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30-40(第5/25页)
3章 考试就要放机灵点
王苍和贺文嘉去府学读书的事去岁就定好了的,王家、贺家都早做了准备,提前在叙州府府学后门外高价买了一座一进小院。
院子里头三间正房,左右各两间偏房,一个读书人带着三五个仆从足够住了。
王家和贺家买的院子共用一堵墙,王苍在墙这边喊一声,墙那头贺文嘉听得清清楚楚。
八月二十七,今天正是府学考试的正日子,王苍亲手提着书篮在贺家门口等着,不过片刻贺文嘉就出来了。
贺文嘉快步出来时手里还拿着两个肉包子,递给了个给王苍,王苍摇摇头:“我用过早食了。”
贺文嘉只吃了一个肉包子,另外一个肉包子给贺升,叫贺升把书篮给他。
贺文嘉也自己提着书篮,跟王苍并肩走去府学。
今日府学正门和后门都开门,贺文嘉边走边说:“说是辰时开考,这会儿离开考还有半个时辰,你也太急了些,叫我说,再等两刻钟出门去府学刚刚好。你瞧,这会儿门口都没有几个人。”
王苍笑道:“早到有早到的好处。”
贺文嘉也不说抱怨的话了:“哎,赶紧考吧,考完了也就了了。”
为了准备考试,他们两人提前了三日到叙州府,到了小院后连门都未出,一直在家闭门读书。
“等今日考完了试,明日咱们去茶马街逛逛,听我爹说,这个季节正是往草原上去的好时候,南来北往做茶马贸易的商人络绎不绝。”贺文嘉抬头看了眼天上的日光,日光刺眼,又伸手遮了下。
“不着急,待考完试再计划也来得及。”
见王苍不接话,贺文嘉也觉得没意思,叹了声,一脚跨进府学的大门。
守门的老头淡淡瞥了眼两人提着的书篮,又扭过头去。
叙州府的府学修在一处小山坡上,经营数百年,府学里古柏森森,清幽至极,行走其间,凉风带走额头几许汗意,在酷暑的八月末,颇有几分爽快之意。
舒坦!
“夏天在府学读书挺好的哈。”
“嗯。”
贺文嘉舒展身子,没提书篮的那条胳膊甩了甩,哈哈,腋下生风之感,爽哉爽哉!
王苍和贺文嘉两人从后门进的府学,后门的学子不多,但等他们走到今日考试的笃学门内时,站在笃学门处往山坡下看去,学子们排队进门,一眼看过去数不到头。
贺文嘉:“啧,我还以为今年没多少人考府学,看来是我想差了。”
这时,一个身穿碧色细棉长袍的学子笑着搭话:“剑南道各州府内,除了益州府之外,徐州府府学是办得最好的,每年八月底叙州府府学开考,府学正门外的客栈一房难求,考试当日大门口,哪次都是大排长龙,就没有人少的时候。”
贺文嘉扭头拱手笑道:“以前只听说过,没见过,兄台如此有经验,可是以前见过?”
“哈哈哈,我去年来考过一回,没考上,今年又来,自然是见过的。”
哦,原来如此。
这位学子自我介绍:“黄有功,字季君,徐州府治下富顺县人,见过两位兄台。”
“王苍,见过季君兄。”
贺文嘉也同样拱手道:“贺文嘉,我还没有字。”
黄有功大笑,十分自来熟地拍拍贺文嘉肩膀:“我看你年岁还小,还没到取字的时候吧。”
“季君兄已经及冠了吗?”
“今年刚及冠。”说着黄有功又叹气:“已经及冠了,我也只是个秀才,比不得两位年纪轻轻就能来考府学,两位可是已经中举了?”
王苍和贺文嘉对视一眼,贺文嘉轻咳一声:“我们去岁才中的秀才,还未参加过乡试。”
黄有功又笑道:“秀才也没什么,我岳父说府学的先生厉害,只要考中府学,假以时日一定能考中举人,我与两位兄弟共勉。”
“黄兄说的对,希望我们都能得中。”
三人交谈的工夫,山坡下的学子陆陆续续上山来,三人都进笃学堂内选了个位置坐好等先生发卷。
贺文嘉把笔墨摆好,闲得没事儿干,左看看右看看,居然看到两个熟人,一个是韩贤,一个是许耕,都是在保宁府府学见过的人。
特别是许耕,他说过等回叙州府后要去南溪县参观梅家的书楼,到现在都还没去过。
许耕也看到贺文嘉了,两人对视一眼,许耕挪开眼睛,轻咳一声,示意他收敛些。
贺文嘉默默低头,切,装什么装,他早就知道许家的底细了。
过了会儿,贺文嘉再扭头看,笃学堂内已经坐满了,好多人呐!
按照往年府学的规矩,每年招收学子最多不超过五十人,今年报考人数超过一千人,录取率跟乡试考举人不相上下。
考府学比乡试好的地方在于学子之间水平差距较大,举人和秀才在同一考场考同一张试卷,举人的优势当然更大。
叙州府府学有着剑南道寒门最好府学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府学招生考试就很难,经史子集只是基础,重点考核的是学子写策论的本事。
举人和秀才相比,这个优势,就体现在策论上。
许多秀才只熟读四书五经,勉强做得文章,若是叫他们写一篇言之有物的策论出来,属实难为他们。所以,府学考试注定了大量秀才会考不上。
可那又怎么样呢?
小县城的秀才跟州府的秀才不一样,小地方县学的先生跟府学的先生教学水平更是天壤之别,小地方出身的秀才若不来府学搏一搏,这辈子都没有希望考中举人。
王苍和贺文嘉都是秀才,他们俩跟在场的普通秀才不一样,他们这两年跟着先生细读四书五经,学《周史》,还有年初疏浚河道之事,他们两人写的策论多到用斗装,用车拉,两人写的都麻木了。
面对府学的考卷,两道策论,一道论述今春疏浚河道与农桑之事,一道问’穆如清风’。
第一道题估计大部分学子都猜过可能会考,贺文嘉提笔就是写,但凡有一丝犹豫都对不起他在江边吹的那些冷风,写的那些策论。
第二道题,’穆如清风’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原句是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此句主要是对仲山甫的美德和他辅佐宣王政绩的赞扬。
提笔时,贺文嘉愣了一下,这道题究竟是在考问君王与贤臣,还是皇权与世家?
仲山甫是深得君王信重的有德贤臣,也是有封地的樊侯,诗里周天子命他做诸侯典范,奉献忠诚。
这时候,贺文嘉怕他想多了,又怕他想得不够多,一时之间,竟是有些犹疑。
贺文嘉一咬牙,罢了,问什么就答什么吧。
纵使全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打压世家,先生会教,策论会考,但既然题眼是’穆如清风’,那就写’穆如清风’。
最多最多,在结尾时赞美贤臣的美德功勋时,暗指几句:有大德之人,该心怀天下。族或不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