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60-70(第6/16页)

贪图其能力。

    只说了几句话,赵淳楣对其印象就特别好。

    “之前托人在山东河北一带找了好几年,没想到在此能遇见,合该你俩有缘,等回去我给你们份厚礼庆祝。”

    “谢寨主娘娘。”九娘俯身,她得知自己良人在大名鼎鼎的二龙山女头领下干活,也一直很紧张,然而见面才发现对方如此和善,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些了。

    赵淳楣见此,又与其说了会儿闲话,接着问她可知金人退兵后京中百姓境况。

    九娘叹了口气,“还能怎样,有门路的都走了,剩下的也就凑合过呗,好在也算太平了。我知道的不少人其实都在观望,只要北方再起战事,哪怕是爬也要爬离东京。”

    秦明正经将士出身,在旁边听到此处不由冷哼,“山河破碎能跑到哪儿去,莫不如守在家乡抗击外敌!”

    九娘不知道他是哪位,但见其形容威武,也晓得身份不低,难听的话在嘴边没说出口,暗中翻了个白眼,阴阳怪气道:“这位军爷,你不能平时要百姓温顺如羊,战时让百姓凶恶如狼吧,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外面金贼杀人不眨眼的,谁愿意送死。”

    秦明被怼,偏生对方说得还有理,一时间找不到反驳话语,只得愤愤坐了回去。

    赵淳楣默不作声,又打听了下其他方面,之后便让手下们自由活动,而本人回到房里,不知与闻焕章研究些什么,一连几日不见人影。

    直到某天贵客来访,她才领着左右一同接见。

    鲁智深顶着锃光瓦亮的脑门儿,满面红光地扯着嗓子给身边的老者介绍:“这就是俺们大寨主,别看瘦巴巴的,为人好生厉害,俺最服的就是她!”

    老者拱手,态度和蔼道:“见过宗姬了。”

    赵淳楣连忙侧身,如今别说自己,就是皇帝恐怕都受不来这礼,毕竟眼前这位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老人不光掌握着宋廷唯一一支还算有

    战斗力的边军,更是宋朝最后的底气。

    不错,在鲁智深的引荐下,赵淳楣终于和种师道见了面。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进到厅堂。得知老将军来访,赵淳楣特意命人设宴款待,他们这次来京城准备得比较齐全。考虑到二龙山的特殊性,虽说住在开封,但大部分食材都是自己准备的,很少吃外面的食物。

    而因为二龙山现在的白糖制造、晒盐工艺已经很成熟,境内的厨子们尤其擅长酸甜口、鱼类烹饪,这对于常在西北的种师道倒是很新鲜。

    夹起一块外面带着糖壳的肉,咬上一口,外脆里嫩,酸甜可口,还有一股柑橘的香气,吃得种师道连道三声好,“色香味俱全,宗姬有个好厨子啊!”

    “将军喜欢,我之后将食谱送到您府上。”赵淳楣笑眯眯,这道水晶咕咾肉做起来也没什么难的,只不过要用的番茄菠萝大宋都没有,于是便改为大宋人最爱的金桔,吃起来到是别有一番风味。

    种师道摇了摇头,“我居无定所的,说不定过些日子还要带兵去太原,还是不必麻烦了。”

    赵淳楣看着老者满头的白发以及略微佝偻的身躯,不由敬佩道:“我少时便听闻将军威名,如今得见,果然是国之柱石,大宋有您真是万幸啊。”

    “不过是占了祖宗的好处,从小多读了几部兵书,这天下英杰,如过江之卿,我这老头子又算的了什么。”种师道摇头自嘲,看得出来,最近几场战事的失利让其颇为难受。

    不过他毕竟久居高位,只略微低沉片刻便回过神来,指着旁边的鲁智深道:“之前这胖小子在我身边,虽说没少惹麻烦,但为人诚挚,天性良善,他能跟你这般久,已经足以证明宗姬品性。”

    “宗姬是个聪明人,我也不兜圈子了,眼下外有强敌,内置间歇,大宋境内狼烟四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观宗姬不远千里前来勤王,知道也是心怀天下的。此番过来,就是厚着脸皮,希望宗姬能在这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万民于水火啊!”

    说完种师道再次俯身而拜。

    赵淳楣连忙扶他起来,沉吟片刻,开口道:“将军不怕我一个女子难当大任。”

    种师道听此笑了:“宗姬这是什么话,您如今取得的基业,天下又有多少男儿赶得上,莫说是我,就是李邦彦白时中那些个庸人,都没有再拿你的身份说事。到了这个地步,是男是女已经不重要了。”

    赵淳楣也默默点头,确实,能在京城里当官的都不傻,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小九九,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确实没有因她的性别而轻慢的。

    接着她又开口道:“小女斗胆,有一事想请教将军,您觉得,我朝到今日这步,是因为什么?”

    种师道一愣,为什么?古今中外,临近亡国还能因为什么,君王臣子无能,各种天灾人祸……不过既然对方这么问,肯定不想得到这种寻常的话。

    想了许久,种师道给出了一个几乎所有大宋人都会同意的答案:“燕云十六州。”

    老人原本混浊的眼睛精光暴射,恨恨道:“正因少了燕云十六州,我大宋上方无天险可守,导致连年要花费重金布置边防!正因为少了燕云十六州,朝廷没有马场农田,就连林才木炭都供应不上,那石敬瑭属实是天下第一恶贼!”

    石敬瑭是五代后晋的开国皇帝,燕云十六州正是他当年献给辽国的。

    种师道愤慨激昂,然而抬头却见赵淳有些无奈地站在原地,面上浮现一抹苦笑,老将军心中不悦,不由问道:“宗姬笑什么,可是老朽说得不对。”

    赵淳楣没有回话,而是反问道:“将军对神尧皇帝可有了解?”

    所谓神尧皇帝,指的是唐高祖李渊,种师道虽是武将,但却乃西北名门,年少时拜张载为师,就是那个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思想家。所以对于历史,自然是烂熟于心。

    赵淳楣继续道:“那将军可知神尧皇帝当时在起兵之时曾向突厥称臣,还将河套地区割给对方。”

    种师道怔了下,皱着眉头努力回想。

    “没什么印象了是吧,大部分人对这段都不太清楚。”赵淳楣补充,“因为仅仅几年时间,太宗世民皇帝就把地方收了回来,之后更是让突厥俯首。”

    “石敬瑭固然该骂,但两百年前一个前前朝的贼子,让人心心念念不忘到现在,又是何人之故?将军你扪心自问,燕云十六州,真就这么难取吗?自上而数,秦王扫六合,汉祖出泗水,隋唐也平定了南北,有谁最开始就占着燕云十六州的,不都是自己硬生生打下来的吗?为何别人都行,到我朝这里就不行了呢?”

    种师道不说话了,有些难堪地低下头。

    赵淳楣叹了口气,“小女说这些,并非是为了驳斥您,不过就像之前讲的,大宋走到今日这步,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几代人共同造成的。而在这样的当口,将军却想迅速补救,属实是为难人了。况且我观天子,也未必赞同你的想法。”

    “我又何尝不知晓,”种师道艰涩地开口,“只是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无论怎样,还是谢过宗姬在北方打赢了常胜军,确实解了大宋之患。”他冲赵淳楣表达了感激,最后请求道:“鲁达这孩子,以后也劳烦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