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80-90(第3/17页)

力学习了,但是大家也知道,这里头怕也只有拓九这个还算年轻些的有可能,其他几人,不出意外就是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养老了。

    不过,这也已经让他们感到高兴了。

    “赵大人河?”

    赵青青笑,“就是那条天河,一开始,大家还叫天河,后来拓九说不好听,还不如赵大人渠那般朗朗上口,工房陆师傅知道了,刻碑的时候索性在天河后面加上了一行小字,刻的就是‘赵大人河’,下面再是按照你的意思写上了北地参与的百姓名字,来往的百姓都觉得天河不如赵大人河,后面也就叫开了。”

    赵丰年哭笑不得。

    赵青青等人离开了后,顾子升满脸愁绪。

    赵丰年只拍了拍他肩膀。

    “她还会回来吗?”

    赵丰年拍人的那只手顿了顿。

    起初,赵丰年刚回到京城,得知消息的顾子升就登门拜访了,却没见到自己想见的那个人。

    听说赵青青留在了北地,顾子升第一时间是不相信,转而一想又确实是赵青青能做出来的事,赵丰年见状有些不忍心,也为了让他放弃,这才又告诉了他拓九的事。

    “可她不是为了那拓九留在北地的。”

    赵丰年无话可说了,从某一程度来说,顾子升也确实是了解赵青青为人了,倘若真能成一对,未必不能成为一对佳偶,只是,这世间情之一事就是玄妙莫测。

    “有缘自会相逢,只是,子升兄,你也该明白并接受,有些人就是有缘无份的。”

    “你说的没错,这世间多的是有缘却无份。”

    顾子升失落离去。

    傅轻雪这才走过来,“青青追求的从不是后院生活,依青青的性子,也不会喜欢待在后院操持家务,太平侯府关系错综复杂,更不适合青青了,由此可见,顾大人未必就是青青的良人,你也不必觉得惋惜。”

    赵丰年点头,“只是想着,人生确实充满了难以预料的事。”

    “那我们更要学会接受。”

    “好叫你知道,我并不会要求你待在后院操持,你想做什么,也尽可去做,有什么难处,也可跟我讲,能帮到你的我都会努力。”

    傅轻雪笑,“所以,这世间,也就一个赵丰年了。”

    “我就当你夸我了。”

    赵丰年成亲,朝廷是给了休息时间的,如今婚假结束,赵丰年便又回到了吏部做事。

    九底地的时候,赵家收到从怀江府来的信,说是赵有志考上了秀才,准备去青州书院读书了,巧娘跟赵来贺都十分开心,大胖也乐呵呵说赵有志厉害。

    而他们这里高兴着,朝廷却收到了边疆被犯的消息。

    听说戎族来犯北门关,小股戎人的骑兵深入北地,抢夺了一个村庄的粮食,赵丰年当即脸色很难看,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打回去,可朝堂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北地才将将修养生息,一旦开战,岂不是又要生灵涂炭?”

    “戎人本已经定居北门关外了,为何会无缘无故进攻北门关?这其中必有蹊跷,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哦清楚才好知己知彼。”

    “彭昌镇守边关多年,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可能,也需要进一步调查清楚。”

    “戎人狼子野心,一直觊觎我大夏朝地广物博,以前每逢秋冬秋收后都会来犯我边境,彭将军镇守边疆,前年更是摧毁戎人偷渡进边境的路线,不可能玩忽职守,许是那戎族内部出了事,粮草不足,才铤而走险!”

    “调查调查,等调查清楚了,受害的就不止一处村庄了!当务之急是赶紧点兵,派人支援镇北军!”

    众人各抒己见,赵丰年还是头一回见到犹如菜市场吵闹的朝会,正思索着边境破敌之法,却冷不丁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赵大人,你是从北地回来的,你且说说,依据北地情形,如今是不是应该休养生息?”

    上头天元帝也朝赵丰年投来了目光。

    赵丰年见状,只得站出列来。

    “陛下,北地确实应该好生修养生息。”

    正当那人满意想继续阐述自己的论点之时,却听赵丰年又开口了。

    “但是,戎人狼子野心,一而再再而三犯我边疆,实在可恨,边疆一日不稳,边境百姓便一日不得安生,是以,微臣以为,跟戎人的这一仗,在所难免。”

    一片安静。

    “也就是说,赵卿家是主张发兵?”

    赵丰年再拜,“回陛下,是。”

    天元帝没说话,而其他人发问了,“依稀记得,赵大人此前去北定府之前,是坚定反对动武的,怎么去了一趟北地,竟改变了主意,赵大人在北地也是做了一番事的,如何不替百姓们想想?”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情形比之五年前又不同了,如今我大夏朝粮仓充足,兵马强壮,北地经过这几年,人心齐聚,不用再担心北地不稳,正是足以一战,边疆稳定,才是真正为了百姓着想,下官自然是支持发兵,彰显我大夏国威的。”

    这天的朝会并没有讨论个什么出来。

    这件事前前后后也在朝廷上议论了小半个月,最终天元帝还是决定和谈。

    “父皇老了,早就没了年轻时候雄霸天下、平定山河的勇气,他如今只想安安稳稳坐在自己那把椅子上面,也只想粉饰太平。”太子殿下有一回在长街上碰到赵丰年,说了这么一句。

    赵丰年可不敢接这话茬,只陪着略聊了几句就回到了吏部。

    自从上回他的意见被驳,天元帝也不再隔三差五宣他伴驾,朝中人见风使陀,只当他遭了天元帝嫌弃,对他避之不见,便是在吏部,竟也有不少人避着他走,叫赵丰年不禁感慨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人走茶凉。

    而这个时候还上赵家拜访的苏景章就显得格外难得了。

    苏景章是赵丰年那年殿试的探花郎,江南才子,起初风头颇盛,跟榜眼顾子昂一同入了翰林任编修,只是,如今顾子昂已经去了吏部,他却还在翰林院。

    依照前人来看,苏景章倘若再找不到出路,怕是一辈子只能在翰林院了熬资历了。

    翰林院从不缺这样的人。

    依苏景章的才学,理应不会被这样埋没,赵丰年能想到的,只能是他的罪了人了。

    “你想外放为官?”听完苏景章的来意,赵丰年并不惊讶。

    “正是,还请赵大人看在同期的份上,许下官一个方

    便。”

    “你理应走铨选的流程。”

    苏景章苦笑,“倘若下官能进,便不会来找到赵大人了,实不相瞒,下官初入官场,自持江南才子身份,初入宫廷,作了一首秋高赋,便得罪了五皇子,是以,眼看着一起进来的人各有前途,下官却只能待在翰林院被遗忘。”

    难怪是齐晟去了北地当知府,大夏朝基本只有翰林院的侍读、侍讲,最次也是修撰、编修外放任知府,前面两个能去好地方任职,后面的就要碰运气了,例如北地那种地方,苏景章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