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二婚日常: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八零二婚日常》 130-140(第9/40页)

,她怕自己骑车没电话快,干脆就把电话打到饭店来。

    卫孟喜一听,立马精神一振,照着号码打过去,却是一把有点陌生的女声,她隐约觉得自己是听过的,但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对方听说她自报家门叫卫孟喜,于是忙说:“卫老板啊,我是商务厅的小王。”

    卫孟喜反应很快,“王秘书,许久不见,劳烦您亲自打电话来,不知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今早咱们厅里接到一位外商打来的电话,说想买什么水,当时有人给了他咱们广交会上的联系电话,还告诉他找圆珠笔就行,我们就猜是不是您这边接待过的外商?”主要是语言不通啊,他们也是辗转好几个部门,才找到能听懂这外商语言的人。

    不用想,卫孟喜就知道应该是那位D拜外商,而能留下电话的人,肯定就是王庆玉无疑了,难怪卫孟喜当时还奇怪她怎么送了那外商一支圆珠笔,原来是这个缘由。

    看不出来,这人表面上把她指摘得一无是处,但关键时刻倒是替她留了一手。

    “卫老板?”王秘书的声音拉回卫孟喜的神思。

    “好嘞王秘书,电话号码我记下来了,我会跟那边联系,劳烦您费心了。”本来,这种对方也说不清楚的话,商务厅就是不想管也正常,但人家不仅找了好几个人去接电话,还专门循着圆珠笔的线索找到自己这里来,那就说明自己在人家心里是挂上号的。

    “王秘书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一定要当面感谢您,让您费心了。”

    王秘书笑笑,客气几句,于是答应好周末一起吃个饭。

    到时候能不能来,那是后话,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外商想买长寿山矿泉水!

    这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商机啊!

    跟这商机比起来,今天的饭店开业好像都没那么兴奋了,因为她这么多年开业过的店子那么多,对于流程早已经烂熟于心,就是兴奋感也大打折扣了!

    她想了想,还是拨通王庆玉单位的电话,她身边认识的人里,会阿拉伯语,又能让她信任的,就只有她。

    这种信任跟交情无关,而是王庆玉展现出来的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的人品和行事风格,让她觉得在卖矿泉水这件事上,她应该不会使诈。毕竟,水是天然的,东西是大山里的,任何人只要知道她得水源地,就能取而代之。

    王庆玉接到她的电话也很意外,没想到当时自己只是帮忙翻译几句,只是留个心眼送了那外商一支圆珠笔,谁知过了两个月他居然真的想买这种水,还顺着自己给他的石兰省交易团电话打了过来。

    作者有话说:

    卫道江湖是众望所归~~么么啾~~谢谢宝子们,今天是个非常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2017年的9月24日,也就是五年前的今天,二十七岁“高龄”的老胡在晋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第一章……一转眼都整整五年了,经历过找工作恋爱结婚各种人生中很重要的节点,写了八百多万字啦!老胡从小就不是个有天赋的人,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写文,还特容易灰心,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是稍微有一点点勤奋而已。

    但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依然有第一本就在陪伴我的读者,一路陪我走了这么久,还有后来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们的加入,我很荣幸。

    我真的没觉得自己的文字有多么不可替代,但却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陪伴我,我很荣幸,很意外,很感动~~

    所以,举个手叭,庆祝老胡写文五周年快乐~~发红包啦啦啦~

    133、133

    且说饭店开业第一天, 虽然地理位置是偏僻了一些,但胜在前期宣传做得多,贴布标发传单喊小广播, 又打出菜品打折和送啤酒的噱头, 当天生意不错,不停翻台又翻台, 后厨的锅灶就没停歇过。

    都不是“不错”,而应该说是“火爆”才准确。

    不说路过自己看着热闹进来的,就是他们专门在各大单位厂矿门口散发的小传单,就发挥了卫孟喜也没想到的神奇功效。

    她, 严重低估了年轻人的好奇心, 也严重低估了武侠迷的人数,这就跟追星似的,买周边其实还会买到一些很莫名其妙的用处不大的东西, 但下馆子……谁不用吃饭的吗?

    为了去一睹真容,也为了圆自己的武侠梦, 年轻人们一下班就往湖心岛跑, 因为来人太多, 还一度造成了大堵车——自行车堵车。

    上百辆自行车, 也不容小觑。

    到了晚上, 客人们走光了, 卫孟喜带着经理一算, 单这一天, 就居然比卫家宴生意最好的时候还要高。

    要知道,卫家宴可是开了好几年的, 在人口六七万的金水煤矿是唯一一家上规模的大饭店, 无论老顾客还是声誉, 都不是刚开业第一天的新饭店能比的!

    但事实就是,新饭店还后来居上了——开业前三天,营业额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因为有姚处长带来的团餐,三天总额都快破五千了!

    盘账的事,卫孟喜忙不过来就临时将侯爱琴调过去,也存着要让她观察观察新招聘的经理行不行的意思。

    经历过吕丽萍和薛明芳的前车之鉴,这个饭店从经理到会计收银到服务员,她都采取公开面向全社会招聘的方式。

    因为待遇不错,工作也体面,来应聘的人很多,所以筛选出来的都是条件十分不错的年轻人。就说这经理吧,人家以前可是国营食堂三十多年的经理了,资历在那儿摆着呢,要不是国营食堂效益不好下岗了,这么优秀这么专业的人才怎么可能出来民营单位上班?

    把饭店交给专业老手打理,卫孟喜放心是放心,但又有点怕自己不专业压不住她,所以时不时还得让另一位同样专业同样强势的侯爱琴来转转。

    “账目倒是没问题,人也不错……小卫你这饭店倒是让人意外。”

    侯爱琴翻了翻账本,又看了看一堆的票子,心里羡慕得不行,这就是传说中的日进斗金啊。

    可她也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干这个的料,单卫家菜的独门秘方,她就摸不着边,做饭店做的就是味道,味道不行,哪来的生意呢?

    都是一样的师傅,一样的食材,以前赵有志在大食堂小食堂的时候,侯爱琴又不是没吃过,哪是这个味道哟?可自从跟小卫签了协议,又去卫家宴练习了两个月之后,赵有志的厨艺忽然就被大师点化过一般,瞬间就有种突飞猛进登峰造极的感觉。

    她自己做了几十年的饭菜,也想不出区别在哪里,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卫家菜的秘方。

    不然为啥都是卤肉,自己卤的就没卫家的好吃,小卫不就靠一个秘制卤肉,就能在矿区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吗?

    当然,也不是秘方就能包治百病,干啥都能行的,要是没有咱小卫这样的聪明头脑,这样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也不一定就能成事。

    侯爱琴在心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把卫孟喜夸了一遍,心说这样的女同志,要是跟自己是一家人该多好啊,明明是两姐妹,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要是当年自家儿子遇到的是小卫,而不是谢依然该多好?

    不过,提起自家儿子,又不得不提起陆科长,自家儿子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