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20-540(第17/29页)
课,徐氏因此得以熟读各种书籍,有“女诸生”的美誉。】
【在明朝,诸生就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有时还特指国子监学子,由此可见徐氏的才学修养。】
此刻,最骄傲的要数徐达,他的两个儿子虽然不怎么成器,但他还有一个好女儿啊!
【朱棣与徐氏青梅竹马,自幼一起长大,自然感情深厚。在他们成亲之前,马皇后将徐氏带在身边三年时间,“日侍左右”“列诸妇之后”“独被宠眷”,深得洪武帝后的喜爱。】
【洪武九年,十五岁的徐氏嫁给了十六岁的燕王,少年夫妻,伉俪情深。】
【洪武十三年,徐氏与朱棣就藩北平,靖难期间,徐氏在幕后主持北平防守,还亲登城墙督战。“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聪明睿智,勇敢坚毅!】
【朱棣与徐氏的感情不同于其他帝后,他们虽没有“誓无异生之子”的誓言,但朱棣一生四子五女,其中年长的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都是徐氏所出。】
【在这期间,朱棣并没有任何庶出子女,直到徐氏再未生育,才有了生母皆不详的庶女常宁公主和庶子朱高爔,朱高爔不幸早夭,朱棣登基后也没有给他任何爵位。】
【朱棣靖难登基,第一时间将徐氏封为皇后,在徐皇后生前,朱棣也没有册封任何妃子。】
评论区
“这才是真正的帝后之爱。”
“明目张胆的偏爱。”
……
【但不幸的是,永乐五年,徐氏病逝,年仅四十六岁。此后,朱棣空置后位,还因痛失爱妻性情大变,时常躁郁不安。】
朱棣心中大恸,他高呼太医,为爱妻问诊。
徐皇后却心里有数,天幕曾说长孙皇后因频繁生育损坏身体,她也在婚后九年时间内生了七个孩子,怕是身体底子早已不堪重负了。
【仁孝皇后徐氏德才兼备、贞静聪明,对外助朱棣治理朝政,定国安邦。对内为朱棣安抚宫廷,上下齐心,永乐盛世的实现与这位卓有见识的徐皇后是分不开的。故而历史上称徐皇后是明朝继马皇后之后的第二位贤后!】
马皇后叹道:“这孩子寿数怎么还不如我。”
【朱棣的三个儿子都是一母所出的同胞兄弟,因此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十分不甘,都是一个父母生的,凭什么大哥能做太子,我们就得做藩王!】
徐皇后:“高炽、高燧,你们跪下!”
汉王、赵王立刻跪倒在地:“母后息怒……”
【徐皇后生前对三兄弟的教育问题十分上心,尽管汉、赵二王行为多有不法,在母亲在世之时终究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
李世民有种照镜子之感,不由得感叹道:“一母同胞又如何,权利会将人异化的。”
朱元璋气道:“太子就是独一无二的,要给他足够的尊重,才能保证皇位传承有序!”
【明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应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但朱棣靖难起义,在登基之前,他的三个儿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拥趸。】
【朱高炽的优势来自于大明律规定的法理地位,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就已经册立朱高炽为燕王世子,即燕王的法定继承人。】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以世子身份留守北平城。他善抚士卒,仅以万人就挡住了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的围攻,成功守住了北平城!】
朱标:“守城之功并不弱于战场厮杀。”
【朱棣却对此有所犹豫,他对长子朱高炽心存不满,认为他体型肥硕、有跛脚缺陷,不能骑马射箭,不符合一个理想君主的形象。】
李承乾,李泰:这话怎么就这么不好听呢!
【相反,朱棣更偏爱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善于骑射,作战勇猛,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得到朱棣的暗示“世子多病,你多努力”。】
【不知朱棣出于何种心态说出这样的话,但汉王爷却当了真,他被封为汉王后,因觊觎储位,迟迟不肯就藩,还自恃宠爱,多行不法。】
【因皇帝的犹豫不决,朝廷内部也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治势力。一方是以淇国公丘福为首的“靖难”功臣,他们在靖难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然支持朱高煦。】
【另一方则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朝臣,以阁臣解缙、黄淮为代表,他们坚决支持朱高炽为太子,两方势力在朝廷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朱棣一时难以决断。】
【面对朝臣的斗争和儿子的纷争,朱棣一方面安抚朱高煦及其党羽,给他们留有余地和希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皇太子人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衡量标准。】
【经过若干回合的较量,拥立世子为太子的一派逐渐占据上风。朱棣权衡再三,不得不作出让步,于永乐二年(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第二子朱高煦为汉王,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评论区
“围绕在汉王身边的都是靖难之役起家的功臣勋贵,他们已经尝过从龙之功的美妙,自然想要复刻自己的辉煌!”
淇国公丘福:“臣冤枉啊!”
永春侯王宁:“臣等一片公心,还望陛下明鉴!”
“最后还是解缙一言定胜负:好圣孙!”
朱棣嘴角抽搐:“缙绅所谓的好圣孙可旺三代,但他可没有说好圣孙只旺三代啊!”
“皇太孙的地位可比皇太子稳固多了,朱高煦为了争宠还把自家儿子带到南京,却依旧比不过朱瞻基。”
“据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还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在古代,大圭就象征着权力。朱棣醒来后突然有人来报,说是长孙降生了,朱棣立刻跑去看孙子,他见朱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对他十分喜爱。”
“这种传说大家都懂,不过是为了给上位者增加一个传奇的出身罢了。”
“但这个故事却不简单,有可能是朱棣主动传出来的。朱瞻基的出生日期在史书上并不明确,有说是洪武三十一年,也有的说是建文元年。”
“明宣宗实录记载的是建文元年,若是这个记录是真的,此时朱棣已经有了起兵靖难的想法,自然要宣扬自己天命所归,为自己增加筹码。”
“老爹将大圭(权利)交给自家孙子,这不就是交给自己吗!”
朱元璋:“你还真是处心积虑啊。”
朱棣:“嘿嘿,这叫思虑周全!”
【朱高煦因战功起家,常常自比唐太宗李世民,跟在朱棣身边,不断进谗言陷害太子朱高炽。就连解缙等太子一派的朝臣都被汉王陷害,下狱赐死。】
朱棣嗤笑一声:“就你还敢与唐太宗相比!”
李世民:莫挨老子!
李承乾:“阿耶的战功又不是吹出来的,他若真有军事实力,朱棣何必御驾亲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