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鸳鸯佩》 120-130(第6/15页)

锋,他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只是兵败受伤溃逃在此地,只要回头追上大部队,就可以了。

    金军南下,他跟着回转,两头交战很可能已经开始了,所以第二天康渤就带着兵马跟着赵诚向东穿梭在战场边缘,所到之处,惨不忍睹。

    大军过境,乱兵、盗匪横行,杀戮随处可见,赵诚觉得自己这个宣抚使才真的做到了实处。

    日行四十里已经不慢了,当日就收拢了三千人,大部分是其他军溃散的败兵。

    赵诚在附近游走,战事已经在东线展开,大军在临邑一带遇上,吕顺长子在德州被围,突围后南下,在临沂和御营前军会合,自此展开金军号称二十三军,东西两路,和辽军结盟,吕顺看着对面一个建制的猛安,入沸水倾泻,直接在前锋中荡开一个豁口,步军畏惧骑兵,更畏惧这种不怕死的金人。

    战场就像绞肉机一样,血肉模糊,死伤无数。

    吕顺盯着远处的战况,一边从容发令:“让翟让给我顶住,杜充从侧面压上去。”

    金人来的太突然,让他有些猝不及防,但是不要紧,整体来说不影响他的节奏。

    就是西军不知如何了。

    战场杀成一片,其实河谷不够大,双方战场太过拥挤,很难从地势上占据主导位置,吕顺的中军在南面的山坡上,只是微微能俯视整个战场而已。

    对面的金人悍不畏死,这是这个原始民族在最恶劣的苦寒之地繁衍生存,刻在基因里的血性。

    吕顺也觉得棘手,金人和后来的辽军不同,辽军过了征战期,后期的文武官懈怠了,失了锐气。

    吕顺已经预测到这场有些突兀的开战,双方都不好打,他要重新调派换防。

    赵诚带着康渤的部队从德州绕行,收拢的逃难的百姓并不多,而且沿路看到的踪迹,就是金人一日下七县,急行军占领地方,战力实在强悍。

    赵诚和康渤在德州城外,行走六日,在最后一个大雪天,到达淄州,康渤要归队报备,这一路沿路收拢的百姓近万人,一路上也遭追击,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他还和康渤开玩笑说,咱们仿佛和当年忠武昭烈帝败走一样,拖家带口,实在艰难。

    康渤提着伤着的胳膊,看赵诚脸上的伤,赵诚一点都不在意,心里十分佩服。

    赵诚怕死吗?是怕的,他这条命太珍贵了。

    可他一路见过的死人太多了,和那日出逃半夜路过村庄,夜色下看到的尸横遍野不一样,是真真切切,每天都有人死亡。

    他全凭意志撑着,在青县遭遇金人留守军追击,康渤伤势加重,他打发康渤前去领路,是他断的后,带出来的三十几个老卒,伤亡过半,来复都负了伤。

    那一战死伤很重。

    等人进了淄州,听说吕顺败退,但金人也损失颇大,双方暂时对峙。

    赵诚心里丝毫不敢懈怠,这场雪,搞不好是金人的东风。

    赵诚离开真定府的信进了汴京城,赵策脸色就阴沉了。

    汪伯言也看到了真定府的奏报,宗瑞没来由的惶恐,不知道赵若甫若死在北方,后面的局势怎么办。

    汪伯言看了信,赵策问:“汪相公以为,赵若甫此举,是因为什么?”

    汪伯言:“官家不必在意赵若甫,东路军在大名府集结,若是吕顺压不住,越过大名府一路南下,就无险可守了。”

    赵策冷笑:“朕难道不能与先帝一样,为国殉身?”

    他这就是说的气话,汪伯言并不计较,宗瑞则是惶恐跪在地上,他怕死了。

    宫中的消息,是不可能传出去的。

    但大名府的战况,汴京城还是知道的,端王府里的男男女女都焦心的很,杜从宜从赵诚走后,先是给赵策画了幅七尺长的自画像,自己调制的颜料。

    之后再没碰画笔,她开始频繁研究机械,画废的纸一沓一沓,又让来宝到处去找矿石,找硝石,找煤石。

    她彻底回归到工科,开始研究这些从前根本不在意的东西了。

    入冬后人都不爱出门,赵诚走后,赵昭月跟着杜从宜学画也停了,扬州传来消息,赵昭云生了儿子,母子平安。

    杜从宜在老夫人的院子里听着一家人热闹,屋子里的花草长势好,因为老夫人这里有炕,陈氏就把孩子放在老太太的炕上让人看着,和杜从宜说:“我之前太忙,没来得及修东暖阁,祖母这里是真的好,冬日里睡也暖和。”

    老夫人笑说:“若是觉得凉,就把孩子带过来放在我这里,等开春暖和了再抱回去。”

    陈氏:“他闹人的很。夜里不好好睡,闹的您也睡不好,再说了我们屋里装壁炉了,暖和着呢。”

    她是万万舍不得把孩子送到老夫人这里教养的。

    老夫人也不强求,邹氏见杜从宜一直不说话,看了几眼。年底周家人来了一趟,汴京城因为北方的战况,气氛不太高,大家都心里惶恐,若是挡不住北方的铁骑,那可怎么办。

    周家说,吕顺没挡住,端王府的两个子弟都在北方,能召回就召回吧。

    前一日老夫人刚收到赵恒的信,赵恒说赵诚出城东去了,他自己可能要绕路回京了。

    老夫人一整日都没说话,大约是担心赵诚和他爹爹一样,一去不返,埋骨他乡。

    第125章 战前

    杜从宜单纯是不知道赵诚的境况,南北书信隔绝,实在是没办法,再说这种时候她也写不出什么信。

    她只做自己的事情,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对信念很执着,她少有彷徨或者是多愁善感,或者遇事就病倒的状况。

    她反而是焦虑之后,就会冷静,事情越大,越冷静。

    来安在赵诚走后撑了半个月,就病倒了,但是她完全没事,直接让惠安把院子管起来。

    惠安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性格,这次也知道轻重,日日陪着来安,说话也变得和声细语了。

    杜从宜反而每日和来宝出城,她做的事情别人很难解,她也不解释,发给北方的信也迟迟没有回音,她也不等待,赵诚是个聪明人,知道事情轻重缓急。

    连着将近一个月,她每日早出晚归,汴京城的第一场雪来的时候,她还在城外试验,最原始的。

    改良过很多次,每次的试验都需要花很多时间。

    按照最佳配比,若是引爆,引起伤亡,其实需要的体量非常大。

    她只是在初级试验阶段,来宝这次听到声音,吓得面无人色。因为这次杜从宜用三十公斤做实验。直接把实验计量加大了三倍。

    杜从宜也不确定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而且她绘制的攻城机械,结合起来的设备,没有赵恒之前的班底,造不出来。他们寻不到最顶尖的工匠。

    所以她只能初步将配比好,然后一同给赵诚送去。

    城外飘雪的时候,杜从宜心里还在想,北方人不惧严寒,河水上冻,骑兵如履平地,更挡不住。

    来宝看了眼时辰:“咱们该回去了,要不然惠安会骂人的。”

    杜从宜:“让麻二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