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个夫郎奔小康: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20-140(第4/25页)

拔。到最后被利益和贪婪驱使,成瘾至深。为了点儿银子,连妻儿都能典卖,更何论旁人。

    李清就是李庆的命根子,他怕李庆愁不到银子,狗急跳墙,真的做出些极端的事。

    周恒一口答应下来,他们两家离的近,有什么动静在院里都听得见。他家里和顺,没那些个污糟事。

    都是一个村的,李家的行事他自然知道,要不是顾及李大成的面子,他真想骂上几句,这一家子真是无耻至极!

    李大成面上平缓,李庆没在他这讨了好,一大笔赌债够他们焦头烂额的。况且还有李清呢,虽不至于真把人怎么样,吓唬一下还是可以的,至于吓唬人的法子,那可多了。

    见周恒一脸的愤怒,李大成拍了拍他的肩膀,“晚上别做饭了,下午我早回来,炒几个菜,咱一起喝一杯。”

    周恒答应的痛快,若是李大成给他别的谢礼,他定然不会要。都是邻居,可不就得相互帮衬,谁家都备不住有个事儿。

    奈何李大成做饭太好吃了,他吃过两次都忘不了那个滋味。回来特意买了肉,让媳妇多放油炒了,怎么都不是那个味。平日里他就好吃,实在是拒绝不了。

    只是他答应的太快,面上还有点不好意思。李大成笑笑,只说晚上一家人早早过来,也没再多耽误。有周恒在,他也能放心些,若是真的有什么事,好歹不至于让小桥一个人应对。

    路上的雪半化未化,泥泞的很,这也就是冬天,土冻的结实,虽溅了一身泥点子,好歹还能走。要是夏天,恐怕车轮陷进泥里,都不好拔出来。

    李大成不觉想起吕掌柜的提议,若是在镇上卤肉,便省了来回路上的折腾。并不是他吃不得这份苦,只怕真敢上极端天气,耽误了事。

    在镇上买个房子,他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个念头。若是能在镇上有个房子,不仅能省了路上折腾的功夫,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沈桥,更能躲开李家那一家子。

    镇上的房子怎么也得二三十两,只可惜他手头的银子不够,明天等路面再干些,就把小吃车也拉来。送完卤肉,再出一下午摊,总能多些进项。

    日头高悬,比前几日暖和上不少,沉寂了几日的街道恢复了热闹。

    宋朝和坐在桌案后,听着小厮的回禀,面上神色不明。

    他派去打探的人回来,说那个人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自小失了亲娘,被继母搓磨了十几年,近来才分家出来。靠着在集市上摆摊为生,前些时候得了青竹阁吕掌柜的赏识,日日往青竹阁送卤肉。旁的再无其他,甚至连清河镇都没有出过,更别提府城。

    宋朝和挥手让人下去,他一夜没睡,疲惫的向后靠了靠,紧闭着双眼,让人瞧不出情绪。

    小厮见自家公子越来越憔悴,有心想劝上一句,可公子的心病不是他能解的,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了。

    农家子吗?宋朝和有些不信,可既然与府城没有关系,威胁不到他,他也懒得理会。他的病症越来越重,也不知这副身子还能撑上几日。

    他夜不能寐,只要合上眼睛,眼前全是那人的身影,挥之不去,心里更是如撕裂般疼痛。可也只有疼的狠了,才能放纵自己唤一唤他的名字,清安·····

    清安相貌出众,才华横溢,家事显赫,又一次中举,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还有了门户相当的未婚妻。如此郎才女貌,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他离开府城已经一年多了,想来清安早已成婚,说不得连孩子都有了。

    孩子吗?他想到清安搂着娇妻,哄逗着襁褓中的幼子,便觉着憋闷喘不过气,双手死死地摁住心脏,只有这疼能让他觉着好过些。

    毕竟身上疼了,心里就没那么疼了!

    他欠苏家的,也只有那这条命还,只是不知道清安若是知道他要是死了,会做什么感想!

    宋朝和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唇边扯起一抹苦笑,一抹鲜红顺着嘴角蜿蜒而下。

    第124章 李家的下场

    吕掌柜今日在铺子里, 李大成过去的时候,正一脸愁容的叹着气。

    见了李大成也是不住的吐苦水,官府年年都要号召他们这些商户布施, 却丝毫不体谅他们的难处。到时候时候有了功绩全是官府的,他们是半点儿好处都捞不着。

    官府口口声声说对铺子的名声有好处, 可他开的是酒馆,最寻常的客人一进一出, 最少也得三四钱银子,哪里是乡野之人消费的起的。

    若说真有好处,也是粮油铺子这类的能得些好处,就算不能拉到主顾,起码也能混个眼熟。就算是乡下人,也同样需要米面粮油,有了眼熟的铺子,自然是先光顾。极少成多,也是个进项。

    况且布施也多是些米面这些, 官府对他们这些商户盘查的颇严,布施的钱粮需得账目清晰明了。为了省事,好些商户都会选择去粮铺里买好了米面, 再行布施。到时候账目上有进有出, 官府查问好应答不说, 也不涉及自己的私产。

    各家粮铺单单卖给他们的, 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了别人的口袋, 任谁心里都好受不了!

    可怜的还是他们这些做陪的,年年跟着白折腾, 到头来损失上几百两银子不说,还得耗上好几日, 铺子里的生意都耽误了。

    昨日回来,好几个相识的商户都是苦不堪言,奈何毫无办法。这大雪要布施、大旱要布施、大雨也要布施。总之,这一年银子没挣回来多少银子,光布施就要散出去不少。

    就这他们还得感恩戴德,面上不敢流露出丝毫不悦。谁让他们是最末等的商籍呢,手里虽然有些银子,却也脱不了任人摆布的命运。

    要不商户更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就盼着家里能出一个有功名的孩子,那就有了依仗,旁人要想欺负也得掂量掂量。

    说来,他们这还算好的,父母官还算的上廉洁,不太盘剥百姓。若是换了其他地方,哪怕你是家财万贯的富商,只要是没有后台。甭管是铺面还是房产,给人随意安上一个罪名 ,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祸,连个分辨的机会都没有。

    吕掌柜又叹了一声,说出来心里都痛快了不少。这些话他不好和家里人说,平白的让家里人刚着堵心,也帮不上什么。

    和李大成聊了一会,畅快不少,心里也没有这么憋闷。

    马上年关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若是这时候,镇上多了些拖家带口乞讨的。不仅官府的颜面不好看,更关乎着政绩。这里面的门道,即使吕掌柜不说,李大成才能猜到几分。

    既然这银子花了,宣传一下也无可厚非。大可弄上一面布旗,上书青竹阁三个字,下边还可一用小字,写上此次布施的品类,外加每个人可以领到的数量。

    布施的商户颇多,布施的品类也不尽相同。布旗就挂在布发放布施物品的桌案旁,便是有人问也不打紧,只说是为了方便人看仔细,好按需领取。

    即是布施,布旗也没必要太花哨,素净点便好,也不会惹眼,想来官府也不会在这点小事上计较。

    虽然排队领取布施的人是不识字,即是有一个半个识字的,也不会花大笔银子来酒馆花销。可过往的路人却不乏识文断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