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80-90(第1/13页)

    第81章

    对于赵淳楣对登基,有人欢喜有人忧。

    因天下安定而过上一段太平日子的百姓以及跟随她南征北战的军官们自然是直接受益人,与之相反,曾经北狩二帝的近臣则担忧不已。

    而这其中,最为发愁的就是梁山一伙。要知道,他们不光是站在宋徽宗一边,其中不少人可是跟二龙山闹得挺不愉快的。

    深夜,宋江端坐在桌前,轻抚宣纸,似乎是想要写些什么,但悬着的笔却久久无法落下。

    想来他们被宋徽宗一道圣旨派去南方征讨方腊,来来回回一打就是两年多,等回过神来,整个大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金人南下,就连皇位都易了主。

    坐上龙椅的那人,偏偏是自己最不愿看到的。

    “咚咚,”突然,外面响起敲门声。

    宋江回神,推开门后,发现自己的军师吴用站在原地,连忙将人请了进来。

    “哥哥这么晚了还不睡,莫不是有什么事?”吴用眼尾带笑,多年的刀光剑影,让一位曾经乡村教书先生

    也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二人兄弟相才称,宋江见此也不瞒着,直接了当道:“我是想给宿太尉写信,问他能不能帮着往上面递个话。”

    “哥哥是想对那新官家服软了?”

    宋江苦笑,“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烛光打在他花白的鬓角上,吴用见此暗叹一声,这两年宋江老得厉害,算起来不过四十岁的年龄,看起来倒似老汉一般。想来是攻打方腊,心血耗尽。

    事实上,梁山打方腊,战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同,方腊并不是什么山匪草寇,他们有军队,有名将,甚至连小朝廷都一应俱全。梁山攻城,本身就是吃亏的一方,后期因为朝廷动荡,甚至连粮饷都拿不出来。好在方腊危及江南局势,为了自保,不少当地士绅商贾提供了援助,宋江又把梁山的家底全都掏了出来,如此才勉强填上窟窿。

    即便这样,战后清点,山上的首领没了一半,手下七万大军缩水成三万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长叹一声,宋江转身要去把信写完。

    吴用却叫住了他,“且慢,哥哥,此事不急,我有一计可保兄弟们后半生无忧。”

    “当真!”宋江让他赶快说。

    吴用沉吟片刻,缓缓道:“我知山寨这些年跟宿太尉一直有联系,而他身居高位,能够上达天听,确实是位好帮手。”

    “是啊,”宋江叹了口气,“好在宿太尉没跟二帝一样被掳到金国去,还能说上话。”

    “此言差矣,”吴用摇头,“他要是真被掳走了,那才是能说上话的。”

    宋江微愣,旋即反应过来,是了,金国掳走的臣子,基本都是在国家危难当头愿意出来仗义执言,或者拼死抵抗过的,尤其张叔夜过界河后仰天长叹,气绝身亡,更是让无数百姓落泪。虽然出了秦桧这么个玩意儿,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而相对应的,留在京城的官员们就有些尴尬,虽然赵淳楣登基后,并未追究他们责任,有些甚至还在任上,但明眼的都能看出来,这只不过是因为人员短缺的权宜之计。这些人虽然活着,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们的寿命已经到头了。

    所以,宿太尉要是在金国,一封公开信下来,哪怕是皇帝也得掂量掂量,而在汴京,则完全没人理。

    想清楚的宋江有些慌乱,这可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倘若连宿太尉都没用,还有谁能帮他。

    吴用见他如此,察觉到有些不对,赵淳楣那厮虽然心黑手狠,但却不是个不讲理的人,这即使是自己也要承认,当时在二龙山,只要顺着她的意,无论是衙门还是来往山匪,都能得到好处。他们即便是得罪过对方,但终归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还有林冲、阮氏兄弟等老人在,差能差到哪儿去,宋江这般人物,何至于如此害怕啊?于是再三追问。

    见瞒不住了,宋江终于道出实情。

    原来在赵淳楣刚登基之时,曾派了一万多人去南方各地与官员世家们谈判,由于当时还在太原与金人对峙,实在抽不出太多兵力,想着宋江等人还在江南,便好声好气地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曾经的恩怨,就当一笔勾销了。

    宋江收了信,却没有任何行动,按兵不发,就那么看着朝廷的人捉襟见肘。

    他也没想到,赵淳楣能那么快收复了失地,搞定了南方,稳固局势,所以现在见其腾出手收拾自己了,一时慌不择路。

    吴用听完语塞,不可置信地看着宋江,“这么大的事儿哥哥怎么不与我商议。”

    宋江惭愧,“我知道,贤弟定然不会同意这么做,但是先皇对我恩重如山,我又怎能任由他人篡位啊!”

    宋徽宗下江南时,曾特别召见过宋江,不仅赏赐给他几件宝物,而且大大赞扬了他的忠肝义胆。这让一直想着能青史留名,为国家效力,为祖宗争光的宋江激动万分,依照他的级别,还想不到徽宗此举只是为了跟远在京城的儿子争权夺利,只觉得是太上皇重视他。

    所以,秉持着报恩的原则,宋江没有理会赵淳楣的招揽。

    吴用摇头,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自己尊敬的兄长,他也说不出什么重话来,思索片刻,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条路了,过两天我为兄长引荐一人,你先莫问是谁,我怕人多嘴杂走漏了风声,但那绝对是个能帮助咱们的大人物!”

    宋江激动地点头,耐着性子等了几日,最终,吴用带着个清瘦挺拔的中年人来到营地,对宋江介绍道:“这位乃观文殿学士,李纲。”

    宋江大惊,连忙见礼,“您就是率领将士保卫东京击退金人的李相公,卑职宋江,见过李相。”

    李纲有些不自在,当年东京保卫战打赢后,他仅仅拜相五十多天,就被朝廷中的主和派设计走,而却赵桓也极为厌恶他,给了个“惟辟作威,惟辟作福,大臣专权,浸不可长”的评语,这基本已经盖章奸臣了。之后一路贬谪,最后到了扬州,成为个掌管财物的小官,这声“李相”,比起赞扬更像讽刺。

    宋江倒是浑然不觉,李纲虽然不得皇帝喜欢,但在文人墨客口中名声还算不错,已经是自己见过的最有牌面的官了,于是连忙将其请进去。

    屋内,眼见只剩三人,吴用也不绕弯子,直接对着李纲表达了合作意愿。

    要知道,李纲也是跟今上有过矛盾的,因着赵淳楣当年建议迁都,彻底惹怒了主战派李纲,在赵桓想要捉拿二龙山之时,不光没阻拦,还趁机踩了一脚。现在双方身份天翻地覆,吴用推己及人,怎能不害怕被报复。

    所以,李纲有名声有身份,梁山有兵马,二者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宋江有些迟疑了,“难不成还要造反?”他好不容易接受招安带兄弟们洗白上岸。

    “这倒不必,”吴用笑着摇头,“这天下看不惯女人做皇帝的多了去了,咱们只需要略微煽风点火,等这天下乱起来了,便可以待价而沽。局势越糟,对我们越有利。”

    宋江犹豫了下,最终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