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20-130(第3/43页)
待遇比汉人高,自然管束也严。
要给汉人同等待遇,是不是得取消给满人的优待?
常宁回到座位,眼巴巴看向皇嫂,期待对方能给他一个眼神。
皇嫂说了这次配合得好,送他一个可以在内陆跑的钢铁自跑船!
常宁使出朱元璋这一大招,所有君臣都萎靡了,还有人头一次知道朱元璋这么狠,贪污六十两就要杀官。
有人惴惴不安,怕皇帝也跟着学。
别看满人这些年不弑杀了,早年也是杀性十足,干过屠城的事。
“治贪这事需要成为朝廷常态,朕打算另立一巡视组去地方私访。”
他回到座位上,“再说说律法问题。”
“朕让刑部修的《现刑则例》还是有漏洞,比如这次闹得京城沸沸扬扬的杀妻案,夫辱骂岳父母,妻还嘴辱骂婆婆,夫杀之,按照律法该怎么判?”
“还有官员贪腐该怎么立法?难道得朕下一次命令,你们才动弹一次?”
“所以朕打算让司法独立出去。”
“往后,刑部只负责捉拿审讯罪犯寻找证据和让犯人认罪。”
“都察院负责给犯人定罪量刑。”
“大理寺根据都原告察院提交证据和量刑,开堂审理,若证据不足或证人作伪证可当堂判犯人无罪,刑部若是想继续告,便继续收集证据。”
“都察院有监督大理寺和刑部职责,同时肩负立法权,需要根据地方上交案件修改增加相应律法条例。”
皇帝示意梁九功将三司组织图发放下去。
“朕参考了洋人的法院。”
“往后地方官员的审案权力剥离出来,由大理寺派去地方建立法院。”
“县级为初级、州府为中级、大理寺为高级。”
“若犯人不服初审判决可上告中级,直到高级,高级审判后无法更改。”
大理寺高兴,因为手里权力多了。
“皇上,地方官员不再审案,还能做什么?”
皇帝冷哼一声,“能做什么还要问朕?当然是发展民生,令治下百姓生活稳定衣食无忧,而不是遇灾只会向朝廷求救!”
“儒家不是向往远古先贤的大同世界吗?朕要求也不高只要达到小康即可。”
[小康还不高?社会安定,人人吃得饱穿得暖接受一样教育。]
明珠站起来:“皇上所指的小康可有标准?”
皇帝随口道:“家家户户能吃饱家里有余粮有余钱,能穿得暖烧得起煤,最好还能够全县孩子都上得了学。”
最后一项不少人脸都黑了,没一样能办到。
明珠一脸高兴道:“若真能达到此景,那可正是盛世,连圣人都期盼的盛世!”
皇帝愣了一下,紧跟着沉默。
可不是,朝廷要是真能办到,还有哪个百姓会念着前朝?
宝音看了常宁一眼,竖起一根手指。
常宁站起来,“皇兄,您这目标也太大了,怕是唐太宗在世都办不到。”
皇帝没好气瞪他,“朕又没让立马做到。”
常宁嘿嘿一笑坐下。
皇帝恢复严肃表情。
“朕也知道你们做不到,所以朕将这个定位长期目标。”
“接下来再分成五十年目标,三十年目标,二十年目标、十年目标、五年目标、三年目标。”
“一步一步来,只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朕相信终有一日能做到,朕看不到,相信朕的儿子,朕的孙子能看到!”
“吾皇圣明!”
“行了,别拍马屁了。”
“接下来大学士联合六部制定一个完整可行的计划,记住是可行,至今能够实现的。”
“接下来再说说刑部改革。”
他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
“地方衙门的衙役单独立出来,只负责抓罪犯救火巡视任务,各县州府设警察局,警察局长由刑部派遣,所缺人员可从退伍士兵挑,往后设立警察学院,有专业人员负责。”
“警察局下辖区可设分局,所,所要做到一镇一所。”
“从最低级的治所再到刑部,所需人员需有定律,未来根据治下人口土地总数增减。”
“都察院同样要在各县州府设立分院,名督察部,警察局抓到罪犯找齐证据和罪犯画押后转交给督察部,督察部接手案子给犯人定罪量刑,再转交法院审判。”
他放下茶杯道:“往后职责清晰,也不会有推诿之事,当然所有涉案人员每走一步程序都要签字画押,往后案子出现问题也能追溯到经手人。”
刑部的人倒抽一口气人都快吓傻了。
“京城五司同样改制,刑部为其直属上司,只负责抓罪犯、巡视、救火管理治安。每隔二里这一分所。”
“刑部官员不再从五部派遣,只从各地警察局升任。”
“又吏部根据破案数量冤案数量来评定刑部官员升降。”
“再设定一个立功的标准,立什么功给什么奖赏,都要定下来。”
吏部尚书站出来说是。
皇帝一下子说得多了,再次喝水。
这次他只准备改革这些,其他五部一个个来,要是一下子都改了怕出乱子。
先改刑部,看看改革成果再说。
主要也是改刑部对民生影响最小。
“皇上。”索额图站起来,“军营和旗人莫不是也归那警察局管?”
“这倒是提醒我了,军营和旗人有自己的律法,各设法院处理,至于民人和旗人的纠纷就看原告是谁,原告民人去法院,旗人为原告去内务府设立的法院。”
“往后不再是法无禁止即可行,而是法无允许即禁止!”
“尔等将这话记在心上,也劝尔等多看看律法书,莫要不在不经意的时候犯法。”
“往后也别找朕求情。”
“朕之下人人平等,人人受法律制裁!”
“皇上!三省六部自古有之,岂能轻易更改?”
有多位大臣跪下。
一个个仿佛天塌了一般。
皇帝有了曾经他想要更改科举内容而被官员跪地反对的即视感。
没等他开口,常宁再次站起来了。
“嘿嘿,什么自古有之,我大清一开始用的是八旗议政,怎么又想拿前朝的祖制压人?”
皇帝没好气白了他一眼,这时候提什么八旗议政,这玩意都快被他玩废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八旗议政大臣一个乐呵,本来他们被叫过来也只是来凑个热闹,现在看别的衙门也要被皇上砸个稀烂了,他们立马高兴了。
知道倒霉的不止自己,谁不开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