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濯雪: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春山濯雪》 90-100(第5/16页)

    又过了?一会儿,不安全?感越来越浓烈。

    三哥以往那么血气方刚,怎么可能出家?人似的不懂她的暗示?分?明就是?嫌弃她了?。

    傅真委屈得钱塘江决堤。等晏启山发现时,枕头?已经水漫金山,打湿一大片。

    望着蜷缩成一团,伤鹿一样可怜巴巴的小姑娘,晏启山呼吸一滞,心里一阵钝痛,连忙伸手替她揩眼泪,“怎么哭了??刚才?哥哥是?跟你闹着玩呢。”

    傅真这回?不肯信他了?,哭着拍开他手的背,捂脸说:“不是?的,你就是?嫌弃我,不想搭理我。”

    “怎么会呢?”晏启山放缓语气,循循善诱地哄到?,“哥哥不是?一直抱着你吗?”

    “那你碰都不碰我一下?”傅真拿开莹白纤细的手,红着眼眶,委屈地控诉,“我都那样暗示你了?,你还装傻。”

    她连哭都哭得那么纤细、柔美,如同山间一颗清丽的雨中铃兰。

    晏启山心揪得老紧,万般心疼她怀孕后接连意外,情绪起伏跌宕,当即不再辩解,将她搂在怀里,细细地亲吻,抚摸,满足她暗示的要求。

    “真真,你要相信,哥哥真的爱你。”

    他们慢慢地缠绵到?零点,才?疲倦地相拥着融入夜色。

    寒冷的冬夜里,晏启山像个燃烧的大火炉。傅真贴紧热源,一点一点平静下来。

    抱着香软的小姑娘,晏启山心里始终像台风雨中的大海般潮湿、呼啸、波澜壮阔——

    今晚他只是?担心不加节制,迟早会伤到?傅真。

    换做以前,傅真会直接提出,或者追着要,不会像现在这样,自己躲起来偷偷哭。

    和他在一起后,傅真经历了?太多坎坷,从明艳自信、野心勃勃的独立女性,慢慢地变成了?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的脆皮小姑娘,这是?他的罪过,他有责任还她一个安宁的世?界。

    /

    翌日清晨,晏启山早起出门?。

    外面?天光黯澹,乌云磅礴翻滚低低欲垂,昨夜湿答答的城市已经在夜间被吹干了?。

    傅真通常要睡到?中午,他打算去趟法喜寺,为?妻小祈福。

    胡兰成名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虽然泛滥成灾,但其实,那样恬淡、平和、看似寻常的生活,只是?极少数幸运儿的一生,其余芸芸众生皆在苦海里挣扎。

    半路上,杭州开始下雪。

    尽管07-08遭遇雪灾,雪始终是?南方的稀客,人们欣喜地迎接它?的到?来。

    车窗外,飞舞的雪花蝴蝶一样从城市上空翩翩降落。

    车窗里,晏启山穿着山本耀司的大衣,一身诗意沉静的黑,坚毅、挺拔、高傲,雪一样的寂冷,仿佛一位来自中世?纪的吸血伯爵。

    穿过灰蒙蒙、白茫茫的钢筋水泥森林,抵达重峦叠嶂的方外之地。

    晏启山撑着银质骷髅头?黑绸长柄伞,沿着登山回?廊拾级行走飞檐廊阁间、碧瓦朱甍下,金殿巍峨,钟声幽远,佛号阵阵。

    彼时,法喜寺尚未成为?热门?景点,一路上冷冷清清,香客并不多。

    与匆匆的行人相比,他柔和静谧的灰瞳像蒙着一层恬淡柔和、宁静神秘的薄雾,有种沉稳、理性又舒缓的氛围调性。

    他看起来实在太过“洋气”、“矜贵”,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高级”,身后还亦步亦趋地跟着个毕恭毕敬的下属,引得过客纷纷回?头?张望——

    潜意识里,像这样的天之骄子,不可能烧香拜佛。

    因为?,掌握社会顶层资源、拥有优渥的物质供给?和充足的精神供给?的精英,根本不需要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幻象,就可以过得纸醉金迷。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纸醉金迷得久了?,也会厌倦,也会孤独,也会想要一个洁白的灵魂长相伴。

    上天竺古刹依山而建,凿山增室,草木清香弥漫。

    晏启山拈着知客僧送的三柱香,一路穿过挂满红灯笼的古木林,途径“入三摩地”,终于在香氤袅袅,经文琅琅中,仰头?看见巍峨的正?殿。

    殿前绿池水波潋滟,上千尾肥硕的红鲤在云影,树影,和漫天飞雪里,静静洄游。

    晏启山敛眉,垂眸,苍白素手在青烟缭绕中点燃香烛,肃穆地拜了?三拜,虔诚祈福——

    “凿山之心琢玉,刻以佛祖心印,伏愿龙天八部:护吾所爱,承此善因,业障消弭,不溺灾秧,获福无量。掌灯人晏某永世?供养。”①

    /

    茫茫飞雪周而复始,教人顿生慈悲喜舍。

    在大磬清宁幽远、铮淙、金声玉振的长鸣中,晏启山神情肃穆,素手持香,一座殿一座殿往上拜访。

    沿途僧侣静默,菩萨含威,山雀偶尔在苍绿山林深处稠啾滴丽,唱几句婉啭的歌。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廊下有猫打坐,抬眼处,松鼠在积雪的枝头?嬉闹,飞檐外,白鸟振翅……尘世?的一切在此归于宽阔的平静。

    年少时,他在藏南,终日参悟觉知,曾手写日志,以天台宗止观法门?,论证禅宗菩提偈——②

    佛门?不是?避世?门?,而是?舍我道。我入地狱,我将无我,舍我其谁。

    “一切有为?法,当作如是?观”是?天台宗的“十如”说,其核心价值观「一念三千」认为?「起一念必落一界」,所以,焉知尘埃不是?另一个世?间,焉知尘埃是?否蕴藏十法界。

    「诸相非相」,佛法无边,没有固定的面?目。

    「万相如来」,佛法可以是?任何一种具象,透过尘埃,「即见如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禅宗“顿悟”说。

    禅宗定义了?中国人对“和尚”、“佛教”的印象。

    但实际上,没有道家?哲学思想,就不会有禅宗。禅宗核心理念“见性成佛、自性具足”不是?佛教本来的主张,是?融和道教理念延伸而来。

    禅宗菩提偈的四个版本,皆围绕“尘埃”本身展开几种讨论——

    其一认为?佛性清净,没有尘埃;

    其二认为?要勤加自勉,不染尘埃;

    其三认为?明镜止水本无尘埃;

    其四认为?四大皆空无处惹尘埃;

    这几种都是?经典的禅宗思想,围绕着现象展开讨论,对自身修行提出平实、严格的约束,对自律的要求胜过对佛法的要求——禅宗本来也不是?以佛法立宗。

    禅宗菩提偈脍炙人口,但仍然停留于浅显的“尘埃”之辩,若天台宗僧人答题,大抵会更玄妙深奥些。

    毕竟天台宗是?三千年佛史上,佛学理论最高深完善的流派。

    按照天台宗的理念,他们不会觉得尘埃是?尘埃,只会觉得:菩提树非树,明镜台非台。尘埃皆非相,万相即如来。

    晏启山曾经以为?自己将注定与觉知为?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