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将军和俏掌印gb: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女将军和俏掌印gb》 110-120(第5/28页)

    她的心,随着岁月的磋磨,已经在无尽的长河中死去。那些盛气凌人,那些心高气傲,那些骄纵单纯已然消失殆尽。

    周承钰已不再是周承钰,她变得沉默,变得麻木。

    她老了,她的心气已经没了。

    二十一年还是太久,时间是最残忍的,它连滔天的恨意都能冲刷得一干二净。

    或许从恨意消失的那一刻,周承钰就已经死了。

    所以那个无字牌位,不为祭奠别人,只为祭奠往昔的自己。

    她不再似从前那般疯狂,她现在只觉得,傀儡有了意识,就换个傀儡。

    如此往复,枯燥无味。

    ……

    徐纾言能听见有人在说话,但是他的脑子就像是一团浆糊,根本没办法回答话。他整个人蜷缩着瑟瑟发抖,他冷得牙齿都在不断打颤。

    周承钰见他这半死不活的样子,皱了皱眉头,道:“去给他喂颗救心丸。哀家话还没问完,可别死在这儿了,真是晦气。”

    “是。”

    侍卫强硬的将徐纾言的嘴掰开,将一粒黑色的药丸塞进徐纾言的口中。见徐纾言要吐,又合上他的嘴,强制让他吞了下去。

    这救心丸药性十分的烈,徐纾言才刚咽下去,就觉得有一团火,沿着身体往下走。方才还冷得打颤,现在却整个人都像是被放在火上炙烤一般。

    徐纾言苍白的脸立刻泛上嫣红,脑子也变得清醒很多。

    但是这救心丸虽好,但是对于身体过于虚弱的人来说,却是毒药。身体虚,需要温和的调养,最忌大补,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

    现在徐纾言咽下这颗救心丸,无异于在透支他的生命,燃烧他的精血,来换得片刻的清醒。

    他有了力气,竟然能颤巍巍的起身。只是动作缓慢,仿佛随时都会骨头散架。

    周承钰见他起身,也没让人去扶着他,就这样看着徐纾言艰难的站起来。

    周承钰见他如此倔强,轻笑一声,道:“你还是真是和你父亲一样,固执又不懂变通。”

    徐纾言缓缓站直,才慢慢的舒了口气。他看向周承钰,没有说话。

    徐纾言的眉眼,和他的父亲确实像,尤其是那一双清冷的眼睛。但是相比于他父亲宁死不屈的性格,徐纾言就要隐忍很多。

    周承钰没有见过徐纾言的父亲,但却听过他的名字。

    徐纾言的父亲本明叫徐祈时,是当年的状元,后来进了户部。

    他为人温和,作风清正。他是真正的寒门贵子,是靠自己的能力读上来的。

    徐祈时有能力,但是性格却比较的固执,守着那些三纲五常,不懂变通。因此刚进入官场的他,颇为不适应,摔了些跟头。

    奈何他实力确实强,又因为其真诚耿直的性格结识了一批与他脾性相当的好友。再加上顾云赫特别赏识他,有意重用。

    因此徐祈时在朝堂上还算是顺风顺水。

    变故就出现在他发现了科考舞弊。

    其实这事也归不得徐祈时管,他既不是出题人,也不是阅卷人,按理来说这件事怎么也和他沾不了边。

    但偏偏,有学子,亦是寒门出身。就在春闱前十天,考题泄露。这本是那些富家子之间的交易,奈何在一次夜游赏月的中。那些富家子,和寒门考生起了冲突。

    有人说漏了嘴。

    于是这件事便渐渐宣扬开来,私下里越闹越大。

    自然有考生去举报,但是当时的礼部尚书是周家旁支家的人。对于科考舞弊,他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也能从中捞到好处。

    且北齐,不止春闱舞弊。就连那些乡试,院试,府试,但凡涉及考试,都有舞弊的现象,只是没提到明面上来说罢了。

    规则是给弱者制定的,强者本就无需遵守,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

    于是礼部尚书将消息压了下去。

    在北齐,礼部负责典礼事物,学校和科举之事。礼部这个行为,让那些寒门考生只觉得天塌地陷,道心崩毁。

    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思量,是否有胆子和官场的黑暗硬碰硬。毕竟接下来,他们的考试阅卷,都掌握在礼部的人手里。

    人总是因为区别对待而义愤填膺,可若真是让他们为正义冲锋,又会瞻前顾后,胆怯退缩。许多人妥协了,为了前途,为了不被报复。

    但是有些人却不愿就此妥协。

    里面就有一人,他一直仰慕徐祈时,以他为榜样。他知道徐祈时这等清流,定然不会看到这样科举舞弊之事。

    于是他接连几日拜访徐祈时,都因为徐祈时太过忙碌而没见到人。眼见春闱临近,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那考生便在徐祈时家外蹲了两日,终于在一日清晨,等到了徐祈时去上朝的马车。他立即上前就拦住马车,二话不说跪在地上。

    “求徐公为我等寒门考生做主!”

    就此,徐祈时进入生命的倒计时。

    能坐到礼部尚书的位置,那位周家人虽是旁支,但在周家也有一席之地。

    徐祈时那日听了考生的话,有陆续收到了更多人的举报,这里面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个礼部尚书。徐祈时非常受学生的信任,这些学生对他几乎是知无不言。

    那么多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甚至说出的话都大差不差,一个意思。

    兹事体大,徐祈时在朝堂上跟顾云赫上奏了此事。

    当时的顾云赫已经身体不好了,他非常虚弱,经常病得上不了朝。

    但是他听到这个科举舞弊之事,仍旧十分震怒。顾云赫身体虽然不行了,但是他依旧知道,科举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

    若是科举都被渗透,那无异于掐住一个国家的命门。

    于是,顾云赫下令彻查。他因为身体不济,就这件事就交给了大理寺办案。

    谁知道,查着查着,这件事最后竟然查到了徐祈时头上。大理寺说,徐祈时和礼部出题的其中一人,是关系密切的好友。

    这漏题的口子就是从他这里开的。

    只是后面越闹越大,徐祈时就贼喊捉贼,以此来洗清自己的嫌疑。

    最后连徐祈时自己都想不明白,这科举舞弊的罪名,怎么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他也不是就此认栽的人,他积极争取,为自己辩解。但是前方却像是有无穷无尽的人在阻拦着他。

    最后让他真正崩坏的是,那些曾经向他寻求帮助的寒门考生,真的以为他在官场变得利欲熏心,认为他是背叛寒门的叛徒。

    他们向他的马车扔臭鸡蛋,扔烂菜叶,故意让他的马受惊,跟在马车后面大声辱骂等等。这样的行为才是压垮徐祈时的最后一根稻草。

    冤屈和误解让徐祈时痛苦万分。

    在最后大理寺给他定罪名的那个早上,徐祈时在大殿上撞柱,以死来证清白。

    顾云赫大怒,直接仗杀了当时那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