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假千金与穷书生》 80-90(第7/15页)
第85章 【85】可她夺回的一切,本就该属于……
大盛,金安府城。
连日的酷热天气并没有打消学子们的热情,直至午时,仍有许多人聚在盛阳书院,议论着上午的文斗。
“没想到啊,那位宋院长是有些真学识在身上的,怪不得能中府试案首。”
“依我看,明明是卫学子更有潜力些,连其他几家书院有名的学子都斗得过,尤其是诗词,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却能深得人心。若是他能参加府试,案首究竟会落谁身上还不知道呢。”
“卫学子可是宋院长的关门弟子,自然实力不弱,可其他几家书院的学子也不差什么,假以时日,必定会为我金安府扬名!”
“对!清波书院还有许多顶尖学子在备考秋闱,哪有空来参加什么文斗?我看啊,盛阳书院是瞅准了时机,才会有如此盛名。”
“无妨,清波书院也好,盛阳书院也罢,左右都是咱们金安府的学子,比那京城文武双全的侯爷可厉害多了……”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得哄笑起来。
盛阳书院这场文斗持续了整整三日,期间无数学子参与,或作诗词歌赋,或作策论,或议时政……不能说全都精彩非常,却都可圈可点,足现文采,唯有平阴侯一人脸面全无。
“听闻那位侯爷在京城时文采非常,传出了不少佳作,怎么来了咱们金安府,只上了一场便病倒了,哎呀,真是可惜。”
“嘘,小声些,许是跟咱们金安府风水不合……”
坐在马车里的赵旭炎脸色铁青,恨恨的握紧拳头,他已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却还是忍不住捏碎了一只茶盏。
该死的宋柏轩,该死的卫辞,竟敢踩着他的脑袋扬名!
若非忠王殿下执意要推盛阳书院出来,他定要派人将这对师徒碎尸万段!
马车停在范府门前,赵旭炎不敢停留,迅速冲进了范府,以免被附近的学子发现。
可他的动作还是慢了,范府本就靠着盛阳书院,附近的学子又对范明冶格外仰慕,因此对范府进进出出的客人们格外关注。
“哎呀,快看,文武侯!”
“文武侯这是病愈了?真巧啊,文斗才刚刚结束。”
文武侯?那是什么鬼称号!
赵旭炎气得几欲吐血,却不敢有丝毫停留,加快脚步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等到了前厅,他还未进门,就听到里面传出阵阵笑声。
范明冶笑着道:“此次盛阳书院能够扬名,全靠宋柏轩师徒,不过嘛,殿下,老臣觉得平阴侯亦有功绩,此番过后,金安府的学风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裴凌脸上有些挂不住,哪怕再恼恨赵旭炎这块废物点心,却也只能跟着笑:“是啊,如今盛阳书院已成,再过不久便是乡试,范大人,父皇可拭目以待。”
范明冶的笑声更甚,赵旭炎站在厅外,脸上青白交加。
“殿下,范大人,”赵旭炎抬脚进门,努力掩住心头的波澜,平静道,“离开京城这么久,臣实在不放心府上,可否先行回京?”
裴凌瞥他一眼,语气实在算不上好:“侯爷这是怕了?”
赵旭炎脸上强撑起笑,说起不得不回京的缘由:“是小女有疾,臣打听到了神医的消息,想要尽快为她诊治。”
如此拙劣的借口,竟也好意思说出来。
裴凌心中愈发不满,却没再出言拒绝,这时,范明冶悠悠道:“侯爷一片慈父之心,殿下何不满足?”
看在范明冶的份上,裴凌没有阻拦,但赵旭炎心中却愈发不痛快。
只是没想到,金安府的消息竟比他还要先一步抵达京城。
盛阳书院在金安府文斗扬名,不足三日,朝野尽知,甚至传到了皇上耳中。
裴武帝本没将此事放心上,可盛阳书院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范明冶更是每两三日便有奏折呈上,让他根本没法子忽视。
思来想去,裴武帝竟觉得此事甚好,毕竟范明冶已有些年头没像现在这般用过心,便是二人兄弟情浓时,通信也不曾如此频繁。
早朝上,裴武帝兴致勃勃的问道:“盛阳书院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文武百官瞬间沉默,老老实实的站在大殿上,一言不发。
裴武帝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
他很清楚,盛阳书院的存在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毕竟读书的门槛变低,会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继而参加科举,为朝廷效力。
世家几乎垄断科举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无论盛阳书院对于世家有多糟糕,只要对百姓有利,对朝廷有利,裴武帝都不会反对。
念及此,裴武帝垂眸道:“金安府此次文斗,实属文人盛举,其中有名姓宋的夫子居功甚伟,诸卿以为该如何赏赐,方能彰显皇恩浩荡?”
此话一出,众多鼻观眼眼观心打算看热闹的官员们顿时坐不住了,纷纷出来说道:“皇上,臣亦听闻此事,不过据说那宋夫子虽身担院长之职,却无任何功名在身,他的学识究竟如何,尚待考证。”
“正是如此,我大盛科举每三年一次,时逢皇恩浩荡,会再开恩科,有如此多的机会在前,这姓宋的夫子都未曾考中举人,实在当不得皇上对他的夸赞。”
裴武帝原本也只是试探,见朝中官员反对,便将此事揭过不提,只是他也委实纳闷,范明冶在奏折中多番夸赞的宋院长,年逾而立,竟连举人都不是?
这老家伙该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哪怕朝中官员竭力压下了裴武帝想要赏赐的念头,有关盛阳书院的消息还是在京城飞快的传播,与此同时传开的,还有“文武侯”的名号。
坊间茶楼里,百姓们交头接耳的议论着新鲜事。
“听说了吗?金安府开了一家不收束脩的书院,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送进去读书识字,这要是开到京城来,该有多好?”
听到这稀罕事儿,当即有人反驳:“不收束脩?那书院的夫子怎么过活?难不成他们都是做善事的大善人,不吃不喝也要教授学生念书?”
“那自然是有其他的谋生之法,背靠金安府以及范老大人,怎么也不会将那些夫子饿死,更何况那院长本就是府试案首,不缺吃喝,而且,我还听说他为了给盛阳书院多招些学子,亲自上场参加文斗,与诸多学子论道,学识自然不会差。”
“文斗?什么文斗?可是‘文武侯’参加的那场?”
“正是!不过文武侯只参加了一场便病倒了,真是给咱们京城丢脸。”
“有没有学识是一回事儿,敢不敢上场又是另一回事儿,这文武侯啊,可真是……懦夫之举!”
大盛朝历来便没有什么叫做“文武侯”的称号,有不知者好奇前来询问,此事便愈传愈广,本就沦为京城笑柄的平阴侯府再添笑料。
平阴侯府上下闭门不出,吴氏更是对外称病,不会见任何来客。
赵晴云自是也将此事探听的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