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26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260-280(第10/27页)

多割据势力,试图搅乱天下局势,以便渔翁得利。】

    【此时的突厥早已不如开皇年间那般温顺,早在大业五年,一心臣服隋朝的启民可汗去世,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始毕可汗是一个强硬派,突厥在他的统治下变得空前强大!】

    【东边的契丹、室韦、西边的吐谷浑、高昌等国都臣服于突厥。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势力的背后也都有突厥的影子,就连李渊起事之初都要交好突厥,免除后患。】

    【突厥已经达到“控弦之士多达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

    杨坚双目微眯:“突厥!”

    看来,只是分化瓦解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其挫骨扬灰才能彻底消灭北方的大患!

    【为了消减突厥的威胁,杨广曾派遣裴矩诱杀始毕可汗的谋臣,让始毕可汗大为不满,突厥与隋朝的关系降至冰点!】

    评论区

    “裴矩认为突厥人一根筋好忽悠,但始毕可汗身边的胡人谋士却是心腹大患,必须除掉!”

    “但这件事的真相还是被始毕可汗知道了。”

    【大业十一年,杨广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攻破隋朝三十九座城,将杨广围困在雁门。杨广被重兵包围,只能向始毕可汗的妻子、隋朝的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以北方有紧急军情为由劝阻始毕可汗,再加上隋朝的援军相继赶到,始毕可汗才终于撤军。】

    评论区

    “十万突厥大军围攻雁门,雁门守军仅有1万7,粮草也只能坚持二十天,突厥的箭矢都射到了杨广的面前,杨广被吓得眼睛都哭肿了。”

    “义成公主对隋朝一片忠心,在和亲公主中堪称独树一帜。”

    “义成公主在突厥活跃三十年,先后做过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的妻子。她一生致力于恢复隋朝的统治,将唐朝当做毕生之敌!”

    义成公主:和亲塞外不是最可悲的,没有母国的和亲公主才是最难为的……

    第268章 隋末乱世

    对于义成公主的遭遇,大概只有同为和亲公主的解忧公主、王昭君等人能够体会。

    解忧公主不由得感慨,当年乌孙大乱,若不是有大汉作为后盾,她们这些远在西域的女人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

    因为天幕,王昭君也得到了汉朝庭的更多支持,她的儿子成为了匈奴王庭的第二继承人。她将对故国的思念,变成了前进的动力,为自己寻找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赶来救援的勤王大军中有一支军队的统领为云定兴,云定兴麾下有一员小将,建议他大张旗鼓,增设疑兵,让突厥人误以为隋朝大军已到,他们定会望尘而逃。】

    【云定兴采纳了这个大胆的建议,增设旗鼓,做出大军行进的假象,突厥大军果然撤兵,雁门之围立解!】

    评论区

    “好耳熟的名字,云定兴是不是在前文出场过。”

    “是的,他的女儿是废太子杨勇的宠妾云昭训,杨勇死后,他立刻投靠杨广,将自己的两个亲外孙的性命当做投名状,得到了杨广的信任。”

    “杨广死后,云定兴转头便投奔了王世充,还逼迫杨侗让位。王世充兵败后,云定兴又投靠李唐,在玄武门之变中站队李世民……”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

    杨坚恨铁不成钢的看向长子杨勇:“这就是你看中的人,你难道要隋朝也经历汉朝的外戚之祸吗!”

    杨勇碎碎念:他居然敢害孤的儿子,孤跟他不共戴天!

    很好,有了天幕的盖棺定论,隋唐这几个平行时空的云定兴应该没有机会再次兴风作浪了!

    【雁门之围是彻底打碎杨广自信的一件事,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以天下之主自居,再也不敢对周边小国颐指气使。就在几个月后,他便不顾百官反对,躲到江都,不理政事。】

    【而这件事也让另一个人崭露头角——对云定兴提出这个建议的小将就是李世民,这一年,他年仅十六岁!】

    评论区

    “这是两个时代的交替!”

    “虚假的‘千古一帝’正在退场,真正的千古一帝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平行时空的观众察觉关键要素“千古一帝”!

    唐朝之后的时空对李世民都很认同,觉得这个千古一帝的称号名副其实。

    李治:“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沾马汗,鞮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宁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

    唐朝之前的人就不一样了。

    始皇终于放下了朱笔,转而关注天幕,同为千古一帝,汉武帝以武功建立了一个民族的尊严,打出了华夏煌煌之威,他勉强认可这个同行。

    不知这个李世民有何可取之处,能与他们并列!

    汉武帝双目微眯,好整以暇的看着天幕。

    隋文帝杨坚攥紧拳头:“李世民,这就是下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

    独孤伽罗:“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十六岁,他应是开皇十八年生人……”

    算算时间,李世民已经出生了,只不是这是谁家的孩子?

    开皇年间的李渊与妻子窦氏还不知天幕说的是谁,他们单纯的为次子降生而高兴。

    大业年间的李世民正在劝父亲起兵,突然听到天幕提及自己的名字,当即闭口不言,专心听着天幕。

    李渊合掌而笑,赞道:“天幕的意思是吾儿将来会成为千古一帝,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

    李渊更高兴的是,天幕预示他们的起义成功了。儿子是皇帝,他这个父亲当然也不会差!

    等兴奋的劲头过去,他才想起来,长子李建成还在晋阳,李世民是他的次子,立嫡以长不以贤,他的皇位为何没有传给长子?

    不过,天下尚未平定,李家只有太原方寸之地,想那些事也太长远了……

    对于那些没有远大志向,只想偏安一隅的起义军来说,天幕盖章的千古一帝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这一刻,如何以最好的姿态投奔李世民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则将李世民当做毕生大敌,严阵以待!

    武德年间的君臣对此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天下已经平定,他们面临的就是站队问题。

    一边是太子和皇帝,一边是秦王李世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皇帝、太子占据大义名分,名正言顺,当然是选择……秦王李世民啊!

    他们可都是跟着秦王打天下的功臣,太子上位还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