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 50-60(第3/28页)


    难吃都能忍,毕竟玉米再难吃也是粮食,总比树皮和野菜好些。

    穷苦百姓只为活着,填饱肚子,并不追求口感。

    奈何农事司试种玉米那些年,户部尚书年年被皇上指着鼻子骂无能。

    理由很简单,玉米在番邦是灾年救命的粮食,怎么到大清就不行了。

    大清差在哪里!

    好容易把农事司甩到工部,没想到工部又作死试种玉米,不是上赶着步后尘吗?

    话虽这样说,户部尚书也理解。玉米抗寒抗旱能力都很突出,就眼下这个年景,工部不死心想要再试一回,很正常。

    但农事司多年的试种结果摆在那里,最高亩产不会超过二百斤。

    而皇上的要求极高,非要让玉米和御稻比产量。御稻最高亩产八百斤,神仙来了也追不上啊。

    为了证明种玉米这事谁来了也不好使,洗刷多年屈辱,户部尚书越过工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问亩产。

    亩产达不到皇上的要求,粮种再多也没用。

    康熙早问过亩产,这会儿见户部尚书问起,也看向四阿哥。

    只见四阿哥不卑不亢回答:“精耕细作亩产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亩产一千斤。”

    看来上回有所保留,收获之后才有底气说出实际产量。

    此时的南书房,几位大学士都在,除了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阵容堪比小朝会。

    “多少?”这回不是户部尚书的声音,而是工部尚书震惊地问。

    四阿哥不卑不亢地重复了一遍,听户部尚书又问:“何时种何地种?”

    其实亩产说出来,再问什么都是枉然。

    御稻亩产最高纪录是在丰年。

    谁知四阿哥开口又是惊雷:“今年种。田地在雾隐山。”

    刚才还勉强保持镇定的一众人顿时哗然。

    谁不知道今年是灾年,先是倒春寒,而后是旱灾。

    灾年,山地,种玉米,大田亩产一千斤……这玉米怕是神仙下凡种的吧。

    “皇上,不是臣不信四阿哥,而是亩产实在惊人,臣认为应该派人实地考察。”还是户部尚书瞪着金鱼眼提议。

    他就是不信,打死也不信。

    “不必派人去查,我每月都去雾隐山,亲眼目睹。”太子站出来作证。

    那二十亩地玉米是他看着长大的。

    索额图听说这里边还有太子的事,连忙跟着站出来:“原来太子去雾隐山是为了试种玉米。”

    早说啊,闹出多少事来。

    不过有户部珠玉在前,试种玉米确实有些风险,低调点好。

    好在试种成功,太子此身也算分明了。

    哪知道索额图给了台阶,太子却不肯下:“索相此言差矣。”

    说着看向康熙:“汗阿玛,儿臣过去纯属散心,玉米是雾隐山田庄种的,儿臣不敢居功。”

    又看四阿哥:“倒是老四出力不少。”

    索额图抹汗,偷偷给四阿哥使眼色,然后听四阿哥开口道:“正如太子所说,玉米是雾隐山田庄种出来的,儿臣不过帮点小忙,同样不敢居功。”

    索额图:“……”

    明珠一直旁听,暗暗心惊,从前他以为大阿哥登基之路上的绊脚石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

    如今看来,倒也未必。

    四阿哥第一次在六部行走,就搞出这么大动静,委实不容小觑。

    但明珠不想让他冒头:“玉米在番邦的产量很高,本身也抗寒耐旱,只可惜口感太差,吃起来剌嗓子。”

    从前明开始,就有玉米,并不是雾隐山田庄第一个种出来的。

    玉米本身抗寒耐旱,产量高,与雾隐山田庄无关。

    至于口感……当年户部试种的时候,上到皇上下到文武百官,谁没受过荼毒。

    他这样说,等于将雾隐山田庄和四阿哥的功劳降到最低。

    除非对方能种出口感不同的玉米来。

    见明珠挑不出毛病拿口感说事,四阿哥就放心了。

    这回不必太子出面,皇上开口便夸:“明珠,这你就不知道了,雾隐山田庄种出的玉米香甜软糯,炖排骨汤乃上佳之选。”

    如此粗糙的玉米竟然能炖汤么?明珠不死心:“许是御膳房的手艺好。”

    除了熬粥,炖汤、炖肉、清蒸,甚至是炭烤,康熙都吃过,非常有发言权:“清蒸都好吃。”

    见户部尚书和明珠瞪眼不信,康熙笑了:“明日早朝,朕请众爱卿喝玉米碴粥。”

    听到“玉米碴”三个字,莫说户部尚书和明珠,就连工部尚书都开始嗓子疼了。

    难吃!太难吃!

    他们不是第一次上早朝被请喝玉米碴粥,剌嗓子只是一方面,关键玉米这东西没有粮食的香味。

    有一次还喝出了怪味,咽不下去,又不敢吐,别提多难受了。

    尽管皇上说好吃,但玉米排骨汤里除了有玉米还有排骨,而玉米碴粥里就只有玉米碴。

    那是一种连御膳房都拯救不了的难吃。

    令人记忆犹新。

    第52章 封赏

    翌日早朝,听说皇上又又又要请喝玉米碴粥,几位老大人干脆称病没来。

    他们年纪大了,胃口浅,生怕喝下去控制不住吐出来在御前失仪。

    来上朝的官员,也是上班如上坟,只恨自己年轻不能随便称病。

    玉米碴粥很快端到面前,大约是为了缓解众人的心理阴影,每碗粥旁边还放了一小碟八宝咸菜。

    四阿哥若无其事,第一个端起碗喝粥,没碰咸菜。

    太子紧随其后,很快喝完,一边放下碗一边问御膳房的人:“是不是放糖了?有点甜。”

    御膳房的人摇头:“与之前一样,没放。”

    康熙第三个喝粥,先放在嘴边吹了吹,喝下一口,满意点头。

    索额图舍命排第四,喝完惊喜:“有甜味有香味,不剌嗓子。”

    户部尚书和明珠都不信,也愁眉喝下一口,而后拧紧的眉头松开,面无表情将粥喝完。

    等碗筷收走,御门前的气氛明显轻快不少。康熙笑着让众人说说吃后感,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反馈。

    这时候工部尚书站出来,马后炮:“皇上,臣接手农事司之后专门问过钦天监,得知今明两年气温低雨水少,粮食减产在所难免。而玉米耐寒抗旱,产量又高,可先在北边推广。”

    气温低雨水少都是委婉的说法,钦天监给出的结论就是冻害和旱灾。

    连续两年都是灾年。

    工部尚书问过之后,既忧心又庆幸。

    忧心灾年粮价上涨,庆幸天公不作美,农事司在工部做不出成绩也有说辞。

    哪知道打瞌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