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00-210(第5/15页)
京城的下五旗包衣多吗?
以前或许不多,这两年逐渐变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神奇泰山商行。
泰山商行最开始在盛京酝酿,其成员不少都来自下五旗。
别看满人人数不多,可不代表汉军旗包衣就少。
盛京就生活着不少下五旗包衣和外八旗,其中汉人包衣占了不少数目。
根源还是不得不提起的八旗制度,上三旗在八旗占绝对顶端优势,上三旗的包衣也是。
上三旗跟随皇室跑去京城享福去了,留在东北的主流变成了下五旗和一部分外八旗。
满蒙上上下下都受八旗制度影响,若是生在了下五旗,做梦都是想要全家抬旗。
一旦成为上三旗,就等于子孙后代出生在了罗马。
下五旗可劲往宫里送女儿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后宫真正能冒头的都是大族,像是小族连点盼头都没有,要是倒霉还得进入打牲队,无论是打猎、采珠都是玩命的活。
下五旗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还要受上面佐领管制。
佐领家有什么事,他们这些人得去帮忙,还是自带干粮的那种。
不过出了一个泰山商行就不一样了,泰山商行是宫里贵妃的产业,时不时就在东北招人。
虽然跑商没什么地位权力,可拿到手的钱不少,一些子嗣多的就会挑选一个进泰山商行。
时间一久,或是被打压或是穷困潦倒的旗人也纷纷加入。
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勃勃想要做官,大部分都是想混口饭吃,有个稳定生活,出头什么等填饱肚子再说。
京城的下五旗包衣不少都在泰山商行就职,要说内务府扩招最高兴的是哪个群体,毫无疑问就是这一部分。
第一是这次扩招考试在年底,东北草原上的人得知消息都晚了,第二他们人就在京城,其他地方的人就算得到消息也不一定能赶上。
这就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上面主子开了恩,特意给他们准备的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差!
第204章
夜间不知何时飘起了雪, 北风呼啸而过,哪怕是躺在温暖的床上,也能听见那股瘆人的风声。
宝音突然醒来, 一侧头发现身边早就空荡荡。
她闭上眼睛还是没能酝酿出睡意,身下的热量一直往上传达,令她心中有几分烦躁。
辗转后, 她起身掀开帘子去倒水喝。
一杯冷水下肚,才压下去心中炙热火焰。
门被人从外间推开,灯光也从外间钻进来。
皇帝带着一股冷气从外面进来, 见到宝音醒来似是有些惊诧, 他随后拉开了电灯。
宝音看向角落里的西洋钟,才凌晨四点, 这个时间可没到上朝的时候。
“东城不少房屋倒塌, 就回子的最严重。”梁九功赶忙帮着他将披风给取下来。
他挥挥手, 梁九功抱着披风退下了。
伸手摸了摸茶壶, 他皱眉, “怎么喝冷的?”
宝音放下杯子,随口道:“被热醒了, 喝点凉得舒服, 现在什么情况?”
他往床边一坐, 边解领口的盘扣边道:“人都安置进清真寺了。”
他闭上眼, 带着困倦道:“也幸亏这几年外城水泥普及了, 冬日里下雪也不用怕屋子被雪压垮了,往年是每年都跟着操心。”
“老大做事还是不够心细,顾头不顾尾,想要将府邸边上的回子迁走,我是没意见, 只是好歹将人给安置妥当了,这回怕是要吃亏。”
回子都住那地方好多年了,前朝就聚集在那,后来做了包衣地方没换,不就是因为清真寺近吗?
他想要将人迁走没问题,好歹迁到别的清真寺旁边,给点银子可没那么好打发人,这下好了,出事了还得他帮着收尾。
宝音没有说话。
皇帝已经脱下外衣,掀开被子躺下,见她还坐在那,便道:“别想了,见天忙不完的事儿,明日再说。”
隔天一早,大阿哥翘了早课跑来了养心殿。
他苦着一张脸哭诉,“这群人是真能狠下心,儿臣原先派人去看过,房子都好好的,早不倒晚不倒,这时候给儿臣来一下,朝中已经有人联合起来弹劾儿臣,这事儿臣也没处说理去。”
哭诉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想说他是为她办事,这事出了差错,得她帮着想办法给整周全了。
宝音哪里不明白,她笑笑,“听说牛边街最近的清真寺多年未修缮了,我出一千两,让几个寺庙自己再筹集一些善款,将寺庙修一修。”
京城的清真寺可不少,几间分一分,每间到手一二百两,再加一些,将屋顶翻修一下是没问题。
“你在清真寺边上再找找,看可有合适的地皮,不拘多好,来年盖个像菜市口商业街那样的房子,先将人安置了,能花钱摆平的事都不叫事。”
“将人安置妥当了,谁还想拿这事说事,你汗阿玛都不带搭理的。”
大阿哥抓了抓头发,“儿臣手头紧,也捐个两百两?”
他觉得怄火,这群人跟他作对,还要花钱将他们安抚了,真是烦得狠。
宝音一副孺子可教也,点头道:“办敞亮点,你亲自去走一趟,也让人家领你的情。”
说着将皇帝半夜安排回民的事说了,“人安排到了清真寺,说到底是因为咱们的缘故,跟人好好说,这会儿天寒地冻也不好盖屋子,开春再动工,再看看缺什么,粮食、煤炭要是缺,拿了条子去商行取。”
大阿哥没想到这件事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在他看来天大的事,到这里也就花些银子的事。
牛边街并不是临着大街,前头还横着个东西走向的毛家湾和把儿胡同。
大皇子的府邸要修大门自然是要临街,等于将毛家湾和把儿胡同中间占了一部分,将两个胡同分开了。
很不幸对面就是崇寿寺和北草厂,算一算,哪怕府邸按照亲王的规格来建,连一个寺庙都比不过也就算了,还没草厂一半大,这能不让大皇子心里膈应吗?
京城最大的清真寺在外城,广宁门附近,外城的西南角,偏僻地儿。
就这地界连外来的洋教大教堂都不如,可以看出□□教在京城的尴尬处境。
明朝那会儿,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当过和尚,可国教却定了道教,后来还出了一位正职道士兼职皇帝的嘉靖帝。
到了清朝,国教改成了佛教,□□教地位依然是很尴尬,信奉的依然只有回族。
这就变成了有回族居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
上午,雪变小了些,大皇子出宫骑着马往外城跑,他身后跟着一群侍卫太监。
等到了广宁门这边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落魄。
这边胡同不多,不像内城胡同挨着胡同,这里胡同之间有宽敞的街道,有多个寺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