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 17-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凤鸣朝》 17-20(第5/12页)

兵马未备,粮草未筹,补给运送的路线未规划明晰,对付胡人的骁兵铁骑也没有一击致胜的把握,一切都要从长商议。”

    “从长个三年,还是五载?”谢澜安笑面之上,隐透冷厉,“北府常年枕戈战备,朝发令夕可行,何谓兵马未备?大司马所训练的骑兵,专门克制北骑,何谓无致胜之道?至于粮草补给,中书令大人方才还道我朝风调雨顺,国库丰盈,谈何筹措费时?”

    “这……你……”兵部侍郎一噎,掌户部的何兴琼立即接口:“臣已合算过,现有的粮草足以支撑大战。”

    靖国公庾奉孝朗朗道:“臣亦支持北伐。”

    主战的皆是太后党羽,宰执们心中有了计较,果然太后要用大司马,进一步巩固权柄了。

    这两人一个坐镇于内,一个跋扈在外,若真联起手来,对世家门阀的冲击可想而知。

    今日殿上这许多人,争的哪里是什么北伐与不北伐,而是想着怎样才能抑制住太后一家独大的态势。

    反正那胡人远在洛阳,中有淮水线戍兵抵御,再不济还有长江天险相拦,打也打不到金陵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放着现成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弄险?

    文臣队伍中,郗符抬起头,望着那袭繁丽夺目的绣衣。

    触动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事。

    谢含灵,你到底在想什么?

    主和派的人道:“谢含灵私德有亏,她所提之议,不可取信。”

    郗符正晃神,下意识反驳:“此言差矣,她有什么私德不……”

    忽然想起春夜宴上,谢澜安带走的那个美色男子,郗符心里窝火,舌头转个弯:“历来不因人废言,眼下议的是北伐,何必扯到别事上。”

    他余光瞥过那道气定神闲的朱衣倩影,生硬地找补:“臣亦不赞同贸然北伐,此举是拿国运做赌注。”

    “谢荆州何意?”

    太后沉吟片刻,曼声询问。

    众臣恍然,方才所受的震惊接二连三,他们险些忘了,谢澜安的叔父谢逸夏亦在殿中,一齐望过去。

    若说谢荆州和大司马配合作战,东西水陆两路,齐发北上,胜算的确便大大增加了。

    可如此一来,陈郡谢氏在朝中的地位,不也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又要压过多少宗氏?

    所以有时候明知可战,可赢,可复的国土,一掺杂进利益得失,不愿点头的也大有人在。

    谢澜安同样看向二叔。

    只有她知道,二叔直到昨日还住在东庐山,今早直接乘车回城参加朝会,他们并不曾通过气。

    连她成了绣衣使者,二叔只怕也是在丹墀上看到她的那一刻才知道的。

    谢逸夏面色从容,带着与生俱来的风流习气:“臣听大家吵来吵去,觉得两边都有道理。臣领荆州兵甲,不战则勤兵战备,战则披肝沥胆,总之皆听从陛下圣裁。”

    此言看似圆滑。

    谢逸夏却是第一个提到听从皇帝圣断的人。

    大殿上诡异地静了少顷。

    从坐上龙椅便未说过一句话的陈勍,自冕旒后看向谢逸夏,然后那双年轻蕴光的眼,又依次看过太极殿中,每一位已习惯忽略他的大臣。

    他开口:“朕每忆先祖曾登山望北而泣,言‘何日复我山河’,三叹而止。中原之失,朕夙夜匪忘,然倾全国之力于一役,非同小可,当从长绸缪。”

    ·

    下了朝,谢澜安与二叔并行在一条御道。

    她那身绣衣极为显眼,无人能将肃穆的朝服穿出菱肩楚腰的风致,她偏能,于是不时引来周遭的视线。

    叔父不看侄女,玉笏扎进腰带,念念叨叨:“出息了出息了,孩子大了有主意了,打不得骂不得……”

    谢澜安卸去了那股一往无前的凌厉劲儿,学二叔目视前方,散漫负手而行:

    “要翻旧账么,二叔溜去别业偷食五石散的事,我还没说。唉,白做了个家主,没本事没本事,家规约束得住小的,管不了长辈,了不得了不得……”

    “用词注意,什么叫偷。”谢逸夏说完发现自己被绕进去了,“不对,你没看见的事不要空口污蔑啊。”

    谢澜安:“呵呵。”

    谢逸夏看向侄女净润的侧脸,收起玩色,忍不住想问她,到底有何全盘计划,就敢在朝上如此笃定地支持北伐。

    打仗会死人,她见过死人吗?

    要他平心而论,北伐有利有弊。但真正的利弊其实不在战场,而在于丢了半壁江山、偏安在江左的士人心中。

    他们已经快要忘记或说假装忘记了老家被贼人偷去一半,已经乐呵呵地过起了新生活,这时突然有人过来踹他们一脚,让他们重新想起了那些屈辱的日子,他们会怎么想?

    他有心提醒含灵不要太出格,目光落在那件已经出了大格的女子朝服上,谢逸夏神色一顿。

    又转了话风:“不要不要命。”

    这句有点无稽的话,谢逸夏是面带严肃说出来的。

    谢澜安微微一笑,散漫不羁,“二叔放心,我啊,最惜命不过了。”

    汉白玉广场上,王道真看着那对叔侄言笑晏晏,忍不住问父亲:“阿父方才为何不反驳谢氏,真由着他们启战吗?”

    王丞相盯着前方谢荆州尚还青壮的背影,说:“急什么。北伐,是多大的事,且有得磨呢。”

    ·

    谢逸夏出宫城,便又回东庐山了,打定主意对谢澜安鼓捣的事眼不见心不烦。

    玄白驾车等在台城外,问主子去哪。

    “去挨骂。”谢澜安低头看了眼身上的官袍,难得犹豫一瞬,还是没换下,只摘下纱冠,让玄白驾往亲仁坊。

    她老师的府邸在那里。

    车到荀府,谢澜安却没能进得门去。

    门房进去通报许久,便再没人出来了,谢澜安晒着日头在外站了近一个时辰。

    期间荀府大门旁边的角门“吱呀”开了一条缝,一个黄裙垂髫女童试探地露出脑袋。

    看见门外那个她过去叫着“大哥哥”的人一身红衣,女童发了会呆,忽然对她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粉嫩牙床。

    然后小女孩又探出两只手,勾爪放在腮边,张大嘴巴做老虎吃人状,指指自己的嘴,再指指门里边,仿佛在给谢澜安通风报信,说她的爷爷这会正生气呢。

    谢澜安眼神温柔,弯着眼回以一笑。

    她伸出左右食指,从眼睑向下轻划不存在的泪痕,又转腕虚虚揉眼,把黄裙女童逗得捂住嘴巴,闷声发笑。

    角门关上,谢澜安站在府门外的杏花树下,想起年少求学时,老师明知大师兄和小师弟都不爱食酸,每次还是把最红的杏子留给自己。

    她在心中默诵一篇老师教过她的文章,打道回府。

    ·

    回府后事情也不算少。

    谢澜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