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00-210(第1/16页)
第201章
过去看热闹,结果发现自家房子着火了。
就在张不疑带着贾谊往食堂来的时候,林清源带着女儿和周亚夫也到这儿来了。
因着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排课时间不同,所以大家用饭的时间也不一致,比较宽松。
但现在到底是午膳的时间,学生们比较集中,为了不打扰大家用饭的兴致,他便带着女儿和周亚夫直接去了后厨,寻打饭师傅点了些吃食。
三人一起端着饭菜,跟随林清源的脚步,去了有一屏风遮挡的清静的角落里一起用饭。
因着还没出国孝,所以刚才林清源只点了两三碟素菜,又一人要了一碗面条,也没像在家时那么讲究,非得分桌吃,直接把饭食端到一起。
林清源和女儿并排坐,而周亚夫则是坐在他们对面。
一切准备就绪,三人便准备开动了。
正待要下筷子的时候,林清源却突然叫停。
“等等!”
“先生?”
“爹爹?”
周亚夫和小嫣然都疑惑的看向他。
“今儿我们吃面条,但好像缺了什么吧,你们两个有没有发现啊。”林清源指了指桌上的饭菜。
“我知道,我知道”,小嫣然看了一眼后立刻举手抢答。
“是缺了蒜瓣儿,爹爹教过我们的,‘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周哥哥,你说是不是?”这小丫头摇头晃脑的回答着,还不忘了去求认同呢。
“是是是,我们嫣儿最聪明了。”周亚夫自然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夸赞。
其实他未必不知道答案,只是慢了一拍而已。
不过听嫣儿立刻就能说出来,他也没什么不高兴,反而对她有这样敏捷的反应很是赞赏,当然了,也不排除他是在献殷勤。
而此时,林清源就倾向于后者,毕竟,每个有小白菜要宠爱的老父亲都本能般的防备别有用心的小蠢猪。
“亚夫,那你去卖面条的那个窗口,找打饭的师傅要点蒜瓣儿来吧。”于是乎,他毫不犹豫的指使起对方来了。
“好啊。”而周亚夫没想那么多,只以为先生是在锻炼自己,便点了点头,起身出去了。
“爹爹,周哥哥第一次来太学,你就让他一个人行动,他会不会怯场啊。”小嫣然倒是有点担心。
“对了,爹爹,你好像没给他钱啊,他能拿来蒜瓣儿吗?”她突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
“蒜瓣儿而已,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而且平常为了方便学生们吃饭,膳堂的师傅们也会提前在每个窗口准备好一些佐料。”
“比如咸菜,腌菜,酱醋和辣子什么的,个人如果有需要,可以要求添的,没问题。”
“至于说我没给他银钱,那这就是要考验他的能力了,如果他嘴甜点,会来事儿的话,那没钱也可以要来的嘛。”
林清源毫不愧疚的把自己的小心思美化成了对周亚夫的锻炼。
“啊?那不成了要饭的了吗?”小嫣然却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大实话。
“嫣儿啊,你不懂,这要饭也是一门学问,能要来,还能让人高高兴兴的给你,那自然就是有本事的。”
“再说了,刚才我都带着你们两个一起去打饭了,如果他够聪明的话,完全可以把我搬出来当理由嘛。”林清源却一本正经的开始忽悠女儿。
“奥,那这就是借力打力喽。”小嫣然若有所思。
“对了,所以我才说这是锻炼他啊。”林清源毫不心虚的点了点头。
“那好吧,我们等等他吧。”小嫣然成功被他带到沟里,并毫不怀疑,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发现父亲唇角几乎抑制不住的笑意。
而就在周亚夫去拿蒜瓣儿的时候,大批的学生也都下了课,并来了膳堂,只不过一小会儿的功夫,这里面就有许多人了。
彼时,张不疑也带着贾谊走了进来,后者看什么都新奇,其实也确实新奇。
原来这膳堂和外头的酒馆不一样,不提供点菜服务,而是每个不同的窗口都卖一些个成品,比如包子,馒头,面条,饺子,咸味甜味的粥,各种不同花色馅料的点心……等等。
其实也有炒菜,有荤有素,丰富的很,不过这些也不是现点的,而是成品,一个个的摆在窗口,顶上写着卖的是什么菜。
学生可以看自己口味选喜欢的,而且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也算是吃个新鲜,不至于说吃腻了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水果饮料酒水什么的售卖,只是这个不止要付钱,还有年龄限制和时间限制。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学生上课前酗酒无法完成课业,不过要是上完当天的课了,叫上三五好友一起打几个菜,再喝点小酒是可以的。
所以里面的桌椅板凳也不是单独的设置,而是几个连在一起的,方便聚餐,也解决学生太多,用饭困难的问题。
而这个经营模式一看就不是汉朝存在的,而是由林清源参考自己大学的食堂设计的,也就是说,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如果忽略里面的人的衣着打扮,说话方式,那还真是非常有亲切感。
当然了,对于新来的学生们来说,却是满满的新奇感,此时的贾谊,便是如此。
他今年不过十六七岁,还是个少年郎,千里迢迢从淮南国来首都长安,突然见识到这与平日里截然不同的用饭场所和方式,自然是觉得新鲜又好奇了。
虽然儒家的规矩里,是食不语,寝不言,但这膳堂里却没那么讲究,不止是因为这些学子并不全是儒家的,更多的是因为一个现实原因。
“来点什么?”
“一盘饺子。”
“要一碗面,多加醋。”
“来个春笋豆腐汤,再要一笼包子。”
“一会儿吃了饭,去不去踢蹴鞠啊?”
“去去去,等我一下,就一下,我马上就来。”
“有练琴曲的没有?组队啊。”
“这儿呢,我和你去。”
……
打饭窗口的问答声,学生们的说话声,走路和碗筷碰撞声……等等,就算大家再怎么克制,也免不了在膳堂中形成一种熙熙攘攘的热闹感。
这场景,也和其他学校不同,贾谊自然觉得稀罕,而张不疑时常在太学,早就见怪不怪了,他问过贾谊的口味后,便去打了两盘饺子过来。
虽说因着国孝,不能明目张胆的吃肉食,但素饺子,也好吃的很。
毕竟,现在才二月中旬,包素馅饺子用的蔬菜,都是摘的嫩芽,再加鸡蛋进去,那自然是香的没边了。
因着是贾谊在太学吃的第一顿饭,张不疑还打了两碟菜肴,量都不多,但胜在美味。
把饭菜摆了一桌,两人相对而坐,正要开动,突然发现忘了拿醋,张不疑起身就要去,贾谊却自告奋勇去拿。
张不疑也没拦他,也是想瞧瞧他适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