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40-4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40-460(第7/27页)

州有防洪长堤,明朝的时候还在起着预防洪水的作用。”

    “被贬颍州的时候,也曾对颍州西湖进行了疏浚,并修筑堤坝。”

    “还有惠州西湖,当时的苏轼已经六十多岁,千里迢迢来到惠州赴任,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惠州西湖,又修了一条长堤。”

    ……

    【如今的杭州西湖已经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每天前往西湖游玩的人成千上万,苏堤春晓已成为西湖十大美景之一。】

    天幕出现了现代的西湖,数不清的游人围绕在西湖岸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与湖中荷花、游船、青山交织成一副美丽祥和的画面……

    苏轼:“曾经的西湖淤泥横塞,水草纵生,没想到居然变成了如画美景!”

    一时间,古代文人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诗文发到了评论区,写得最好的当然还得是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有很多人看到了出将入相之外的另一条路,到地方为官,只要能做出政绩,就能被老百姓记几百年。

    若是像白居易和苏轼一样留下点什么,还能被当地树碑立传!

    儒家追求的“立功、立言、立德”,苏轼已经算是圆满了!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依旧无法躲避朝堂的风雨——元祐六年到元祐八年,苏轼两次被召回京,都因为与掌权者政见不合,自请出任地方官。】

    【元祐八年(190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重启新政,苏轼作为旧党的一员被贬到惠州(广州),当时的广州经济远不及江淮流域,算是发配流放。】

    【生活的苦难并不能打倒苏轼,他苦中作乐,在广东找到了新的乐趣——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097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更遥远的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豁达的苏轼将海南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已经有了埋骨此地的心理准备,唯一的遗憾是无法再见弟弟最后一面。】

    【苏轼在海南兴办学堂,改造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向苏轼求学。后来,苏轼北归不久,这里就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苏轼特意为此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人们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就连当地的语言都叫“东坡话”,无不表达了人们对苏轼深深的缅怀之情。】

    苏轼眼眶微红,这份感情太沉重了,他自觉受之有愧:“若有机会,我还要去海南,为当地人做些什么。”

    苏辙哭笑不得:“这次怕是轮不到兄长了。”

    是啊,只要海南的地方官不傻,就会按着天幕的提示,在当地开启学风,等不到苏轼被贬了……

    【宋徽宗继位后,朝廷大赦,苏轼得以恢复曾经的官职——朝奉郎。】

    【1101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在诸如书法、绘画、医药、烹饪、水利等领域也有突出的建树,堪称六边形战士!】

    【苏轼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有许多文人众星拱月般围绕在他周围,“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还有李格非等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的影响。】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曾一度禁止苏轼的作品流通,但是禁愈严、传愈广。到了南宋,苏轼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流传开来,历代翻刻不绝。】

    【苏轼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也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典范,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就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

    评论区

    “唐朝有李白、杜甫双子星,宋朝有苏轼冠绝古今!”

    第446章 内忧外患

    【宋哲宗亲生子早夭,自己又英年早逝,皇室继承人的选择就成了宋朝廷的一件大事。】

    【宰相章惇主张按照礼法,应该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或者立当时最年长的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有自己的私心,她没有儿子,所有皇子都是庶子。哲宗的生母朱太妃还在世,向太后不能容忍一个妃子凌驾于自己之上,不肯立简王赵似,再排除掉患有眼疾的赵佖后,她主张立端王赵佶为帝。】

    赵煦对嫡母的小心思心知肚明,但“赵佶怎能为帝!”

    旋即,他便反应过来,原来赵佶就是天幕不断提及的宋徽宗,终于找到你了!

    宋神宗赵顼也明白了,向氏这个皇后本就不得他的喜欢,若不是高太后力保,他早就以无子为由,废了向氏!

    没想到一念之差,招来这么个祸害!

    【宰相章惇当即表示强烈的反对,他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能被朝臣如此明确反对,可见赵佶的风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章惇慧眼如炬,看人很准!】

    【赵佶的上位,将本就积贫积弱,党争激烈的北宋王朝推向了末路,赵佶也成功跻身华夏十大昏君之列,便是将其排在榜首也无不可!】

    赵顼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赵佶的昏聩程度难道能比得过胡亥、杨广!

    大宋这是造了什么孽,为何会遭到如此诅咒!

    秦始皇、隋文帝:礼貌吗你!

    神宗哲宗朝的朝臣们悚然而惊,年纪大的那些还能端得住,年纪小一些的就绷不住了,若是不出意外,他们都有机会喜提“亡国之臣”的称号。

    赵煦:“立刻将端王看押起来,端王府许进不许出!”

    宋太·祖掐指一算:怎么才一百多年!

    宋太宗面色阴沉:让朕来好好看看大宋的亡国之君是个什么货色。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自幼养尊处优,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这样的个性若是做一个闲散王爷,定能成为一个书画绝佳的文人才子,但很可惜的是,他登上了皇位,却本性难移……】

    评论区

    “据说在赵佶出生之前,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随后就生下了徽宗。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宋徽宗是李煜的转世。”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言,但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

    赵匡胤已经气过头,还有心情吐槽:“南唐后主,做什么都好,唯独不适合做皇帝。没想到大宋也出了一个这样的奇葩!”

    赵光义迁怒道:“将宫中关于李煜的书画统统销毁!”

    ……

    【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