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19/22页)

代连小县城都比不上。

    要知道推行节葬不只是修建骊山上的合葬墓,还得以“不忠”的名义去处置那些继续厚葬亲属的秦人。

    这名声就更差了。

    恐怕不是秦三不想或不能做出别的功绩,而是名声差到一定程度必然举步维艰。

    不得民心、黔首都受过造反教育、封建社会的弊端、商业发展必然带来的贫富差距、她刻意埋下的种子……

    在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治理一个疆域巨大的国家,还能获得“什么错事都没干”的评价。

    她选的这任秦三已经非常优秀。

    ………

    在陈平看来,秦二可以称得上是“完人”。

    即便是“赌气”——陈平也认为秦二的谨慎是正确的做法。

    始皇帝认定秦二不祥,她表现得越有能力,没有天幕预示未来的始皇帝就越有可能将她视为大秦的威胁。

    八百万黔首无法与圣皇的安危相提并论。

    因为圣皇能够惠及的岂止三千万秦人,还有后世无数华夏儿女。

    生前功绩无数,死后接任的秦三秦四都是明君。

    从五世还债来看,秦五秦六也不会差。

    此为天下之幸。

    【秦二以一己威望改写了自古有之的厚葬陋习,节约大量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也剪除了致使无数秦人世代贫困的一大诱因。】

    【不止是秦人,还有后世所有华夏儿女。】

    【节葬成为新的风俗后,厚葬就变成了昏君的证明。】

    【大秦之后的那个朝代就是这么亡的。平民、官吏、军队都不接受昏君浪费巨额资源修建陵寝,就给换了个朝代。】

    【倒也不能说是他修陵寝所以是昏君,而是他昏君才会去修陵寝。】

    “若我大秦不能万世,后来的朝代也不该万世!”

    嬴政本该震怒于军政民三方忤逆君王、甚至于改朝换代。

    但改朝换代的是取代大秦的王朝。

    那他只会觉得秦二这话有道理。

    教会百姓如何造反,后来的朝代也别想万世。

    但嬴云曼的目的远不止如此。

    《秦宪》中必然会有诸如“否定嫡长继承制”“能者居之”“宗室皆有继承权”这样的宪律。

    看似是阻止扶苏或胡亥这样的人成为秦帝,实则是给予“能者”造反的绝佳背书,让皇位继承变得极为不稳定。

    她要的就是不稳定。

    她不需要庸君治下社会发展停滞的“盛世”。

    庸君想稳固统治,就只能不断加强对底层的控制、禁锢百姓的思想。

    愚民、弱民的政策将层出不穷。

    外在打破封锁的威胁已经被她抹除,只有内部足够不稳定,才能阻止抑民思想死灰复燃。

    有华夏论兜底,无论内战打得多凶都是内战。

    但王朝更迭必然带来纷争,纷争必然带来伤亡。

    军功爵制的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降低纷争对百姓的伤害。

    ………

    君王是昏君,就改朝换代?

    商朝太甲横征暴敛,伊尹放逐昏君三年,之后将悔改的太甲迎回,这才是名臣典范。

    因君王昏庸就改朝换代,这是造反!

    但张良怎么看,都只能看出后世人对这种造反的推崇。

    或者说当君王昏庸的时候,文臣、武将、军队、百姓都认为应该造反。

    这……

    “秦二后来还真在初中《历史》手把手教百姓怎么造反”。

    授业有成。

    张良又想起了韩国的覆灭,正是因为数代韩王的昏庸。

    可频繁改朝换代,难道不会让百姓生存艰难吗?

    后世之君,就不想阻止臣民造反吗?

    【难怪楼主说这是秦二给华夏最后的最轻也最厚重的馈赠,用节葬判断明君昏君可太简便了。】

    【传出去,秦二觉得政哥是昏君!】

    【政哥:?】

    明知天幕之言只是戏言,嬴政还是直接找上秦二的麻烦。

    “朕是昏君?”

    莫名躺枪的嬴云曼暗自叹气,虽然她也听得出祖龙只是单纯找她麻烦。

    “陛下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若陛下是昏君,华夏就没有明君了。”

    能怎么办呢?

    夸呗。

    “不是还有秦二这样的圣皇吗?”

    这是没听够,还得夸。

    “秦二承袭陛下的制度,陛下是明君,她才是明君。”

    韩信觉得似乎学到了些什么,但又似乎什么都没学到。

    【秦二的坟都建在能望见始皇帝陵的地方,她怎么可能认为“巨人”是昏君?】

    【开个玩笑啦,在没有推行节葬的时期,厚葬当然是正常的。】

    【楼上的网友们说得都对,不过骊山帝陵的馈赠不止是推行节葬。】

    【还有帝陵守军魂!】

    【没错,还有帝陵守军魂。】

    帝陵,守军魂?

    秦将秦卒都茫然地看着天幕。

    这五个字不难理解,但正是因为能够理解所以无法理解。

    从古至今只有军队守护君王。

    哪有君王守护军队的道理?

    【秦历15年新安城祭之后,秦二在骊山为二十余万被坑杀的秦卒立碑。】

    【秦二每年去骊山祭祀先祖时都会拜祭这块纪念碑。】

    【后来又令人将这二十余万秦卒的姓名刻在石碑上,共计刻下二十一块万名碑。】

    【给大家看近景照(不是我拍的,现在不是祭祀月,我只能拍到远景)。】

    刻有“新安城阵亡秦卒纪念碑”的石碑后方,整齐排布着三行七列共计二十一块石碑。

    后面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小字。

    字迹太小,以至于看不清究竟刻着些什么。

    每块石碑前方都堆放着各色鲜花,似乎与肃穆的陵园格格不入,又似乎分外融洽。

    望着天幕的秦人眼眶酸胀。

    却不知为何酸胀。

    骊山的刑徒中有性情豪放者突然笑道:“吾之姓名或在其上?”

    却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回应。

    这名刑徒也收敛了笑容,静静望着天幕上的石碑。

    第40章  帝陵守军魂

    【只是一张照片而已, 居然给我看哭了。】

    【我有幸去军魂陵园拜祭过一次,这些花中或许有我献的一束,只能说现场比照片更感人, 所有人都自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