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10/15页)

觉到,这将是让一个寒门子弟得以出头,并会对未来汉朝产生巨大影响的改革。

    他太明白底层的苦了,所以不忍绝了大家上进的路,可要是没了林清源,恐怕这一切都会化为泡影,别说那无限的可能了,只眼下这关都要过不去了。

    还有更关键的,“妹妹,你听着,你是当局者迷,我却是旁观者清,林先生他,对你根本无意,即便有些特殊,那也只不过是他对家人的亲近。”

    “你知道吗?陛下他……”,窦长君刚想跟她说小刘盈似乎对她有意,可窦漪房听到前半句就受不了!

    “我不信!你骗我!我一定要问个清楚,不等他亲口拒绝,我不会死心的!”

    她撂下一句狠话,捂着脸就跑走了。

    “妹妹!妹妹!”

    窦长君怕她出事,连忙追了过去,两人争执起来,最后实在无法,他只得打晕了她,将人带回了马车里,这才安全回了宫。

    第117章

    他们效忠的,到底是本学派,还是陛下和国家呢?

    上巳节当日,林清源并未出行,而是在宫里进行这次科考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分列名次。

    此次科考,总共录取一百名,取十全十美的意头。

    后面的好排,不用他动手,各学派巨头在阅卷的时候,都已经分出了高下,这样一来,需要他操心的就是前面的了。

    尤其是头名是谁,争议很大。

    毕竟,各学派巨头都想让自己学派的人独占鳌头。

    尤其是他们提出的人选在这次科考中的分数还相差无几,才华不分上下的时候,这头名给谁,那就更难抉择了。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张良也正在看那几个学子的试卷,待到对方看过之后,林清源便看向他询问。

    “留侯,你觉得谁能担当此次科考的头名呢?”

    “不好说啊,不好说。”张良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摇了摇头后,将两套试卷按科目分别陈列于案台上。

    “以我的眼光来看,此次科考,这二人为其中最佳,他们的水平相差无几,单看成绩的话,我也不好决断到底谁为第一。”张良示意他来看这两套卷子。

    林清源一一看过后,也觉得他所言甚是,这两人的总分基本一致,这还真是很难抉择到底谁在前,谁在后。

    “那除了成绩之外,留侯觉得,此次科考的头名,还需要拥有什么必须的品质或辅助吗?”好在他很快盖到了张良的言外之意,直接递了个梯子过去。

    “我还以为你想不到这点呢,”张良闻言笑了笑。

    “这次科考虽说是唯才是举,但到底也是头一次实行,我们选出的人员若不能在方方面面都服众,那么就是成了也是失败的。”他语重心长道。

    “留侯说的是,那你看这……”,林清源虚心受教,并向他问询。

    “既然成绩相差无几,那我们就来说说其他方面吧。”张良也不忸怩,直接要他过来看第一套试卷。

    “这是颜产的试卷,从他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是儒家忠实的拥趸,其实这也正常,此人乃是颜回的第九世孙。”

    “而颜回,正是当初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门徒,且被誉为儒家七十二大贤之首,他的后人,自然当仁不让是儒家学派的佼佼者。”

    “他能入选,简直再正常不过,其学识能力,也确实出色,叔大人也曾向我多次言说这个后辈的言行举止,可见是极为得他看重的人才了。”

    张良详细解说了一下这头一个试卷主人的来历和加分项。

    “所以,留侯是属意这个颜产为头名吗?”林清源看了他一眼,轻声问道。

    其实对儒家内部的事,他知道的并不是那么细,但是颜回是谁,其地位如何,他还是清楚的。

    颜回的后人,想必不会有错,如今又有张良认可,叔孙通极力推荐,此人的才华定然毋庸置疑。

    但看张良的神色,似乎也并没有如何推崇,故而他才有此一问。

    “这个颜产的成绩,品德,都毫无疑问,是人杰之选,但他的家世太盛。”

    “再者,纵观全局,儒家学子在这一百名的中选者中所占份额已然超过四成,若把头名也给了儒家,只怕其他学派恐有异议,天下人也会质疑此次科考的公平性。”

    张良思虑再三后,还是摇了摇头,但他所言,确也有理有据,林清源亦是认可这点。

    此时确实不宜让儒家太盛,或者说,任何一个学派的风头都不该超过现在执政的道家学派,否则朝堂平衡就会被打破,以后很多事就没办法把控了。

    有鉴于此,他们默契的看向了下一份试卷,其上书写的名字是,郅都。

    “这个人……”,张良还未评价,林清源已然面露惊讶之色。

    “怎么?小友听说过他?”张良看了他一眼。

    “何止是听说过,简直是如雷贯耳啊,据史书记载,他可是……”,林清源脱口而出就是实话,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留侯?我……”,他有些忐忑。

    “放心,此处只你我二人,无事的。”张良安抚了一句。

    显然他对林清源口中所言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他是知道对方曾一梦千年的事,那样的话,说出些什么史书记载的人物,也很正常不是吗?

    “对于这个郅都,我只知道他是法家学派的人物,张大人也曾跟我讲过这个后辈,是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

    “看他的试卷,也能看出是个有才华的,但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小友看来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吗?”张良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所知的情报,然后去问他对郅都的评价,或者说,是变相问他,后世史书是如何记载这个郅都的。

    “书上关于他的评价,只有八个字,‘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林清源犹豫了一下后,还是如实告知了。

    “听着像是对边境武将的赞誉。”张良只凭这几个字,就猜出了郅都的未来,并且感到有些意外。

    毕竟,法家学派的学子虽行事强硬,绝不容情,但却少有弃文从武的。

    更何况,这个郅都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且被他们选出来,其才华可见一斑,按正常思路,该是走文官的路子,怎么就能成了边境武将了呢?

    张良有些疑惑的看向林清源,而后者也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留侯,你也说他刚正不阿,绝不容情了,如此这般,自是得罪人了呗。”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史书上记载,郅都活着的时候,一直为皇帝弹压豪强,纠察权贵,开罪的人不在少数。

    也因此被调离了中央,贬为边关太守,但他依旧兢兢业业,抵御匈奴,为国尽忠,但却因小人进言,最终被下狱处死。

    就算林清源没说透,但张良是何等人物,基本猜出了后续,如此英才却不懂转圜,若是给他头名,只能是害他,而非助他。

    短短几瞬,张良就做出了决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