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第2/27页)
【辽军继承了咸平年间的战略,不攻边城,纵马向着北宋腹地而来,在赵恒本人尚未抵达澶州时,辽军主力已先开到澶州城下。】
【辽朝统帅萧挞凛自恃勇武,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被宋军埋伏的弩箭射中头部,一命呜呼,辽军士气大挫!】
石守信等大将:“好!”
【接到捷报后,宋朝君臣大喜,赵恒见前线形式转好又打起了退堂鼓,想要留在安全的南城。】
【寇準力劝赵恒到北城前线,不然亲征的意义就会减弱很多,他们不等皇帝表态,就安排銮驾前往北城。但走到河边,赵恒又犹豫了,经高琼再次劝说,他才终于过河。】
刘彻:“如此没有骨气的样子,居然也能被称为天子!”
赵匡胤抚摸赵恒的手换了个角度,一巴掌拍到了他的脑袋上,“你真该感谢寇准!”
赵恒有些不服:“侄儿才是天子,寇准居然敢这么强势的命令侄儿,岂不是乱了君臣之分!”
赵匡胤:“若是你没有去前线,以宋辽两军的实力对比,这一战宋军必败,到时候,大宋都没有了,你这个天子又算个什么!”
【赵恒登上北城城楼,打起黄龙旗、张起黄伞,城下宋军官兵远远望见,立即高呼万岁,一时间士气大振!此时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形势对宋朝十分有利。】
【而辽军孤军深入,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
【因此辽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
赵匡胤哼道:“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辽国母子未免想的太美了……”
第422章 守内虚外
【面对辽国求和的企图,宰相寇凖提出自己的要求:辽国向宋国称臣,并归还幽、蓟的土地,否则必要决一死战。他认为只有让辽国惧怕,他们才会降服,才能保证百年无战事。】
【但宋真宗赵恒却无视战场上的有利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只要辽国撤军,宋朝甚至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评论区
“宋真宗派曹利用去议和,满口答应可以以百万钱财为代价换取和平。”
“寇凖暗中给曹利用设定了三十万的上限,说超过三十万就不要回来了,最后果然没有超过三十万……”
天幕下的观众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世民有些不自信的开口道:“若是朕没理解错,澶洲之战是宋军胜了吧……”
魏征也有些茫然:“臣听到的也是这样的。”
赵匡胤目眦欲裂:“打了胜仗还要倒贴钱!”
赵光义:“辽国主帅战死沙场,他们一定更加急于退兵,大宋明明有机会以此为要挟,居然白白放弃了最好的时机!”
……
【经过宋辽两国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成功达成了《澶渊之盟》,盟约规定:两方各自退兵,辽朝归还了宋朝的遂城及瀛、莫二州。】
【北宋则每年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也就是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
评论区
“赵恒听说每年只需要出三十万的时候,欣喜若狂,如释重负,当即就拍板答应了!”
……
赵匡胤暴怒:“耻辱!”
赵光义冷冷的盯着儿子:“朕绝不承认这样的合约!”
赵恒:“你们懂什么,相较于每年付出的巨额军费,《澶渊之盟》的岁币不及其百分之一!还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徭役和赋税压力。通过边境贸易,大宋能得到更多的收益。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结果,这分明是朕的功绩!”
……
始皇羡慕:“这个宋朝怎么就这么有钱!”
扶苏:“必是搜刮民脂民膏,不知宋人生活在何等水深火热之中。”
刘彻露出渴望的神色:“宋朝还真是人傻钱多啊。”
这个宋朝怎么就没有与他在同一时期呢,若是宋朝在汉朝的周边,他打匈奴的钱不就有着落了。
汉武帝的想法也是其他观众的一致看法,有这么一个孱弱又繁盛的国家在侧,不欺负他更待何时!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使宋辽两国之间维持了大约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局面。“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百年间,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和平的环境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辽朝也从中受益。】
评论区
“搁置争议,着眼大局,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为两国带来了切实的发展机会,使得百姓得以安度和平岁月。”
……
虽然天幕说的天花乱坠,但赵匡胤有自己的判断:“《澶渊之盟》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都能想象到,后面那些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必会继续用金钱换取和平!
天幕也肯定了他的猜测,真实的历史远比他想象的还要难堪——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澶渊之盟》也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让宋辽两国沉浸在和平的美梦中,不重视国防建设,荒废军事的发展,最终这两个难兄难弟一起被金国包了饺子。】
赵匡胤:“又是这个金国!”
耶律阿保机:“金国到底是哪个部落?”
耶律德光:“后世子孙丢了草原男儿的血气,照搬宋朝那一套,怪不得会被人推翻!”
评论区
“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
“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将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最终导致了庆历增币。”
赵匡胤:“朕的封装库还空着一大半呢,你们哪来那么多钱挥霍!”
“如果说宋辽两国实力相当,宋真宗和辽国签订合约还算平等,那么宋仁宗和国力比自己弱小的多的西夏签订《庆历和议》就有些耻辱了。”
赵光义:“西夏又是哪个国家?”
宋仁宗赵祯:“祖宗明鉴!这……这都是父皇丢下的烂摊子……”
“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被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赵匡胤一口血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称臣!”
果然没有最屈辱,只有更屈辱!
【签订盟约后,赵恒自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是得意,并对促成盟约的寇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