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寒门首辅》 40-50(第17/23页)

属同甘共苦,绝对是最快拉近双方关系的办法。特别还是这种日头特别毒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在天空,刺眼的阳光叫人眩目。大地被炽热的太阳灼烤成了焦黄色;树木卷曲了寥寥无几的叶子,有气无力的苟活着。

    周稚宁即使是戴着斗笠,一张白玉似的脸也被晒的通红,浑身大汗淋漓,披着的外袍也湿透了,整个人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但是这些苦力明显就是受惯了这种天气,虽然也是暴汗,可并没有多么痛苦,不做声也不停歇,兀自埋头拉着板车朝前走。

    魏熊看周稚宁这个书生还是太文弱,就在附近找了口还可以用的井,打了一些清凉的井水灌在羊水皮袋子里:“大人,喝些井水再赶路吧。”

    周稚宁嘴唇都被晒的起皮,赶紧接过羊水皮袋子喝了一两口。

    井水就是清凉,一口下去,仿佛一团凉气从肺管子直冲天灵盖,叫人顿时浑身舒爽。

    “大人,要不你坐在树荫下歇息歇息?我叫茗烟去给你牵匹马,之后你再赶上我们。”魏熊道。

    茗烟也是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主子,再这么下去,您熬不住啊。”

    但是周稚宁看了一眼日头下依旧前行的苦力,还是摇了摇头:“不用了,本官说好要陪着大家一块儿熬的,断没有大家在前头受苦,本官躲在背后享福的道理。”

    说着,周稚宁抖抖袖子,擦了擦嘴边水渍:“走吧,本官还撑得住。”

    然后站起身,紧跟在了队伍后头。

    前头的苦力们悄悄回头看了眼周稚宁,面露惊奇。

    “我第一次看见不坐轿子的大人。”

    “这个大人不坐轿子,也不打人,还给我们发工钱,发大白米,比之前的大人好多了。”

    狗儿觉得自己的兄弟们说的都对,可他犹豫地说:“你们说,要是周大人知道张班头的事,会不会心软放过班头啊?”

    几个苦力都摇头。

    他们几个心里都不希望张班头死,但是他们谁也不敢赌这个俊秀的小县令,会愿意让张班头活命。更何况张班头的事情牵扯的人多着咧,他们自己都不敢说清清白白,怎么敢把这种掉脑袋的事情说出去?

    于是苦力们议论一阵,也就不说话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到了红石村村口,架锅、烧柴、煮粥一气呵成。

    如同在簸箕村一般,在周稚宁的软磨硬泡之下,一些百姓放下了防备,过来喝了她的粥。但是相比于簸箕村,这个村围过来的人数明显少了许多,而且村中都是妇女多,很少看见男人。更奇怪的是,这些妇女虽然同样饿的面黄肌瘦,可脸色却是另一种苍白,好似失掉气血一般。还有的似乎受着伤,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周稚宁推测,也许不是其他人不想来,而是他们受了伤来不了?

    她干脆让茗烟继续在粥棚记述村民提出来的弊病,自己带着魏熊和一些干粮进了村。

    本以为红石村再不济也只是贫困一些,却没想到周稚宁走了一路,一路上看见几乎每家每户都拉着一根晾衣绳,绳子却不是挂着衣服,然而是一条条白色的纱布。有的纱布上还沾着未能完全洗去的血迹,随风飘扬时,格外触目惊心。

    走近了其中一间房舍,从破烂的窗户里隐约可见房内床榻上歪斜着一个男人,男人失血过多,脸色惨白,似骷髅架子般瘫软着。偶尔忍耐不住,便从喉咙里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似乎要将肺都咳出来一样。

    “爹,我找到药了。”

    这时,一个穿着破烂的小女孩端着个破碗,仿佛是捧着什么珍宝一样朝男人跑过来,稚嫩的声腔里还带着几分哭意:“隔壁的阿嬷婶子说,喝了这药就能褪热了,阿爹你就会没事的。”

    男人勉强吸了两口气,声音如同老坏的风箱一般嘶哑可怖:“小袄别哭,阿爹这就起来喝药。”

    但是周稚宁看的分明,这碗药汁过于浓稠发黑,应当不是经过大夫精心配比的药,是从附近山上采的土药,按照村里的土方法熬制了来喝。

    男人仰头将药汁饮尽,温柔地摸了摸女孩柔软的头发,说:“小袄,要是有一天阿爹不在了,你就去辽东县县衙找张班头,你张叔叔心肠最好了,他肯定会待你好的。”

    女孩瞪大了一双泪眼:“阿爹不要离开小袄!”

    可是男人充耳不闻,还是兀自叮嘱道:“厨房的灶台下边儿,藏着你阿娘的一只银手镯,你把它带给张班头,就说我铁牛没什么好东西,只有这个银镯子还值点钱,请班头把镯子当了,把你养大。”

    听到这里,周稚宁抿着唇,与魏熊一同默默地退了出去。

    望着红石村漫天的血色飘带,周稚宁轻声道:“魏熊,那夜里咱们见到的伤员们,恐怕大多都是这村里的吧。”

    “如今看来,多半是了。”魏熊凝重地点点头,“但是他们这种包扎方式并不对,纱布不能一洗再洗,如果做不到最基本的干净整洁,就是敷上再好的金疮药,伤口恐怕都会溃烂,到时一旦发起高热,便是神仙也救不回来。”

    二人想到方才嘱托孩子的男人,高热到他那样的程度,也不知还救不救的回来。

    周稚宁心情愈发沉重,道:“但是上好的伤药膏以及纱布一类都是军需用品,管控较严,不许轻易给民间百姓使用。而且辽东县如此贫瘠,附近也没有次一等的民营药斋,只能耗时间从几十里外的药斋临时调过来。”

    “除此之外,这些伤药的价格也不便宜,就拿止血的药膏来说,一副就要卖二两银子,若要等到伤愈,非得三到五副才成。这一整个村儿应有百来个人,若没有个千百两银子,这事怕是不成。”魏熊说道。

    周稚宁眉头皱得越发紧了,沉声道:“既是如此,回去之后叫茗烟将各位大臣送过来的礼都清点一遍,能当的都当了,还有那箱子珠宝,不必为我们自己留,全部拿出去换银子买些止血药膏。”

    魏熊一怔,想是没料到周稚宁居然要去典当。

    “大人,辽东县附近没什么良心的典当铺,而且我们是急当,典当铺子在价钱上就会压咱们一头。”魏熊道,“大人若还是要当,就得做好贱当的准备。”

    “咱们是救急,能当回多少银子就算多少。”周稚宁眼眸清亮坚定,“你和我现下最要紧的是去村内挨家挨户的查看情况,能救一个是一个。”

    第49章 搞基建 当官的尽头是基建

    一番排查下来,周稚宁猜的不错,先前抵御异族入侵的伤员们当真大多就是红石村的村民,之前周稚宁有跟着张班头一起给他们包扎,因此认识其中一两个。他们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看起来那晚的金疮药并不够这些人分。而且有的因为伤口感染起了炎症,烧得满脸通红。

    充满土腥气的昏暗房间里,看着这些人在干瘪发黑的棉被里来回翻滚,痛苦唉吟的苦状,周稚宁好几次都要咬紧了牙,才能不偏视地将手中的粥或是硬馒头递过去。

    但是这些人很显然不知道周稚宁的身份,还以为是外边儿来的大善人来布施了,当下千恩万谢,恨不得跪下来给周稚宁磕头。但周稚宁每次都匆忙退开,她暂时没有更多的能力帮助这些村民,这些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