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00-110(第6/15页)
唐士兵征伐西域。
所以在翻译经书之前,玄奘先将《大唐西域记》写了出来呈现给他,而他也投桃报李让太子李治以纪念母亲的名义修建了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供玄奘翻译经文。
只是他没想到这后世竟然还以玄奘为模板写成了小说?难不成那取经路上很是惊心动魄?
可是从他派去的去西域的探子回话,这西域各国虽然不如大唐,但等大唐使臣亮出身份后都是礼遇有加,无人敢惹啊!
就算那玄奘是偷跑出国的,但也不至于危险四伏啊!
武则天也曾见过玄奘几面,的确是得道高僧。
再加上她一向尊崇佛教,所以对玄奘一向礼遇有加。
只可惜玄奘并不是个识时务的人,政治敏锐度趋近于无,与长孙无忌一派交好,所以晚年时并不得到她和高宗的信任。
当然玄奘于本职工作上还是很出色的,翻译了许多经文,深得当时大唐百姓的喜爱。
所以哪怕李治和她当时对玄奘有诸多不满,却也不敢真对这么一个宗教领袖做什么。
只是大唐百姓怀念玄奘也就罢了,这后世人为什么也那么怀念一个和尚?难不成是后世人信仰佛教?
但武则天很快否认了自己这个猜测,不,不可能。
姜宛之前强调过好几次世上没有神仙,而且言语中很明显对宗教并不看重。
虽然姜宛只是一个个例,并不能代表后世所有人,但她既然敢公开表达出对宗教的不赞同,那就证明后世主流肯定并不以宗教为尊。
可他们又为何那般尊崇这玄奘呢?
现场之中唯有朱元璋有一些头绪,虽然如今吴承恩还没有出生,《西游记》更是不见踪影,但是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却是已经在民间到处流传。
他虽然读书不算多,但却爱看戏,也爱听那些说书人说书,自是对这些民间故事很是清楚。
见其他四人此时脸上都写满了疑惑,他心中顿时兴奋了起来。
终于轮到他表现了!
天知道他今天有多后悔之前没能好好读书,明明比其他几个多了好几百年的阅历,结果在面对后世这层出不穷的惊喜之后,他竟然也没表现得比其他四人多知道多少东西。
他当即兴奋道,“姜姑娘,您说的可是那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个故事倒是的确有趣。就是将那唐三藏塑造得有些文弱了!”
姜宛介绍完便看见身旁的几人都露出了迷茫的表情,那一刻姜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孙悟空的故事难道不是三岁小孩就已经无比熟知的故事了吗?
然而她眨了眨眼睛,却发现几人还是那副迷茫的表情,显然根本不知道《西游记》的故事。
就在她认命打算再解释一番之时,便听到了外表看起来有些糙的朱八终于接了她的话。
这一刻姜宛都快感动哭了,不然她真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什么奇怪的时空中,不然她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心智正常的无人竟然不知道西游记。
她当即笑着回答了“朱八”的话,“对,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那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那个故事。”
“至于您说的小说里弱化了玄奘法师,倒也的确有这个问题,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电视剧之时就觉得唐僧真的很烦,弱不说还老是误会大圣,烦死他了。后来学了历史才知道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有多厉害,毕竟他可算得上是偷跑出国的,虽然之后有高昌国王为他提供了不少财物与随从,但他刚偷渡出国时可不知道这些,他一个人跨越万里取经足以证明他肯定身强力壮。”
“不过我觉得后世人把玄奘法师改成了文弱僧人倒也不是后世人不喜欢他,而是这样怜爱世人的僧侣形象才满足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得道高僧的形象,杀生什么的就让他的那几个徒弟来做好啦。”
“后世人选择玄奘法师作为主角,除了因为他的经历本身很有戏剧性外,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大家都感念玄奘法师的恩德,毕竟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得道高僧。”
“当然同时百姓也应当怀念那大唐盛世。一句‘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就能让无数小国将唐僧奉为座上宾,而且我记得小说里还偷偷给李世民加了十年寿数呢。”
本来听着姜宛讲述《西游记》故事的李世民心中还有些不虞,毕竟什么妖怪、真经的都让他很是费解。
直到听到那最后一段话,李世民心情一下子舒坦了。
原来百姓是在怀念他们盛世大唐,还想让他多活十年!
那没事了,这样的故事传得越远越好!
而其余几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李世民,虽然知道加十年寿数只是那小说的杜撰,当不得真。
但这足以体现出后世编撰小说之人对李世民的推崇,毕竟谁都不会想要一个昏君多活数年,只会希望他死得越早越好。
特别是自认自己比其余所有皇帝都强上几分的嬴政和刘彻,他们之前从天幕中就知道那唐太宗颇受后世推崇,是儒家士大夫心中的圣君。
但他们总觉得是那些酸儒们见识短浅,那李世民那般善于纳谏也不过是沽名钓誉搏士大夫口中的名声罢了。
然而如今听见后世百姓竟然也那么怀念李世民,他们顿时心中都有些吃味。
可恶,百姓怎么不为他们续上一些寿数呢!
这李世民真待百姓那般好?以至于后世几百年老百姓都对他念念不忘?
天幕下,此时身在玉华寺翻译经书的玄奘望向天幕,久久不能出神。
相较于大慈恩寺的金碧辉煌,玉华寺可谓是十分破败。
玄奘之所以会在这,当然是为了避祸。
他一介出家人其实对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一心只想翻译经书,但人身在局中却早已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他刚回国时,太宗便多次劝他还俗入朝为官。
但好在太宗还算通情达理,他拒绝过几次后便只让他将自己游历西域时见到的各国风土人情记录下来,而后太宗便依言修建大慈恩寺让他翻译佛经。
只可惜他还算平静的生活随着太宗去世,高宗登基通通化为了云烟。
他不想参与新皇和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但是因为他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新皇却是并不愿意放过他。
高宗表面上说是倚重他要将他带在身边,但他虽然愚钝却也知道这是在防备着他。
所以直到长孙无忌自杀后,他请求养老回玉华寺翻译经书的奏折才终于被批复。
只是此次翻译经书却是终究不再似以往了,门庭冷落也就罢了,还有弟子开始怀疑他翻译的内容。
他并不是乾纲独断听不得弟子意见的人,但有时却又难免生出些疑惑来,为什么人总是要被俗世所绊。
他千辛万苦去天竺求取真经,似乎连自己都度化不了,百姓真的会信他吗?
然而此刻他看着天幕上后世为自己所立的高大塑像,心中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