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食客升职记》 130-140(第1/17页)
第131章 第131章 第131章
单府的黄叶, 落了一宿,翩跹满庭院。
日头微微青光,云天灰穹, 秋色如波,弥漫着略带寒意的秋烟。
羽睫轻颤, 双眸半眯,莫婤瞧了眼床厢里的梅花黄铜盘香篆钟, 正欲起身就闻门扉被人敲响。
“大人, 起了吗?”伺候莫母的大丫鬟翠烟, 正捏着嗓子朝门里轻唤。
清了清喉咙,她坐起身朗声道:“起了, 请进。”
翠烟也不再蹑手蹑脚,提着食盒推门而入, 身后跟着一水儿的小丫鬟。
见她正挂秋香床牙子,翠烟朝小丫鬟们眉头微挑,只半个眼色, 小丫鬟们就纷纷迎上前来将她围住。
一满月脸的小丫鬟眼疾手快, 捞起她挂于点翠花鸟屏上的复襦,侍候她更衣。
“我自己来罢!”见小丫鬟躬身给她穿鞋,她忙蹲下身, 正欲提起脚后跟,就被身旁两个丫鬟架起。
“大人,让奴婢们来!”
离得近的丫鬟一面箍着她, 一面帮着理顺丝绦、裙摆、宽袖。
慢了几步的小丫鬟们,或行至梳妆台,帮她配今日穿戴的首饰;或奔至屋外,片刻就托着各色盥洗用具回了屋……
翠烟则另唤来两个丫鬟, 同她一道,把食盒中的早膳一一往填漆戗金圆桌上摆,嘴中还同莫婤念叨着:
“汤圆是夫人早起亲手包的,说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小姐要多用些;醋青瓜是夫人领着我们才腌的,定是爽口;腊肠也是夫人念着小姐爱吃,专剁豚肉灌的,还是烟熏口……”
莫婤坐于烧蓝点翠铜镜前,被身后的丫鬟哄着盘繁复的漆鬟髻,听着这话,眸中的水光又荡了荡,深吸两口气方平复下来。
待她小口慢嚼、细细尝完碗中芝麻冰糖馅的包心汤圆后,莫母竟携高夫人款款而来。
“阿娘,阿姆,你们怎一道来了?”
她惊喜万分地邀她们坐下,翠烟忙唤小丫鬟们手脚麻利地收了席面,还颇有
眼色地端了些椰枣、扁桃仁、阿月浑子等硬果子后,领着小丫鬟们退下了。
门扉被阖上后,莫母开口道:“今早服侍你的小丫鬟,有瞧得上眼的没?”
“阿娘做主就好。”她恍惚了一瞬,方轻声答道,她就说怎这般殷勤,原是为得她青眼。
“用来伺候你的人,自是得挑你用得顺手的才好!” 莫母瞪了她一眼道。
高夫人和莫母早就张罗着为她准备陪房。
家里家外一把好手的管事婆子、烤蒸炖腌样样精通的厨娘、缝衣绣花的针线丫头、手上有些功夫的武娘……
她却兴致缺缺,一是她不习惯用贴身丫鬟,二则成亲后也只她与长孙无忌两人,确是用不上这般多人手。
“我瞧着她们个个聪明伶俐,选谁都成!”挑了颗椰枣尝了尝,甜得她发腻,匆匆敷衍地应下后,又咽了口清茶。
莫母火气有些上来了,正欲开骂就被高夫人扯住。
“那就都归入你陪房。”高夫人知怎么治她,似笑非笑地望着她,一口就将她噎住。
见她还要回绝又正色道:“里头有两个长得明艳、好生养的,你自己掌掌眼,若品性过得去,日后也好赏做偏房。”
“我不要。”她搁下手中的茶盏,蹙眉道。
“怎愈大愈稚气了?”
高夫人将她置于桌沿的茶盏往内挪了些,柔声劝道,
“当年给观音婢预备的不也用上了?男人半点忍不住,与其让他瞒着偷腥,气坏自个儿身子,不如大方些,主动同他纳妾,他还能更敬重你两分。”
因杨氏有孕,阴氏又惹了李世民不悦,观音婢在坐月子不方便时就将明媚抬成了小妾,也算是圆了她的念想,明媚也由此对观音婢万般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思及此,莫婤心头涌上不喜,小两口的家事,她自不便插手,但她断然是不会有这般“觉悟”的!
见她面露不赞同之色,莫母叹了口气帮腔道:
“我知你们感情深厚,但瞧着秦王是个有能耐的,辅机日后官位升上去了,不娶几房小妾,岂不被人耻笑?若他惧内的由头传扬开,对你的名声也不好。”
这些道理都是莫母成了官夫人后,多年打磨悟出来的。
她虽是个填房,但也是正头娘子,日日帮着打点人情世故,见多了里头的门道,不知被人奚落笑话过多少回,才有此感。
“我也是做官的,日后我的品阶也能升上去,凭甚他能多娶?”
她肃起脸道,
“若他纳一个偏房,我就找两个面首,他辜负我在先,我多要一个也算扯平了。”
听了她这番话,高夫人和莫母面露惊恐,一人起身直直望向门扉,一人冲上来捂她的嘴。
拉下莫母捂嘴的手,她又正色强调道:
“我没说笑,若他管不住自己,或是我休了他,或是我们各玩各的,总归我不能同人共享一个男人!”
见她这般严肃认真,高夫人和莫母扶着漆木方几缓缓坐下,面面相觑半晌后,竟觉她说得有理。
“好!有志气!”高夫人想通后朗声应和道。
莫母也是一拍桌子赞同:“不错,我闺女也能成大官,谁怕谁!”
说罢,两人速速起身离去,张罗着给莫婤多带几房管事婆子,顶陪嫁丫鬟的缺,贴身伺候莫婤的大丫鬟也只挑了四个,皆是颜色清淡、没那档子污七糟八心思的。
念着是秋日里同她们相识结缘,莫婤给她们取名为秋桂、秋菊、秋芙、秋蓉。
此时,太极殿上,李渊骤然起身,将太原飞递入京的折报狠狠掷于众臣面前。
“皇上息怒!”
大臣们瞬时颔首匍匐,齐声劝慰,但大多贤良方正之臣心头都对裴寂有了蔑视和不满。
裴寂领兵出征,威风凛凛,方到就在河东一溃千里,连大本营晋阳就丢了,大臣们早就得了信,飞递入长安的折报①却是今日方传到李渊的手中。
现今整个河东地区几乎全部沦陷,众臣震骇,正心痛于李渊被蒙蔽,就见其怒斥道:
“皆怪刘武周等人不讲武德,不敢正面迎战,却于后方断我军水源,待裴卿无水搬营时趁乱袭击,致使我军伤亡惨重,何等阴险狡诈!②”
“确是如此,父皇明鉴!”
也折在刘武周手中的齐王李元吉忙出声附和。
而他身后的李靖拼命咬住牙,既要憋住被其愚蠢逗出的笑,还要忍下对裴寂战败的怒火。
大殿之上,除了两父子一唱一和的开脱和偏袒声外,再无其他。只是,众大臣虽不言语,但心头却是对李渊的偏颇很是失望。
李渊显然未曾察觉众臣的想法,拿起桌案上的山河图,悲痛道:“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③。”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