不想在军中普及火器,而是现在还太早了,百姓的生产力还跟不上,其余的科技还没有跟上,贸然普及枪/支对于大启来说,只会百害无一利,所以这些枪她仅仅是留着自用,是自保也是对众臣的威慑。
庆功宴过后,尉迟乙提出要去一趟原州,祭拜他死去的亲人以及那些死在边境的将士。
苏彧没有犹豫,直接说:“朕同你一起去。”
刚御驾亲征回来的皇帝再一次声势浩大地前往原州,在那里祭拜了所有过往为大启战死的英魂,这其中既有尉迟乙的亲人,也有元灵、元燃的亲人,更有无数边境百姓的亲人。
当天子朝天祭拜,为那些英灵上香的时候,军中多少铮铮铁骨都哭出了声。
再次回到京中的时候,尉迟乙将手中的兵符交到了苏彧的手上,他说:“臣早些年在边境学了酿酒,这次想回去给陛下酿一坛酒。”
苏彧看着手中的兵符,眼波流转,没有还给尉迟乙的意思,笑着说:“先说好,如果是用逻娑王头骨酿酒,朕可不要。”
尉迟乙爽朗笑开:“陛下放心,那头骨臣留在原州了。”
待他走后,站在苏彧身旁的元燃轻声问:“尉迟将军这是何意?”
自始至终站在那的尉迟佑不以为然:“陛下肯定知道。”
苏彧回头看了一眼元燃,又看了一眼尉迟佑,笑着说:“其实啊,阿佑才是最聪明的。”
第196章
柳无时在腊月的时候又回到京城。
入秋时,他曾回过京城,却与他的陛下擦肩而过,就在他回京前一天,苏彧御驾亲征去了剑南道。柳无时没有见到苏彧,又去了江南。
江南纺织作坊太过蓬勃,以至于江南的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钱庄更是生意兴隆。
柳无时重回江南,连开了数家钱庄,一直听说皇帝旗开得胜回京,他才匆匆回京,只可惜等到他回京时,皇帝又去了原州。
陛下与他似乎总在错过,柳无时得知消息的时候怔了许久,那呆愣的模样都叫郭来东生了几分担心,想要寻些词安慰他。
柳无时倒是恢复得很快,回过神后便说:“陛下回京时应是岁末了,我们正好一起过除夕,我要给陛下准备些礼物。”
好在这一次苏彧去原州没几天就回来了,柳无时正准备进宫汇报江南的情况,郭来东却来劝他:“郎君还是迟些再进宫吧,听说尉迟将军交了兵权。”
郭来东跟着柳无时多年,多少有些敏锐度,虽然当初尉迟乙打劫他,他也记恨了许久,可皇帝一向重用尉迟乙,尤其是这一次去原州,皇帝还特意祭拜了尉迟老将军,结果一回到京,就收了尉迟乙的兵权,着实让人摸不到头脑,也叫人满心不安。
柳无时皱了一下眉头,京城里只怕会有一场大风暴,只是他如今就在官场之中,根本无法置身事外,何况这场风暴的中心就是苏彧,他更无法置身事外。
“就现在进宫。”柳无时十分坚定地说。
柳无时来时,苏彧正在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虽然一些不要紧的和紧急的会由三个宰相先解决掉,但那些重要又不急于一时的事情就都等着她回来处理。
所以她这几天忙得很,好不容易奏折消了一些下去,她一抬头就看到柳无时手中拿着一封厚厚的奏折。
苏彧揉了揉鼻梁,伸手对柳无时说:“给朕吧。”
柳无时亲手将奏折递在苏彧手上,就见她眼下有淡淡的青色,他忽觉得自己似乎确实来的不是时候。
苏彧将其他奏折往旁边挪了一下,先把他的奏折给看了,看完之后,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看来不已在江南收获不小。”
尽管柳无时的奏折已经写得十分详细,但是柳无时依旧忍不住同苏彧说了一些江南现在的状况,就依着柳无时粗略计算,明年江南的商税起码得翻上四、五番,一个江南的收入抵得上其余地方的总和。
苏彧的手指在奏折上敲着,等柳无时说完,才问:“江南现在石炭的价格涨了多少?”
柳无时立刻回答:“已经是原本的十倍。江南附近没有产石炭之地,需得从原州、太原之地走陆路运往江南。”
苏彧点头,大笔一挥,说:“钱塘要石炭,太原有石炭,那就将钱塘刺史和太原府尹对调一下,让他们换个位置解决问题。”
柳无时稍稍顿了一下。
苏彧直截了当地问:“不已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钱塘刺史在钱塘多年……”柳无时斟酌着用词,望向苏彧。
苏彧明白他的意思,但她就是因为钱塘刺史在钱塘的时间太长,所以才要将他换到太原去,“没关系,他可以在心里不满,但要是在面上不满,那辛见水就是他的下场。”
江南之地发展迅猛,但江南是大启的江南,不能只是几个人的聚宝盆。
柳无时听了点点头,也不再有下文。
苏彧又埋头开始批阅奏折,一边批一边说:“不已这段时间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两天,年底也该算钱庄的账了吧?”
“钱庄的账本已经开始盘点,臣不累。”柳无时说,“不必休息。”
皇帝都没有休息,他当然也不休息。
柳无时临走时,看了苏彧好几眼,其实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