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00-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00-320(第8/29页)

能在骂皇后的同时,将自家孙女摘出来?

    上官婉儿侍立在武则天身侧,看着天幕对她的肯定,眼中神采奕奕。

    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可曾怨恨朕?”

    上官婉儿心头一凛,思索片刻才答道:“臣不会怨陛下,以祖父的迂腐刻板,臣若是留在上官家,一定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更没有机会成为天幕称赞的女相了!”

    上官婉儿说的是不会怨,而不是不怨,一字之差,天差地别。但武则天并不在意,只要婉儿不想失去权利,就只能依附于她!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随行。】

    【封禅本是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因此,武则天代替长孙皇后充作亚献。】

    长孙皇后:大可不必!

    【此后,帝后二人双双临朝,称天皇天后,史称:二圣临朝!】

    李世民:(眼红)(嫉妒)(好想去)(玄成你快看)……

    看他儿子这皇帝当的,多自在!

    就连儿媳都能去泰山封禅,全然忘了他这个老父亲……

    第306章 则天武皇

    【公元675年,李治的风疾更加严重,他想要逊位,由武后摄政,被宰相郝处俊劝阻。】

    李世民:“大唐是朕和你阿爷打下来的,不是你一个人的,由不得你随意处置!”

    李治:“朕与媚娘夫妻一体,我的就是她的。”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召集了大量文学之士编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书,告诫群臣何为为臣之道,并密令这批学者参与机要政务,分化宰相的权利!】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变故,只因为这一年,帝后培养多年,寄予厚望的太子李弘病逝了——】

    李治与武后震惊了,他们的儿子,还那么年轻,怎么会病逝!

    武则天惊呼:“弘儿!”

    李弘第一反应是阿耶阿娘一定会因此难过吧:“是孩儿不孝!”

    李治招手让太子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呀,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可不是孝顺!”

    少年李弘不知所措……

    【李弘是李治的第五子,是武则天的长子,两岁便被封王,五岁被立为太子,二十四岁去世!】

    【李弘自幼孝顺仁厚,体恤民情,深得李治与武则天的喜爱。但他体弱多病,不能过多劳累,留守监国之时政务多出自东宫辅臣。】

    【李弘去世后,帝后十分心痛,李治追封其为孝敬皇帝,这是历史上第一位死后被父亲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评论区

    “不是说,李弘想要跟武则天夺权,被武则天杀的吗?”

    李治:“朕像是傻子吗,皇后杀了太子朕都能无动于衷?”

    武则天:“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弘儿是臣妾在朝堂立足的根本。”

    因为太子是她的儿子,所以朝臣才能容忍她沾手最高权力。

    “李弘与武则天母子关系确实很差,他也是武则天继续掌握权利的阻碍。”

    “李弘听信一些人的劝谏,想要与母亲夺权,为萧淑妃所出的两个儿女求情,被武后厌弃。”

    “他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是嫡长子,若是武则天没有成为皇后,哪里有他的太子之位!”

    “李治从没有考虑过立年长的四位皇子,他们在高宗朝存在感很低。”

    “李弘这是用母亲做筏子,向父亲示好啊!”

    武则天:“是何人在本宫的孩子耳边进谗言,离间母子之情。”

    李弘:身边的人都在说母亲后宫干政,是亡国之兆,他也有点信了。

    “现代学者更认同李弘死于肺结核,也就是古代的痨病。”

    “首先,时间更早的《旧唐书》没有记录这件事,《新唐书》对此也语焉不详。”

    “且,武则天早在660年便监国理政,就算太子监国,也无法对武则天的权利产生威胁。”

    “最直接的证据是高宗在追封李弘为皇帝的诏书中明确写道:李弘很早便患上了痨病,监国之时也无法自行处理政务,最后因操劳过度,旧病加剧才会暴毙。”

    ……

    李治:“他们找不到媚娘的错处,也只能在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上抹黑了。”

    【太子李弘死后,武则天加快了夺权的步伐,培植更多亲信,稳固自己的权利。】

    【公元683年,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终年五十六岁,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他留下遗诏,令太子李显继位为帝,军国大事有不决者都由天后武则天裁决!】

    李治皱眉:“为何是显儿,他上面还有贤儿呢!”

    武则天也不解:“难道是贤儿也出了什么事?”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原本轮不到他继承皇位,却阴差阳错,越过两位哥哥成为皇帝。】

    【太子李弘病逝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身为宠冠后宫的皇后之子,李贤一出生便被封王,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举止端庄,才思敏捷,在位期间三次监国,深得李治的喜爱和朝野的拥戴。】

    评论区

    “李贤十分有才,他注释的《后汉书》,自成一体,被称为章怀注,能与颜师古对《汉书》的注释并称。”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都是他的伴读。”

    “不过初唐四杰下场都不怎么好,杨炯因为堂弟参与徐敬业谋反案被贬,骆宾王为徐敬业写《讨武曌檄》,兵败被杀。卢照邻身患风疾,因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而死;王勃也死于溺水……”

    李治心有余悸:“风疾发作之时,恨不得一死了之……”真没想到朕居然能活到五十多岁。

    杨炯:我不反对武后专权,甚至想要为其大唱赞歌,只要她能任用贤臣,爱民如子,将天下治理好我就支持!

    卢照邻:跟着孙神医学医也治不好这一身顽疾,活着还有什么意趣……

    ……

    “王勃一生的悲剧起源于李贤与李显斗鸡,他奉命写了一篇文章《檄英王鸡》,被唐高宗认为是在鼓动兄弟相争,蓄意挑拨离间,将其赶出王府。此后他仕途不顺,落寞沉寂,牵连父亲贬官交趾,年仅二十七岁便死于溺水。”

    “好可惜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即便所有知识都还给了高中老师,也依旧记得这惊艳了我整个高中的一句!”

    李治原本不以为意,不过是一个文人罢了,只要他需要,天下无数英才任他挑拣。

    直到他看到了评论区的《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