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60-70(第8/18页)

“朕为人君,当兼听明暗,有不同意见者可当殿陈言,无需顾虑。”

    殿内无人言语,或者说用鸦雀无声来形容更加合适一些。

    范家,崔家等望族官员深深垂着头,面色复杂。

    他们怕了,真的怕了。

    长安城被屠杀的场景把他们的傲慢全部摧毁,一点也不剩。

    谁知道不起眼的小小黔首有朝一日能爆发出这般可怖的力量。

    他们怕家族的舟船被掀翻,比起从仕途中被挖下一大块肉,得不到利益而言,他们宁愿放血来求存。

    永泰年间。

    好不容易平定叛党的唐代宗李豫看见起义,欲哭无泪。

    什么意思?安史之乱后又有黄巢作乱?

    天塌了!

    【冯道看见了雕版印刷的优势,他建议朝廷刻印经书售卖,这样既能统一版本文字,又能使利归天子,用卖书的钱充盈国库。

    在官方支持下,长兴三年,冯道开始主持雕版硬刷,印刷的内容是儒学九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仪礼》、《礼记》以及《春秋》三传。

    冯道带领这班人马历经二十三年,期间皇帝换了九个,朝代变了四次,一直到后周柴世宗显德二年才结束此项工作。

    雕印《九经》首创官方刻印书籍之始,开创了官刻图书的新局面,使官刻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系统之一,监本的范本地位得以确立。规模大到官方所出之书被后世统称为五代监本,而这也成为儒家经典出版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五代乃乱世,其间不过五十余年,中原就先后出现四个王朝,皇帝也走马灯似的换了十几位,很多人活着已实属不易,冯道在这种境况下还想方设法,努力保存读书的种子,可谓功莫大焉。】

    冯道拈着花白的胡须,笑了一声:“天女过誉了,老夫只不过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春秋时期。

    稷下学宫内,孔子领着颜回,朝天际拱手行礼:“为冯长老贺!”

    三千儒家弟子齐齐躬身行礼。

    其它时空的酸儒们这时也抛下成见,觉得天上人难得说了一回人话,别别扭扭的对着天幕作了一揖。

    东汉时期。

    刘保仰着头,对邓绥问道:“祖母,像冯道长老这样的人,便是您与保儿说过的可器重的臣子吗?”

    邓绥微笑:“不错,为君之道在于知人善任,识英才而用之。如冯长老这样的能臣,你若是因为他侍奉过其他皇帝而认为他不忠,就错过了一个治国大才。”

    刘保点点头:“保儿受教了。”

    【历史长河的节点来到北宋。】

    【北宋骨头软,对外跪得麻溜,文学却发展得很好,民间所印的书籍繁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雕版印刷术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耗费时间长,而且印刷成本随着需求量大大增加。

    在这时候,一人的出现改良了雕版印刷术。

    他使印刷术正式掀开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成为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后的第四大发明。】

    谁?

    皇帝们提起精神,想知道又是哪个厉害人物。

    只见一个男性的身影缓缓浮现在画面中,对方身材瘦削,穿着粗布衣服,长相太过普通,没什么值得记住的特征,笑容倒是很和善。

    【他叫毕昇,职业是一名印刷工匠。】

    什么一个工匠?

    皇帝们大跌眼镜,原以为是在朝为官者,亦或读书人,没想到是一个这么不起眼的普通匠人。

    对方看上去平平无奇,能做出何等让后人敬仰之事?

    北宋年间。

    毕昇的师兄们惊讶道:“师弟,天幕上的人与你长得一模一样!”

    毕昇也不敢置信,是他?真的假的!

    战国时期。

    毕昇的身份不出墨子所料,他点着头:“不错,唯有足够制作经验的内行人,才能做出技术改良。”

    宴明婉道:【毕昇出身平民,长期在杭州书籍铺做雕版刻工,他发现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而且有错字不易更正。

    毕昇想寻找方法改进印刷术,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思路。

    这日,毕昇带妻子和孩子一起回乡祭祖。

    两个孩子在乡下感到无聊,于是用泥巴玩起了过家家,他们用泥做成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毕昇见了,灵光一闪,心道:雕版印刷术能不能也学孩子们玩过家家一样,用泥刻成单字印章呢?这样一来不就能随意排列成文章了。】

    【毕昇的行动力强,一回到印刷铺,他便开始实验活字印刷术,他先用胶泥制成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分类存放在木格里备用。

    再将胶泥活字排列在涂有药剂的铁板上,加热使字面平整,冷却凝固形成要印的版型,印刷时,刷墨覆纸施压,印完后加热药剂脱落字块以备再用。】

    外界,百姓们眼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天幕,生怕错漏了哪一道制作步骤。

    这些都是技术啊!大族藏私,官方垄断,绝不会传授给他们的珍贵技术。

    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木飞雕事物虽好,但离他们太过遥远,底层平民无法使用它们致富,唯有实力雄厚的一方财主或国家统治者才有资本去做。

    北宋,师兄们惊叹的看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位师兄收回视线,转向毕昇:“《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弟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弟你太聪明了!”

    毕昇有些羞赫:“师兄别夸奖我了,天幕不是讲了吗,是我家两个孩子教我的。”

    师兄道:“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偏偏只有师弟发明了活字印刷,可见你最有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余师弟们听了,茅塞顿开,对毕昇肃然起敬。

    【活字印刷术减少了印书成本、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只需雕制一副活字便可排印任何书籍,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了一些,以后排印书籍却十分方便。

    然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并未在当时得到足够重视,官方推广的依然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发展到宋代已十分成熟,而活字印刷术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活字可反复使用,但对工匠的识字能力有一定要求。

    而底层民众,大多不识一字。】

    宋朝的君主们心有戚戚,方才还以为天幕要把他们拎出来批斗,骂他们有眼不识珠了。

    是啊,活字印刷他们大力推广有什么用,排版不易,校对又是一道大工程。

    印刷工人有识字的硬性要求,否则

    排出的书籍容易出错,这样想想,还不如继续沿用雕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