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00-5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00-520(第1/27页)

    第501章 洪武大帝

    【第四位丞相名为杨宪,杨宪在朱元璋攻克集庆后前来投奔,因办事干练成为朱元璋的亲信。】

    【洪武二年(1369年),杨宪开始在中书省执政,专决省事,他罢免了很多官员,任人唯亲,还杀了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汪广洋。】

    【杨宪性格心狠手辣,善于察言观色,且能言善辩,胆识过人。但他在政治斗争中过于冒进,嚣张跋扈,最终招来了灭顶之灾。】

    【在中书省执政期间,杨宪与李善长、胡惟庸等淮西集团成员明争暗斗,试图打压对方。在洪武三年,被李善长弹劾“放肆为奸事”,杨宪最终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还是伯温说的对,杨宪此人有相才,无相器。”

    有丞相的才能,但缺乏丞相的气度!

    【明朝的第五位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是濠州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先后担任元帅府奏差、通判、知县等地方官职。洪武三年(1370年),杨宪被杀后,胡惟庸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

    【从洪武六年至十三年,胡惟庸成为中书省左丞相,权倾一时!】

    【胡惟庸在执掌中书省后,因办事小心谨慎,很快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但随着他权势日盛,逐渐变得恃宠而骄,专权跋扈,不知忌讳!】

    【他行事无法无天,收受贿赂,安插亲信,卖官鬻爵,不遵律令,完全不将皇命当回事。他不跟朱元璋报备,就擅自决定官员的生杀升降。若是有对他不利的奏折,他就直接扣下,连御史台的言官都管不了他的所作所为。】

    萧何讽刺道:“大明律令?位高权重的丞相什么时候需要遵守律令了?”

    张良:“不尊皇命才是朱元璋最无法容忍的地方吧!”

    朱元璋面沉如水,冰冷的眼神扫过胡惟庸,犹如一柄利刃刺了过去,胡惟庸顿时被吓得两股战战!

    【胡惟庸野心勃勃,暗中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暗中笼络偏向他的武将,准备谋反。】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御史中丞涂节、中书省吏商暠等人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密谋造反。随后,朱元璋下令廷臣轮番讯问,最终胡惟庸和涂节、陈宁一同被杀。】

    涂节深感冤枉:“臣可是首告之人,为何也落得个身首异处?”

    天幕提及的几人立刻跪下请罪,胡惟庸更是瘫软在地,此时的他虽然还没有谋反之心,但他暗地里的小动作可不少,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宽容之人,这下子他算是难逃一死了!

    刘彻:“一个没有兵权的丞相居然敢谋反,真是荒谬!”

    汉武朝臣:……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此案牵连甚广,前后有三万多人因此丧命。至于胡惟庸有没有谋反之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将手伸向了皇权。】

    朱元璋:胡惟庸定然有异心,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胡惟庸一案也牵连到了第一位丞相李善长,胡惟庸能成为宰相都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李善长的亲侄子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两家相交莫逆。】

    【胡惟庸入狱后,在供词中说他曾劝说李善长参与谋反,虽然李善长并未直接参与,但因其知情不报且心怀两端,被朱元璋视为大逆不道。】

    李善长:李氏……完了!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李善长的弟弟)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下诏免去他们的死罪,但活罪难逃。对此,李善长并没有表示感谢,朱元璋因而怀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继续追查胡惟庸一党,李善长因受胡惟庸案牵连而被朱元璋下令处死,终年七十七岁,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李善长之子李祺因娶了公主未被处死,但不久也去世了。】

    李善长:这就是我李氏的结局吗……满门被灭!

    但这都过去十年了,还有完没完啊!

    萧何:老夫当年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不惜自污,你身在乡野居然也想干涉朝政,这是担心死的不够快吗。

    徐达:咱们这位皇帝陛下还真是不念旧情啊……

    【想当年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子孙世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还赐予他丹书铁券,可以免李善长两次死罪,他的儿子一次死罪。但皇帝当真想杀你的时候,多少丹书铁券都没有用。】

    评论区

    “李善长在晚年时约束不了部下,且试图为受株连的亲戚求情,这些行为都触怒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手下做丞相,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高危职业。”

    “当你得到丹书铁券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朱元璋:“这都是污蔑!污蔑!!!”

    【李善长在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和朱元璋对权力的集中,李善长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也标志着明朝初期丞相制度的终结和皇权的高度集中!】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罢宰相之职,废黜中书省,自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皇帝大权独揽!】

    评论区

    “这就是封建制度发展到极端的状态,皇帝一人手握军政大权,成为真正的独裁者!”

    朱元璋的做法启发了很多皇帝,有人想要效仿朱元璋,废黜丞相,也有人看到了其后暗藏的危机!

    汉武帝:“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岂不是事无巨细都要过目!”这也太……太累了吧!

    秦始皇:“即便没有丞相这个官职,也会有人填补这个权利空缺,就算朱元璋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政,他的子孙后代能做到吗?”

    始皇帝推测的分毫不差,明朝确实废除了丞相,却开启了名臣时代,后来的内阁首辅与丞相并无区别。

    【朱元璋废黜丞相制度后,将所有权利都揽在自己手里,但由于事务繁多,勤政如朱元璋也无法处理,只能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

    【后来,内阁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永乐朝之后,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

    朱元璋:“天幕这是什么意思,合着咱费这么多劲,都白做了是吗!”

    朱元璋不信任任何朝臣,要将所有权利都抓在自己手中,早就有了废黜丞相的想法,天幕说的正是他心中所想,但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他的意……

    朱棣:“朕要出兵北伐,哪有那么多时间处理政务!”

    朱高炽:“别问朕,朕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死了。”

    朱瞻基:“朕每天那么多事,要斗蛐蛐,斗叔叔,斗朝臣……哪有时间处理那些琐碎的小事。再说,朝中百官也不能闲着吃干饭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