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全网黑靠发癫整顿娱乐圈》 150-160(第6/15页)
“至于这张刊载印文山被枪决消息的报纸……”
全承琮在平面上找出了这张报纸的图片。
上面醒目的三个黑色大字《大公报》。
“就是这则消息给印文山这个人物背上了上百年卖国贼的骂名。”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大公报》……”
“这个名字,经常听我讲课的同学是不是很耳熟?”
“我先前也以为资料馆的这张,就是民国第一大报了,还因此怀疑过我手上的资料是不是有问题。”
“为了查证,我专门去图书馆查阅了那段时间前后,每一期《大公报》,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一期刊载过印文山消息。”
“这恰恰印证了我的一个想法,作为一个研究近现代史的老师,在我印象中,似乎没有看到过印文山是卖国贼这个说法。”
“我也询问了一些同学和同事,同样,大家都没有这个印象,只有一位来自H市的同事说,隐约听到过这个说法。”
“《大公报》当时几乎是全国发行的,为了落实猜想,我又去了一些其它城市的图书馆,都没有找到跟H市这张类似的报纸,这就几乎可以肯定,发行这张报纸的,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大公报》。”
“之后,我就去调查这张报纸的来源。”
“先是询问了H市当地政府负责这类机构的部门,他们给我的回复是,这家资料馆是私人经营的,政府没有参与。”
【啊这……】
【这个答案也是让人没想到。】
【不仅有野鸡专家,现在居然连资料馆都是野鸡的。】
“我去了H市的资料馆两次,想要见一见馆里的负责人,可是前两次都扑空了。”
“直到第三次,经过多方联系我终于见到了这家资料馆的老板。”
“在他的帮助下,我将他们馆中的《大公报》和我们馆藏的几张《大公报》进行了对比,终于有了发现。”
全承琮又举起一张展板,上面并列拍着两张报纸,乍一看非常相似,但仔细的左右对比,就能看出区别。
“虽然字体排版和印制都很相似,但细看就会发现不同。”
“H市这张报纸,应该是伪造的,简单来说就是山寨报纸,只在小范围发行。”
“或者我们可以理解成,当时某些势力,为了将这个结果安在印文山身上,自己印制了一期假的《大公报》给H市的人看。”
【不是,他们图什么?为了栽赃一个人,还专门做了一份假报纸。】
【我看了《山海无名》,如果电影中的情节大部分真实的话,那卷了印家所有的钱,做一份假报纸还不是大赚特赚。】
【而且好像当时印家在商界很有地位的,要是不泼脏水给印家,商盟的其余家族应该会联合起来反抗吧。】
“这些问题,我已经申请成立一个新的课题,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文史资料馆的官网报名,一起参与云研究。”
【好家伙,老爷子现在又整新活了,还弄上云研究了。】
【所以,印文山是不是卖国贼这个事,还是没有定论呗,这直播了2小时,讲了个啥?】
【楼上,智商查过了吗?】
【怎么定论,历史事件本来就不讲究定论,只讲究证据指向,现在指向都这么明显了,还要定论?】
【除非有人能穿越回去,亲眼看一下这段历史,或者印文山的鬼魂能显灵,给你把当时的事情讲一遍,否则怎么定论?】
【说到印文山的鬼魂,你们有人看了剧组在H市的路演直播吗?精彩极了!】
弹幕的讨论逐渐离谱,2个多小时下来,全承琮也累了。
“后续我们会在C市影视基地专门划出一个位置,做印文山影馆和印文山纪念馆。”
“研究的重心会放在那边,资料也会实时更新,这两个展馆都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也可以抽时间过去转转。”
将这些交待了一下,全老爷子就下播了。
新的热搜的词条也相当简洁#《山海无名》男主以卖国贼为原型,反转了!#
在网上吵吵了这么久的原型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了。
【心情很复杂,现在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我之前还跟着到处去抵制,好后悔。】
【真的,那些电报的内容震撼到我了,一想到他生前受了那么多苦,死后又挨了那么久的骂,好不容易有人帮他说话,我还去抵制……】
【是半夜睡醒都要坐起来扇自己两巴掌的程度。】
【以后再也不着急站队了。】
【不过这难道不是有人心故意引导煽动吗?】
【抵制‘一大桶爆米花’,道歉!删号!退网!】
由‘一大桶爆米花’自己掀起来的浪,最终又全部打回了他自己身上。
这个经营了好几年,有着上百万粉丝的UP主,就这么默默的销号了,
网友们愤怒和愧疚的情绪无处发泄,只能发泄在《山海无名》的票房上。
加上历史真实事件和虚构的故事交织,让观众们觉得《山海无名》非常神秘。
反正不贵,无论如何,都要去电影院尝尝咸淡。
短短三天,就把《山海无名》的票房从最后一名,又捞回到了第一名。
H市那些专门找去资料馆参观的人,更是难过。
感觉简直是花钱上赶着被人骗。
很多人都找到了资料馆门口,要求退票。
讽刺的是,资料馆门口还挂着刚刚将票价提到60元的牌子。
这是真的没有底线呀!
本来想着能退就退,退不了就算了的人,反倒因为这个坚定了必须退票的决心。
闹了好几天,终于把资料馆的老板闹了出来。
钱都收到了口袋里,自然没有再吐出去的道理。
他开这间资料馆,也并不是因为喜欢那段历史。
只是想着H市要修建影视基地,周边的地块都有拆迁的可能,所以买了这块地,等拆迁。
但这块地的性质是公益性用地,不能明面上搞经营,他才贴着原址是民国时期监狱这个特点搞了个资料馆。
在资料收的时候根本没花多少钱,也没去深究资料的来历,就是觉得这个叫印文山的,经历比较传奇,所以给挂到了C位吸引眼球。
之前他们私自涨价,又一直装死,现在确实也算是自食恶果。
后续这个资料馆肯定是没人愿意来了。
老板不愿意退票,最终决定将资料馆免费开放。
同时将馆藏的印文山资料,免费赠送给印文山纪念馆。
这样做既不用赔钱,又能挽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