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7/15页)

后也是赞不绝口。”

    “先生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我也为你高兴呢。”她握住了他的手,给他以肯定和支持。

    “其实这也并非是我提出的见解,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以完善,让其更适应现实罢了,当不得如此夸赞的。”林清源摆了摆手。

    但他心里对这话很受用的,可他也明白自己的斤两,索性他也并未有冒领功劳的意思,只照实说了原委,主打一个真诚。

    “说来也怪稀奇的,第一个创造性的提出用科举选官的,竟是一位昏庸的君王。”话到这儿,林清源也不禁感慨。

    “哦?昏庸的君王,却提出了这样的好制度?这是怎么回事啊?”刘元一听,也来了兴趣。

    “其实对这位君王的功过,还挺难评的,你说他是昏君吧,可偏偏在位期间也做了不少实事。”

    “可要是说他是明君吧,他又把祖宗的家业丢了个干干净净,就连自己也得了一个‘炀帝’的谥号,被后人唾骂,其经历实在令人唏嘘啊。”

    林清源说的是隋炀帝杨广,历史上科举制还真就是这位皇帝提出的。

    杨广的初衷本是想撼动世家的统治,以寒门学子取代士族后辈立于朝堂,也能使得皇权更为稳固。

    奈何他推行自己的政策时,走的太快太急,且多方面一起发力,最终惹得天怒人怨,落了个墙倒众人推,隋朝也二世而亡的下场。

    可以说是非常一言难尽了,也难怪林清源感慨万千。

    “先生,那我们就吸取教训,不要犯他犯的错,谨慎一些不就好了?”刘元不知他说的是谁,但这不重要。

    “没错,确实需要谨慎一些,元儿,你瞧,这是我初步拟定出来的选拔标准和考试科目,”说着,他就挪了挪身子,让其能凑到案台前看到他写的东西。

    “先生,这么多东西要考吗?那些学子应付的过来吗?”没看具体内容,只瞅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表头,刘元就心里有些发怵了。

    “这不是应付不应付的问题,而且必须要掌握一些技能的问题。”

    “元儿你看啊,首先,我要他们能默写一篇先贤的文章,并对其注解,这就是在考他们的文学功底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肯定无法胜任工作。”

    “接着,他们要再做一些算数题,无论什么时候,哪个部门,它都离不开一个钱字,要是连算数都不会,这样的人当了官,也只有被人糊弄的份儿。”

    林清源跟她解释着这么设计的原因,其实说*白了,这就是简易版的语文和数学考试,鉴于此时是西汉,所以英语学科肯定是出局了,不会考的。

    扯远了,话题继续回到最初。

    “这个我明白,这些日子跟着母后打理宫务,也着实是费了不少劲儿。”

    “虽然我只是理家,但其中的弯弯绕比起治国也差不离,这算数确实有必要考。”刘元听了他的话后,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这个呢?思想政治?这是怎么个意思?是要学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吗?”她指着帛书上的又一个科目问道。

    “没错,我们拟定一个主题,让他们围绕这个写一篇文章,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也就能看出他们的政治倾向了。”林清源跟她解释道。

    “那这个历史呢?考这个是为什么?”刘元又问,但话音未落,她就反应过来了。

    “先生,这个我知道,”她举起手来,跃跃欲试。

    “那你说说看。”林清源示意她继续。

    “先生你以前讲过的,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我们需得掌握其中的奥妙,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对不对?”她一抬下巴,特别得意看着他求夸奖。

    “对,但还是不全。”林清源难得见她这么可爱的样子,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先是肯定,后又摇头。

    “如何不全?”刘元也虚心求教。

    “我们学历史,除了能在其中汲取先贤的智慧用以指导现在外,也是要记住我们的来历和出身。”

    “正所谓,‘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亡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由此可见,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啊,它是我们华夏部族存在过的见证,是我们世世代代祖先的足迹。”

    “你说,这个该不该记住?用不用考呢?”末了,林清源反问她道。

    “那自然是要考的。”刘元重重点了点头。

    “先生,你刚才说,这是初步拟定的方案,那以后还会增加考试科目吗?”她有些好奇的追问道。

    “这是肯定的啊,国家需要人才,需要很多很多人才,不止是文官,也要有武将,还要有各种工匠,医者……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林清源掰着手指头跟她道。

    “当然了,这首次在长安开的这个试点考试肯定是没这么多分类,以后我们再慢慢完善就是了。”

    他心里其实很着急看到效果,恨不能一步到位,但他也知道,这事情是真的急不得,尤其是涉及到了整个国家层面的政治改革,更是需要谨慎再谨慎。

    “这话说的很是,事缓则圆嘛,我们是该要好好筹谋一番的。”刘元也赞同这点。

    “对了,先生,说起这个,我倒想到了一点。”

    “你看啊,这次考试时间这么紧,有的外地学子恐怕也赶不及,而在长安的呢,也未必全然是身家富足的。”

    “万一有那囊中羞涩,但身负大才的学子存在,因其外在缘由而考不好,这岂不可惜?我们也错失良才啊。”

    “所以我想着,不然就在考一篇文章后,统计一下参考的学子的境况,这样有什么困难,我们也能及时搭把手。”

    “若是考过了,那自然最好,要是对方没考过,也不碍事。”

    “不管如何,我们关心学子们的境况,也总能体现我们皇室求贤若渴,肯礼贤下士,想来其他地方的人才听到了,也会愿意拥护科举制的实行的。”

    “先生,你觉得如何?”刘元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末了,还去问他的意见。

    “元儿,你真是我的贤内助,这不就是送温暖吗?这个主意想的好,真是好极了,这样一来,日后推行科举制的时候,就会更容易些了。”

    林清源刚才只是一时兴起才跟她说说自己的设计,本不指望她能答上什么来,谁承想,她不仅能说,还会说,说的还挺对,简直让他又惊又喜,拉着对方的手连连夸赞着。

    “元儿,好元儿,这可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他脸上的喜色都止不住。

    “那是啊,我总不能一点进步都没有,那样怎么配得上你啊。”刘元心里很受用,但嘴上到底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元儿,你似乎……有些不安。”林清源看出了她眼底的忐忑,握了握她的手,轻声问到,“这是怎么了?有心事吗?”

    “先生,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你,所以这才拼命的学,期盼着能帮上忙,可又怕弄巧成拙,再坏了你的安排,一时半会儿的,这心里也就稳不下来。”

    “先生,我是不是很没用啊。”话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