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180-187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80-187(第5/11页)

这边来贵了不知道多少倍,能去长安一趟,我心无憾!”

    半个月之后,太史慈带领着自己的水军和荆州的水军进行大战。

    在这个过程之中,后方的甘宁突然叛变,整个夷陵彻底失守,蔡瑁直接被生擒。

    刘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吐出了一口血!

    “父亲,保重身体啊。”

    刘琦跪在地上满是担忧,刘表心痛地看着自己这个傻儿子。

    这种情势下还能怎样保重身体?失去了夷陵,襄阳马上就要保不住,就算往南边逃,又能逃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想往南边逃,荆州的这群世家大族难道会陪他逃吗?

    在面临灭亡危险之时,说不定先把他给绑了,然后直接作为投诚物品献给昭国大军。

    眼下整个刘家危险了!

    “琦儿,若真到了城破的那一天,不要相信蔡家,更不要相信其他家族。

    你想办法直接投降昭国就是!”

    此言一出,刘琦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父亲,何至于此?”

    刘表苦笑了一声,原以为还得再过几年,至少是昭国的大军攻打了豫州之后,到时候才轮到他面临选择。

    谁都没想到,昭国先对他出手。

    “你若想活下去,今日就记得我的话。

    出去之后谁都别说,包括你身边的亲信,也包括你的妻子,听明白了吗!”

    刘琦跪在地上讷讷点头,心中已经升起了无限恐慌。

    明明他是刘表长子,身份地位尊崇,在荆州这些年来一直高高在上,没有人不捧着他。

    他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

    可是今日突然被父亲这样警告,刘琦突然发现,原来他这身份也不过如此。

    昭国的大军一来,连父亲都无能为力。

    在荆州被陷入包围之时,长安这边辩论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了,可谓是精彩纷呈。

    大概是因为长安风气比较开明,再加上又有杨秋鼓励,所以大家吵得你来我往。

    每天都能有不同的见解在各大酒楼当中爆出,很多少年英才都在这场辩论当中出名了!

    于是杨秋这才发现,诸葛亮和司马懿居然都在长安,还参加了这场辩论出名了!

    惊喜和意外常常这样猝不及防!

    在她派人调查之后,杨秋还发现这两人成为了朋友。

    而这两人目前还和另一位历史上留名的仲长统交好。

    果然,聪明人都喜欢聚在一起交朋友。

    不过杨秋并没有插手这些年轻人的事情,她此时正在接待另一位天下名士,算是南边世家大族认可的一位隐士,闻名天下的庞德公。

    也就是那位在历史上取出了卧龙凤雏称号的人。

    虽然历史线改变了,可能并不会再有这个称呼,不过庞统也出现了,跟着庞德公一起来到了长安。

    所以杨秋早就说了,这世上当隐士的人,哪里能够真的隐居一辈子?

    现在荆州形势骤变,庞家在荆州也是大家族,所以终于忍不住了。

    毕竟荆州这个地方共同促成了庞德公的名气,原本就是为了给南方争夺自己的话语权。

    让他们荆州人自己品评他们当地的名士少年,总不能把话语权交给北方。

    可是现在昭国大军突进,荆州的人总要给自己争取一些东西。

    第184章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大姐与蒯家联姻,夫婿是蒯祺,也是蒯良、蒯越的侄子。

    二姐和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定下了婚约,去年刚刚完婚。

    所以仔细说起来,诸葛家族和荆州的牵扯其实还挺深。

    只是诸葛瑾当时选择了来昭国考试,这才把诸葛家另外的人带到了长安来。

    若没有这个意外,其实诸葛一家人会在荆州继续发展下去,靠着这层关系彻底在荆州站稳脚跟。

    不过历史拐了个弯儿,所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这一次,庞德公来长安,那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昭国的大军步步紧逼,荆州眼看着就要彻底被昭国占据了,他们这些当地的士族豪强,都会担忧家族的未来。

    哪怕庞德公是一位隐士,之前还辞去了刘表的征辟坚决不做官,就隐居在山林之中,但那只是为了做一个隐士。

    一旦真的进了官场,很多事情都事不由己了,至少言论就不得自由。

    在东汉末年的士族风气当中,士族子弟喜欢品评人的德行,搞一些清议,做出一副淡泊隐居的名士形象。

    这种趋势形成起来后,其实有很多家族也回过味儿来了,掌握品评天下士族子弟的资格,这何尝不是一种权利呢?

    就相当于后世的媒体、报纸等东西,也就是舆论权,又或者是水军,反正只要他的地位够高,给你来个批语,你就能成为一个天下名人。

    当然,东汉末年的人还没有后世那么无耻,能够掌握这种权利,对其他人品评才学的人,确实也是真的才学甚佳,德高望重。

    肚子里没点货,大家也是看不上的。

    所以当时每个地方几乎都会有意识的推举出一个人,然后让这个人品评他人才学。

    贾诩当年都被阎忠评价过有良、平之才,因为他们都算是西凉地区的人,所以内部圈子里面都会进行吹捧。

    当时北方地区也就是并州这个地方,他们推选出来的人是郭林宗。

    此人有品鉴识别人物的才能,当然这人确实也有能力,但也是他们这个地区自己推出来的代表。

    许劭就算是中原地区出名的代表了,也是评价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的那个人。

    世道风气如此,所以每个圈子里面都会共同推选出一两个能人,给大家造点名气,让大家一起出名。

    庞德公自然就是荆州这个地方的代表了。

    按照时人对此人的评价,那真的是一个高洁隐士,带着一家人隐居在山林之中,自己耕种,自己劳作。

    与此同时,还经常和周边一些名士聚会,以弹琴读书作为乐趣,可谓是逍遥自在。

    对于读书人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高洁的隐士,不慕名利,一心隐居,偶尔再点评一下天下名人。

    但对于杨秋来说,这都是虚的,她还没做过农民吗?

    农民天天在地里劳作,起早贪黑干完活,晚上只想累得躺下,然后每天还吃不饱。

    真正的农民是没有时间弹琴、读书、娱乐的。

    所以这些所谓的隐士,不知道在当地有几百亩地或者上千亩地,然后雇佣了佃农耕作,自己偶尔在下地体验一下农家乐而已。

    所以杨秋对这些人没有丝毫滤镜。

    在昭国若有隐居的名士,杨秋都没兴趣打听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