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3/16页)

经到这个地步, 不是他们想退后就能退后。

    “房屋减少点,房间的面积要增大,少就少点,我们省也没有那么多学子需要接待。”

    “商行那边说图纸可修改,还说了地基打结实一点, 以后有需要了,还可以加盖两层。”

    “就这样吧,大家看能凑集多少银子,我出二十两。”

    十来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凑集了一百两首付,还多出了四十两,明显是为第一年的还款准备的。

    这样的场景还不止发生在一个地方,只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纹丝不动。

    后者不说,前两者在二十六年前归属于同一个省——江南省。

    哪怕如今被分隔两半,这两地的学子依然能够入住同一家会馆。

    自然这件事上也是同出一气,共同进退。

    ***

    宝音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花心思,建会馆也只是想要创建商业区,除去这些方便地方人员住的会馆,她还准备了各行各业的会馆,全都是在一片区域。

    会馆等只是招商引资的噱头,有了噱头就吸引来了客流,在后世小学生都知道流量为王。

    安排下去的事情自然是有专门的人处理,想到距离上次上课已经过去了四天,她想了想派人询问哪位阿哥的功课完成了。

    问了一圈,结果交上来的只有四阿哥,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北边传来信,皇上已经赐封喀尔喀几部首领为王,将牧民编织入旗,太子率领大臣们忙着赏赐一事。”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外蒙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等打跑了噶尔丹,就能实际统治。

    这跟以前名义上归顺大清有很大不同。

    要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以前外蒙算是外藩属国,现在是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这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一桩子大喜事。

    皇帝赐封是一回事,传到京城这边就要忙着这件事的后续。

    例如制作吉服、顶戴花翎、爵印等等,还要派礼仪队去进行正式册封礼仪。

    太子忙着干活,没有时间做功课很正常。

    她继续问,“大阿哥和三阿哥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两只需要上课,下午有大把空闲时间,怎么也没完成?

    “大阿哥新建府邸出了些问题,近两日一下雪就快马加鞭回京盯着。”

    马必应想到大阿哥那只开了头的作业,有些心虚地帮着打掩护。

    宝音不置可否。

    大阿哥盯自己的府邸盯得紧,不仅用最好的料子,还要够省钱,只建了房子,绿化什么都打算从园子里撸,这几日可是吩咐宫人多繁育一些名贵花草树木,看样子是打算等府邸建成后移植。

    对于这件事宝音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节流,总比被人当成憨憨哄骗来得好。

    “大阿哥盯着自己的府邸也说得过去,他身上还挂着内务府的差事,那三阿哥呢?他不需要处理政事,也没有房子要盖,他怎么也没交上来?”

    “三阿哥回京找了翰林院,奴婢找去时,三阿哥动笔还未完工,说明日亲自送来。”

    宝音拿起了手里唯一那份,“既然只有四阿哥交了作业,那就把四阿哥请过来。”

    马必应领命去了。

    宝音翻看四阿哥的大作。

    前两年四阿哥年幼,字迹很不好,被皇帝训斥过,应该是下狠功夫练过,有几分厚重大气,少了一些灵气。

    相比之下,皇帝的字更加飘逸秀丽。

    宝音看了进去,四阿哥年纪不大,指望他现在就有什么惊人见解,只能说是妄想。

    佟佳氏之前被她激发出了野心,紧盯过四阿哥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去年拿后位忽悠人,把人耍得团团转,佟佳氏吊着的那口气没了大半。

    今年就有点摆烂,有种随波逐流的感觉。

    比如搬来园子这事,她没有跟佟佳氏通气,只说服了太皇太后和太子,原本以为佟佳氏会闹,会反对,没想到就这么一点意见都没有就搬过来了。

    已经进上书房的阿哥们都搬进了西边花园,有了单独上学、练功、玩耍的场所,佟佳氏竟然没有派人去关心过四阿哥,这让宝音觉得反常。

    回过神来,继续看文章内容,她上回就大富翁这个游戏简单说了一下土地怎么流失,每一方的行为都符合人性,偏偏这些buff叠加一起,令王朝陷入诅咒。

    原本以为四阿哥年幼,在如何摆脱这种诅咒上很难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想到竟然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四阿哥写了不少字,虽然词汇量不丰富,宝音还是看出了这孩子的意思,收税,地多的多收,地少的少收,无地的不收。

    土地定量不会变,地就在那,税跟地绑定在一起,谁拥有地多就收谁的。

    看着天真的话语,却道出了所有人都知道的真相。

    世人谁不知道朝廷收不上去税,国家会走入灭亡?

    只是人有私心,所有人都是吸附在庞大王朝上的吸血虫,人人都觉得国家庞大,不差自己这一点。

    但是这个国家还是缓慢死亡。

    一个不满十岁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那些聪明人能看不出来?

    只是大家都在装作看不见而已。

    宝音嘴角弯起,不愧是除商鞅外第二个改革成功的人,只可惜在位时间短,他儿子开了倒车。

    “四阿哥,您请进。”

    院子里传来声音,宝音望向房门处,就见一脸蛋微圆润的孩童走了进来。

    他穿着朱红色的常服,胸口绣着肥嘟嘟的金线幼龙,看着十分可爱。

    这两年油炸食品在宫里多了起来,阿哥们正餐后不再只吃点心垫肚子,多了不少常备小吃,一个个看着圆润了不少。

    四阿哥额头都是细汗,一看就知道来得匆忙。

    宝音好奇地问他。

    “五弟缠着我踢球,玩了一会儿才过来。”

    宝音点头,“你们平常运动后少,多运动身子骨会渐渐壮起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能吃能喝多运动就会茁壮成长。”

    阿哥里都是瘦条模样,小小年纪一生病就饿几顿,众多阿哥里除了还在吃奶的有奶膘,只五阿哥最壮实。

    甭管皇太后如何养的,五阿哥身体结实很少生病是无人能反驳的。

    宝音让四阿哥坐下,然后就着他的课业为他讲课。

    “你说的税收见解很好,历代都有人这么想的,她从税收的诞生,再到各个王朝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都讲了一遍,又说了哪些人有同样见解,只是为了不让地主反弹太过,这些改革家做了哪些妥协。”

    “王安石的变法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妥协后的产物,只是他忽略了人心,最先背叛他的就是改革派的人,好的政策到了地方手里就变了样,枝繁叶茂的地方大户总能让政策实施时更利于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