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考科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世家子弟考科举》 130-140(第7/18页)

日的时候,平时难以见到人影,大家都不出门,窝在炕上取暖。他们也出不了门,因为家中连多余的衣衫都没有,一身破旧衣衫,要轮流着穿。”

    穷困与麻木始终连形影不离,有些人,浑浑噩噩生出来,浑浑噩噩活着,再浑浑噩噩死去。

    一辈子像是被风卷着的落叶,随意飘零。

    “阿爹还未做官之前,阿娘养着我们兄妹几人,再穷,也没穷到那种地步。我起初根本不敢相信,待亲自看到后,才发现我的浅薄与无知。我以为自己见多了世面,此次广平巷失事,让我许久都没缓过来。血肉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谁,化为一堆烧焦的枯骨。脸上的皮整块掉下来,露出血淋淋的骨头,面目全非。”

    陈淳祐声音低下去,眼睛通红,他几近哽咽,抬手抹了把脸。

    宁毓承看到他的拇指,以前练习射箭时被扳指挂掉一片血肉,留下的伤痕,依旧清晰。

    “我不觉着他们可怕,有些人才可怕,比厉鬼都可怕。我不想留在京城,不敢留在这里。我想回陕州府去,像是

    你那样,回去陕州府,为他们做些事。我不敢称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只家中多几件衣衫,他们都能走出那间低矮的窝棚,此生便无悔!”

    宁毓承心中悸动,当年对陈淳祐所所的那点事,真如他所言那样,不过举手之劳罢了,从未想过要索求回报。

    没曾想到,陈淳祐放弃了仕途,也愿意去做他当年所行之事。这对宁毓承来说,陈淳祐的举动,已经是传承,意义远大过于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不过,宁毓承沉吟了下,道:“你能这般做,我很是敬佩。朝廷下了旨意,我被封为宣抚使,待天子巡查江州府。大哥是户部的农官,二哥则被封为太医局医学部的提举,负责在江州府教授医官。我们身上都有职衔,俸禄。你回去陕州府,只有一个功名傍身,你阿爹尙是县令。上有通判知府一大堆上峰官员,你要如何施展你的抱负?”

    “七郎,先恭喜你了。”陈淳祐抬手,情真意切地道贺。

    宁毓承颔首回礼,“你首先要考虑到,做事艰难。手上若无权势,钱粮,会非常艰难。”

    “七郎放心,这些我早就想过了。”陈淳祐说道。

    他已非当年无助,无依无靠的陈淳祐。这些年跟在陈全进身边,体味过官场百态,对回陕州府将面临的问题,陈淳祐心中有数。

    “七郎有官职在身,要做事,也不比我容易。树大招风,我敢说,全大齐都盯着宁氏,七郎不能出任何差错。”

    陈淳祐的未尽之言,宁毓承自是一清二楚。

    太子看似宽厚,开明,对宁氏格外厚待,是因为宁毓承不涉及朝政。

    宣抚使不长设,名义上是代天子巡视监察地方,但这个差使不经过朝廷吏部,要罢免,只是天子的一句话而已。

    宁毓承与太子打过两次交道,足以看清太子的多疑,谨慎,心胸与气度。

    太子与元丰帝并无任何不同,他看重的是天下江山,身下的那把龙椅。现在大齐京城出了大事,大齐其他州府,能让朝廷省心的州府,也就江州府明州府等七八个地方。

    其中又以江州府为首,江州府要是拿不出粮食赋税,大齐就真正伤了根基了。

    宁悟明身为江州府人,大齐的宰相,留着他在朝廷,对宁氏也是一种牵制。

    太子巴不得江州府越来越好,成为齐氏王朝的最后保障。

    宁毓承与太子的想法,在某一个程度上达成了一致。

    在江州府,以宁氏多年的经营,就算夏恪庵调走,新知府与宁氏不对付,也撼动不了宁氏,宁毓承在江州府有绝对大的自主性。

    先让一部分人吃饱,觉醒,就从江州府开始,以点燎原。

    宁毓承的打算,欲将江州府打造成大齐的革新前线。

    王朝终将走上陌路,覆灭,这是历史的必然进程。

    无论是齐氏还是其他氏上位,兴许能将前进的步伐推回去,但印在脑子中的东西,他们再也无法磨灭,只要有时机,即刻便会复燃!

    “好。”宁毓承也不多劝,郑重许诺道:“你若需要帮助,尽管开口便是,随时给我写信。”

    陈淳祐笑起来,道:“那我不客气了,到时候,我领着人来江州府学习,你可别嫌弃我烦。”

    宁毓承也笑,两人像是回到了以前上学的时候,一切尽在不言中。

    很快便过了中秋,宁毓承一行启程回江州府。周氏带着小郎与娘家亲人道别,与宁毓闵他们一起先上了船。

    宁悟明告假,亲自将宁毓承送到了码头。他立在那里,一脸的不悦。

    京城过了中秋,天气就冷了下来。尤其是河边风大,吹得人衣衫翩飞,宁悟明身形本偏清瘦,衣衫贴在身上,显得格外单薄。他人也不如以前那般温和,嬉笑怒骂多了,眉眼锋利,像是一把利刃。

    宁毓承本来想劝说他,后来又打消了主意。

    宁悟明有自己的主张,太子有亲近的东宫属官,但他也需要不偏不倚,能做事的官员。

    “你小子走了,不孝子!”宁悟明神色惆怅万分,哼唧着骂。

    “阿爹,辛苦你了。”宁毓承抿嘴笑道。

    宁悟明称自己是孤寡老人,独自留在京城受苦,对宁毓承能回江州府很是不满。

    不过,宁悟明神色缓和下来,他看向紧紧拽着宁毓承衣角的阿蛮,笑道:“你这小胖墩,回去江州府之后,要开始开蒙学认字了,别成日跟在大人身后打转。”

    阿蛮只缩回脖子偷笑,依然抓着宁毓承的衣角不放,生怕被丢下。

    “你年纪也不小,既然喜欢孩童,不如自己生一个。”宁悟明沉吟了下,最终还是劝说道。

    “阿爹,我是男人,不会生孩子。”宁毓承一本真经答道。

    “呸。”宁悟明骂了句,叹了口气,摆着手道:“时辰不早了,走吧走吧。”

    宁毓承带着阿蛮长长作揖道别,转身上了甲板。宁悟明始终站在码头,船开走很远,宁毓承还能远远看到码头上,他越来越模糊,变成小小一点的身影。

    船行驶了约莫一个月,到了江州府码头。宁毓承在离开江州府近一年之后,终于回来了。

    码头上,夏恪庵夏夫人并宁毓华一起站在那里,遥望着他们的船靠岸。

    宁毓瑶先冲了出去,小郎跟在她身后跑,焦急喊着:“六姑姑,你等我一下。”

    跑了几步,小郎又回头催促阿蛮:“阿蛮你快点啊,我们要下船,回到家了!”

    两人在船上混熟了,阿蛮找到同龄人,妹妹与他都在宁毓承身边,他人活泼不少,闷头跟着小郎跑。

    周氏在后面劝说了几声,便由了他去。她的脸上也满是笑容,垫着脚尖朝码头上看去。

    在船上时,周氏就既惆怅,又感慨地道:“在江州府时,日思夜想着娘家人。谁曾想回到京城后,却种种不适。京城的宅子狭窄,到处人挤人。江州府的宅邸宽敞,冬日时也有花开,新鲜水灵的菜蔬,鱼虾吃。在京城冬日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